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末日小说《2012丽江漂流记》——丽江古城漂起来了

正文 第7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1-1710:07:00

    第三十九章:别时谢礼

    梅倾听见了大毫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客栈门口张望。王丽悲凉落寞地看着她的背影。而坐在旁边的高母则看着王丽,眼神中饱含慈爱和叹息。

    “你们怎么去了这么久?害我们好等,万一又地震了怎么办?”梅倾老远就开始埋汰云峰,云峰憨笑着迎了过来。

    天民和江雪牵着手走进客栈,看见高母和王丽坐在庭院中间,手里忙活着什么,面前摆着一面簸箕,簸箕里堆满了一堆金色和银色的东西。刚才梅倾也和她们坐在一起。

    “你们在叠什么呢?”江雪好奇地问道。

    高母淡淡地说:“叠金银,晚上烧给下面的人。这是我们的风俗。”

    江雪这才发现簸箕里都是一个个纸叠的金元宝和银元宝,于是她拉着天民坐下来一起叠。天民不会叠,刚刚从高母那里学会的江雪就教他。他折腾了一会,叠出来的不像元宝,倒像一只船。

    “你真笨。”江雪抓住了一个批评他的机会。爱情的甜蜜啊,再大的悲伤也压抑不了,它总是从生活中每一个可能的缝隙中流淌出来。

    天民却自有解释:“说不定,他们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金子和银子,而是船只。”

    江雪略一顿首,“你说的有道理。”接着就把手中的银元宝拆了,重新叠成了一只船。高母也默许了。

    江雪刚把银色的小船扔进簸箕,天民又把另一只金色的小船扔了进去。

    “你那是月亮之船,我这是太阳之船,希望能给黑暗中的人们烧去光明。”天民和江雪目光相对,放**的尽是相同的光芒。

    这时高母对厨房里的梅倾和帮忙的云峰说:“菜少做一点,留着明天吃。”

    晚上,江雪、天民、梅倾、云峰、王丽和高母围坐在同一张圆圆的餐桌前。高母紧挨着王丽坐,不时用细碎的念叨安慰着她。江雪心中升起一种家庭的温暖。

    “峰儿,去献斋。”高母说。

    只见云峰拿一只碗盛上饭菜,然后上了楼。过了一会又下来,手里多了两炷香。他把香插在门上的小竹筒里,把碗举过头顶对着门外拜了一拜,然后又回到座位上。

    2012-1-1710:08:00

    梅倾在旁给江雪解释说:“这是拜谢天地。”

    “因为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不是,我们每天吃饭都有这个仪式。”

    等云峰坐下,高母说道:“今天大家能坐到一起吃饭,都是上苍保佑。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也不管明天还会发生什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孩子们,吃饭吧!”

    大家纷纷举起筷子。

    饭后,天色已暗。高母在客栈门口的溪水边升起了火,让大家把堆满了金银的簸箕端出来,一个一个地烧。高母口里诵唱着什么,大家心中都默念着自己亲人的姓名,一边流泪,一边缓缓地把金银添加到火上。金银遇火便迅速消融形状褪去色彩,变成一堆黑色的灰烬委落于地。风起,又扬到空中,洒到溪里。

    江雪将金银中的太阳之船和月亮之船轻轻放上火堆,烧给黑暗中的人们。然而风却把几只船吹到了水中。她也不去捡,静静看着纸船飘远了。有的小船还着着火,渐行渐灭,剩下的残骸依旧被溪水带走。

    人生的悲凉,也正如一片没有燃烧完全而被溪水打湿的纸屑。我们的生命之火总是在时代潮流中过早熄灭,而我们却不得不拖着没有灵魂的躯壳继续漂流在冰冷的人世间,并终生带着被火烧过的痕迹,和那些永远也洗不掉的水渍。

    在漫长的漂流途中,哪有不被风浪打湿的纸船?我们只求能赶在纸船湿透之前,得到一次痛快淋漓的燃烧。爱情,唯有一次真正的爱情,才能点燃那团生命之火,才能将你烧成灰烬。而当爱情来临时,你是否还能为之燃烧?所以你得等待,在漂流中保持你的美好不被打湿,等着为爱情将自己付之一炬。

    江雪正望着飘远的纸船出神,天民碰了她一下,说:“你看,那边!”

    江雪扭头看去,发现远处的溪水中流淌着一条长长的火光,就像天上的繁星一颗颗跌落了一般。这些星星离开了自己固有的位置,开始了在暗夜里无尽的漂流。等这条流动的星光来到近前,江雪才看清河里漂着的都是莲灯,原来这是人们为了纪念死难的亲友而放到水中的。莲灯越漂越多,火光水光交相辉映,整个河面都像被点燃了一样。河流就像丽江的血液,如今这燃烧的血液流淌进条条街巷,其中的莲灯就像一个不言自明的暗号,大家彼此召唤,纷纷走出了自己的屋子,循着流水,缓慢而有序地走向丽江的空旷地带。

    现代文明在丽江浮岛上已经熄灭,家家户户点起了蜡烛。当人们走上街道的时候,就把蜡烛捧在手中。每一根烛火都映照着一张人脸。火光摇曳,在人们脸上打出各种阴影,镌刻着深深浅浅的悲伤。人们的眼泪就像蜡烛,风一吹就流了下来。悲伤互相感染,互相扩散,渐渐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风声呜咽,流水嚎啕,整座丽江浮岛都在哭泣。人们不止为死难的亲友哭泣,也为自己哭泣。丽江切断了与世界的一切联系,变成了无根无蒂的一座浮岛。就像是风筝断了线,也像是婴儿被切断了脐带,每个人都感到自己被世界抛弃了,变成了孤儿,一下子没有了依靠,没有了牵系,人们不知所措,只有哭泣。

    不知是谁带头将蜡烛放在四方街的石桥和台阶上,后面的人也纷纷效仿。等江雪他们走到四方街时,石桥上已经堆满了蜡烛,人们围绕在烛火周围,或沉默,或哭泣,竟然自发地形成了一种庄严的仪式。新来的人陆续添上蜡烛,然后又返回人群。江雪天民他们也把自己手中的蜡烛放到了台阶上。

    这个沉默的仪式就这样持续了很久,悲伤的人群迟迟不肯散去,而且越聚越多,四方街已经无法走动了,人们就把蜡烛放在河边,形成成两道绵延的光岸。

    后来人群中自发让出了一条道路,一群古稀老人们迈着蹒跚的步伐穿行其间,宣歌带着他的乐队来到了四方街。只见老人们摆开凳子坐在小广场中央,操起笛、芦、管、二簧、胡琴等乐器就开始演奏,广场上响彻一种深沉幽远、凄凉伤感的曲调。不久,一些披星戴月的纳西老妈妈跟着乐声开始跳舞。

    天民问云峰:“这是什么曲子?”

    云峰说:“《别时谢礼》,纳西古乐中的安魂曲。”

    “别时谢礼?这是我第一次听纳西古乐,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你听出什么来了?悲伤?痛苦?怀念?还是死亡?”

    “都不是,是生命。音乐的本质是生命。”

    “巧了,宣歌有一个著名的理论:音乐的起源是恐惧,现在你给他补充了下半句话。”

    天民描述着自己的感觉:“别时谢礼听起来不像是活着的人告慰死去的人,而像是死去的人在安抚活着的人,是来自彼岸的倾诉。悲伤中有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息,一股静静流淌的生命力。”

    云峰说:“这首曲子我听过多遍,今天听来好像是有点特别。你读出了这些老人的心思,他们是在鼓励活着的人们要振作起来。”

    天民也明白了,这些白发苍苍的长者用心良苦,他们在人生的暮年,在一只脚已经触及彼岸的年纪,回望这些悲伤的年轻人,生出了一种浓浓的爱意。

    乐曲演奏完毕,宣歌起立振声道:“各位乡亲,各位游客,这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亲人都离我们而去。而我们残留在这个孤岛上,没人知道接下来会怎样。如果没有明天,今天我们就要好好活着。如果还有明天,今天我们就更要好好活着。那我们在这里就许自己一个明天,把地上的蜡烛和水中的莲灯都捡起来吧,带回家去,不要一次性烧完了,明天还要用。天黑了,夜深了,我知道你们都很害怕,你们都很疲倦,回去好好睡一觉。把所有害怕来不及的悲伤先放一放,把所有事情都留到明天再想。散了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