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逍遥农民

正文 第九章扭秧歌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扭秧歌儿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Sxiaoshuo.最快的小说搜索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佳节,这里称八月半。杨帆好久没有品尝家乡八月半亲人团聚的滋味了,一个人漂流在外,整整四年,却如一个世纪般漫长。在外,时常想起月饼,想起桂花,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无病无灾,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是做母亲的最大的心愿,杨母笑语盈盈地问杨永和杨帆道:“孩子们,今天你们想吃什么,我来做。”在母亲的眼里,孩子们即便成家立业了,也依旧是在她怀里撒娇的孩子,需要她的呵护。

    杨润生,蹒蹒地跑过去,仰着头说:“奶奶,你是叫我吗?我想吃奶奶做的红烧肉,我还要吃芋头。”

    乐的一家人直笑,何玉华笑骂说脸皮真厚。杨母一把抱起润生,笑开了花:“我的好孙儿,奶奶给你做红烧肉,还有油炸芋头。”

    杨永想了想,说:“还真没有什么想吃的,就随便做一点吧,不过真的想吃娘做的苦菜公。”

    苦菜公,顾名思义,极其苦涩的野菜,生长在潮湿山谷、田埂,性喜阴凉,饥荒的年代才采摘做菜肴,六七十年代没有少吃。

    杨母笑了笑,眼睛却已经湿润了,大儿子是跟着受过苦的,说:“你这孩子,怎么想起那个东西了,今天不准吃,要吃别的。过些天我去采些苦菜回来,好好地吃一回儿。”生活富裕起来,物质丰富了许多,可是天天吃着却也有些腻,她也有时怀念贫苦年代吃的一些东西,听儿子说起苦菜公,也有点想尝一尝,回忆一下过去的生活。

    杨帆见母亲有些伤感,于是说:“娘,我倒想喝喝你做的米酒,尤其酒糟,熬上一小锅儿,打两个鸡蛋花儿。”

    杨父也说:“好,好,我也想喝点酒糟,家里酿的米酒刚好出酒味,正好做酒糟,但是不要熬的太浓。”

    还没有等杨母答话,杨帆又说:“娘,我还想吃你做的糖包子,多放一点糖。”小时候,南方的麦子少,面粉基本没有卖的,有一次托关系购买回来几斤面粉,母亲在晚上做了一顿包子。不会发酵,糖也放的多,起锅糖融化烫嘴儿,一家人却吃的有滋有味,吃完后打嗝。//.Sxiaoshuo.最快的小说搜索网//回味那时的味道,甚是甜蜜。

    杨母高高兴兴说:“好嘞,我也想吃包子,喝个小酒。”

    一家人甜甜蜜蜜,坐在一起,桌上放有糖果、瓜子,茶杯里泡着清茶,腾腾的泡着暖气。一家人说着一些稀奇古怪的见闻,其乐也融融。

    这时小涛过来串门,他已经成为杨帆忠实的跟班,杨帆身上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深深地吸引住了他。

    休息了够长时间,身上的疲乏也疏解了,需要出去看看,杨帆站起来,对侄儿招招手说:“小家伙,我们去摘桂花,采香草。”

    “叔叔,我们去坐嘟嘟吗?”小家伙屁颠屁颠跑了过来。

    直接被小家伙打败,今天,县城来返加起来也有两个小时,难道他不累吗?杨帆笑着说:“我们出去玩,采花儿给你戴,好不好?”

    “好,好,我有花带咯。”小家伙直嚷。

    一个男孩子要带花,就像男孩子要穿裙子一般恶寒无比,杨帆心里直发笑,小家伙就是好骗。大手牵着小手儿,行走在乡间的路上。天边的彩霞,飞翔的鸟儿,一副极其瑰丽的农村晚景。

    桂花,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桂花无疑是中秋最忠实的信徒。杨帆带着两个孩子,还没有到桂花树前,却已经嗅到甜甜的香味了,浑身舒坦,真是香气浓郁,优雅怡人。

    小时候,杨帆被桂花的香味深深迷住了,那金黄的花朵儿,粒粒透露着一股魔力。杨帆把桂花采摘下来,放进文具盒,不时掏出来嗅嗅,那种馨香让人着魔。每到中秋收集了许多桂花,随处可见,别的花儿,杨帆却没有什么爱好了,他甚至把桂花卷成了烟抽,如果烟有桂花的香味,那该多好。或者制成桂花酒那也不错,有句诗歌: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这些,多么令人向外呀。

    折了几枝桂花,采摘了一把香草。香草拴在门上的,香味隽永,一个月都飘香。香草放入洗澡水,浑身都香喷喷的,还可以辟邪。

    晚上的八点半,杨家把桌子摆在门前的空地上,不用灯,有月儿为他们照亮。声音在哪里,在树间;月在哪里,月在水里;人在哪里,人在月下。

    吃完晚饭,一家人坐着赏月,品茶,吃月饼。酥皮月饼,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吃着不觉甜而且香松柔腻,非比一般。

    杨帆笑着说:“娘,听说你年轻时,扭秧歌扭的特别好,今天扭一扭,我们在一边学,娘你说好不好。”

    众人都拍手称好,开开眼界,也要扭一扭。

    杨母说:“好多年的事情了,也不知道忘记了没,今天一家人在一起,我就扭一扭,可不准笑话啊。”

    众人连说不会,鼓励着她。

    杨母走到空地上,邀月起舞着,生动活泼,丝毫不见老态,腰肢依旧那么柔软,浑身充满了魅力,仿佛又回到了她年轻时代。

    众人也加了进来,跟着杨母翩翩起舞,这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舞蹈,是热爱生活的体现,热爱生活,热爱劳动。/.Sxiaoshuo.最快的小说搜索网/就连小家伙也加入进来,跟着大人屁股后,咯咯直笑模仿着,有模有样的。

    有几个村民出外赏月,见着杨帆一家扭秧歌,微笑着观望,笑着说杨帆扭的最不像,由于他身材比较高,还没有小家伙扭的好呢,扭得的最好的是杨母,不愧是乡里的一朵花。最后他们也加进来了,扭秧歌,唱着扭秧歌的歌儿,比歌赛舞。

    骑青马,坐青台,走在路上丢了一只鞋,哥哥给我拾回来,妹子马上不得下来。骑青马,坐青台,妹子马上丢了一只鞋,哥哥给我拾回来,羞得妹子头难拾。

    于是,整个村子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章教授回村

    更新时间2009-9-1621:44:08字数:3179

    清晨,扬帆甜睡中醒来,看看窗外的天色,估摸着天要亮了。醒来早,却感觉精神奕奕,丝毫不觉得困倦疲乏,乡村的空气新鲜,是城市无法相比的。农村和城市相比,就是能够滋养人,城里人吸进的是汽车尾气,将来呼出的也许变成氧气了,人动不动就有稀奇古怪的病。城市气温也异常,空调成天运转着,剥夺了室外的气温平衡,占有了其他人的资源。

    天还是麻麻亮,村里的谁家公鸡叫了,附近的公鸡也跟着叫起来,此起彼伏。聆听鸡叫,杨帆不由想到一则笑话:当今社会,穷吃肉,富吃虾,领导干部吃王八;

    男想高,女想瘦,

    狗穿衣裳人露肉;

    乡下早晨鸡叫人,

    城里晚上人叫鸡;

    杨帆在床上自娱自乐地笑了一通,窗外天色渐渐地亮了,于是窸窸窣窣地穿好衣服,从今天开始要做个幸福的人,喂牛劈材,种田养猪,珍惜粮食。

    回家三天了,还没有好好地转一转呢,自己的地有些杂草,要拔了去。杨帆穿好衣服,到天井里洗了脸刷了牙,水是天然泉水,从山谷里引回来的。父母也起来了,也要去地里瞧瞧,家里十来亩的果园,桔子也快熟了,多加管理。水稻种的不多,但是也快收割了,必须把水放干,便于收割。

    杨帆行走村子的石头路上,这种路是用河里的鹅卵石铺成的,下雨天就没有泥泞了,人走在上面,发出清脆的响声。村里人也都起来了,去地里的去地里,去田里的去田里,相互打着招呼。炊烟袅袅,弥漫在屋瓦上。好一幅田园生活风景图。

    杨帆在路上竟然遇见了在外省教书的周政和叔叔,他什么时候回来了,他不是早已经定居在外吗?狐疑问道:“政和叔叔,好久不见你了,什么时候回来的?”

    政和笑眯眯说:“回来一年了,我经常问起你爹关于你的情况。自从大学里见过你一次,就再也没有联系。听说你留在了上海,工作怎么样?”

    杨帆大二那一年,作为教授的周政和由于去上海一个中学演讲,顺带看望了一次杨帆,并留下了电话号码,邀请杨帆去他家玩。可是粗心大意,当天杨帆就把电话号码弄丢了。只好问父亲有没有,父亲只是记得周政和的家庭住址。杨帆打算毕业有时间去拜访,谁知道工作把这件事忘记了。

    说起周政和,他可是村里第一个学子,恢复高考那时,考上了大学,那年头,一个大学生可是了不起的人物,轰动了乡里。他毕业分配在辽宁一所中学教书,娶了一个城市的女孩,成家立业,定居在了辽宁。过去他每年回来好几次,九十年代初,他父母双亲前后去世,也就不怎么回来了。母亲去世,他是从辽宁坐飞机回来的,那时候,飞机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坐得起的,许多村民为此说了好长一段时间。

    周政和与杨老头是同龄好友,整天在一起,下河摸鱼,上山掏鸟窝,摔角扳手腕,形影不离。工作后,周政和还几次打电话到村长家联系杨老头,一说话就是几个钟头。杨老头爱写毛笔字,喜欢欧阳询的字帖,周政和知道后,搜寻到欧阳询的字帖寄给了杨老头。杨帆的哥哥杨永早几年去过周政和家,并带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他高兴的不得了。

    听政和关心,几次三番地问起他,而却一次还没有去拜见过,杨帆有些愧疚说:“叔叔,真的不好意思,原本打算一有时间就去见你,但是忙的把这个事情忘记了。上海的情况叔叔你也知道,国际大都市,生活节奏太快,我适应不了,就回来了,准备回家种地。”

    “没事,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家里都不怎么联系,我们都是理解的,就说我那儿子周俊生吧,十天半月不见一个电话。见到你我很高兴,看起来你的精神面貌很好。”听杨帆要种地,政和有点惊讶,呵呵直笑着:“你也回家种地?我回家种已经是惊世骇俗了,你一个年青的大学高材生,怎么想不通啊?”

    杨帆挠挠头,自嘲地笑说:“估计我太懒散了,城市一直不适应,上班下班,下班上班,认识的也永远是那么几个人,并且说话还防备着。经常想起家里的同伴,家里的几亩田地来,所以估计我就是土命,地地道道的农民。”

    周政和点点头说:“我在城市里住了大半辈子,也一直不适应,看见的永远是高楼大厦,没有一点人情味道。退休了就跟没有事情做,整天呆在家里,闷的要命。你在大城市收入很高吧,听你爹说起,好像一万多一个月,估计他还没有具体说,有所保留啊。”

    杨帆也不隐瞒说:“一万多一月,是我开始工作的两年,后两年工资增加了点,总共月收入两万多。”

    童趣依旧还在,喜欢较真儿。周政和笑着骂道说:“看你爹,对我还有隐瞒,下午要去说他一说,罚他几杯酒,多写几个字。”顿了顿,又打趣地说:“看起来,估计你存款几十万了,这叫做锦衣还乡,回家过舒适的日子。”

    杨帆笑了笑,问道:“叔叔,你也回家种田啦?什么时候的事?”

    周政和笑着说:“回家已经快一年了,和老婆一起过来的,她也想过一过农村的生活,没有车子的喇叭声,田地里四处走一走,看一看,她和你娘挺说的来的,有时候饭也不知道回来给我做,搞得我也跑到你家吃饭。村里给了我两亩地,两亩田种,地就在你的自留地下面,我经常和你爹在地里说话,抽烟,你爹就是个老烟枪,烟时刻含在嘴里。”

    周政和虽然是村里人,但是已经户口迁移到外省,所以他的田地自然而然收了回去。但是村里土地就比较多,由于丘陵地带,零零碎碎的,不适合大面积的机械耕种,种地太多也管理不过来,许多地都是种了水果,这几年出外打工的人多,迁出的也有好几户,好些田地种不过来,荒芜的杂草丛生。所以种田,只要你想种,就有地给你,就怕你种不过来。许多较远靠近山林的地,退耕还了林。

    周政和停下脚步,望着连绵起伏的山脉,观望良久着说:“现在已经是中秋了,树叶也快黄了,那时一山黄灿灿的颜色,真的特别漂亮。”微分徐来,吹动了他的头发。

    杨帆也没有说话,极目远眺,山林,河流,稻田,望着这独有的农村景象。

    周政和回头看了看杨帆,笑着问道:“还没有女朋友吗,眼光是不是太高了?”

    “哪有,是她们看不起我,问有没有车子,有没有房子?没有,就先交往着,什么时候房子车子齐全了,才去结婚。我就说算了,我说我还想种田呢!”杨帆说。

    周政和点点头说:“你说的也是实际情况咯,现在的人很浮躁,首先要求的是物质,其次才是对方,尤其大都市里,没有多少人能够踏踏实实地过活,就更不用说同甘共苦了,有句话说,宁愿在小车里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车上微笑。”

    杨帆啊的一声惊讶说:“叔叔,宁愿在小车上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车微笑。这句话你都知道。”

    周政和哼的一声,说:“你以为只有你们年轻人会上网发帖吗,我们老年人也会上网冲浪。你们还有说什么现代女孩子只有在车上会**?净扯淡,说的虽然有些过,但也反映了一定现实的情况。”

    杨帆满头大汗,幸好政和叔叔说的是**,比较文雅一点,要是他说,现在的女孩子只有在车上才湿。估计自己噗通一声摔倒。即便是这样,作为一位教授,这样的话说出来,也是让人大跌眼镜,说明他是经常喜欢和年轻在一起,极其开放,不是老古董,伪君子。

    见杨帆表情古怪,周政和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不该对晚辈说出这样的荤话,也怪回到村里和乡亲们毫无间隔,整天在村里插科打诨,肆无忌惮。而村里人最爱拿女人和个人那个能力说事,不知不觉就说出来了。不过在村里这样的日子过得真舒坦,本性自然,走进生活。但脸上出尴尬的表情,顾左言右:“杨帆,你回家种地,知道怎么种吗,会犁田吗?”

    杨帆讪讪地说:“不太会种地,可以去学,也不会用牛犁田,但是我可以用锄头挖,慢一点就是了。”摸摸鼻子,这个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了,每次遇到难题都是不由自主去摸鼻子,好象鼻子能解决难题一样。

    周政和笑了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农蛮子,不过都可以学嘛,也不怕人嘲笑,我们两可以探讨探讨。我养花了呢,都开花了,下午去我那里看看,怎么样,花开的特别漂亮。”

    一说起它的花儿,他言辞中不无骄傲,脸上的发了光。

    六十七八,务虫养花。杨帆点点头说:“一定要去看看,长长见识,我也学学养花知识,养几盆花瞧瞧,不知道叔叔养的是什么花?”

    周政和笑说:“种的是丁香花。”逍遥农民·正文第九章扭秧歌儿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