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末日小说《2012丽江漂流记》——丽江古城漂起来了

正文 第11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2-1615:17:00

    第五十八章:三朵之舟

    各小组分定之后,造船工作就在木府正式启动。【好贴网】www.HAotie.org只收录精彩小说

    天民担任系统组组长,同时也是设计组的组长。他首先召集设计组的成员讨论造一艘什么样的船。设计组成员中有一些渔民,平时出打鱼通常都是使用电动马达的小船,还有一些沿富商出游玩则坐快艇和游轮,他们对于造一艘无动力的大木船暂无头绪。有几个帆船爱好者玩过无动力帆船,但是现代帆船并非木造,使用的也都是现代化设备,所以他们对于造木船也是一筹莫展。

    丁天民先提出第一个问题:是建造单人无动力帆船,还是多人无动力帆船?很快大家达成了共识:多人无动力帆船。这不是挑战航记录和个人能力极限,这是探索新世界,七八个人相互照应会更好。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造一艘多大的船,什么样子的船?设计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讨论着,但这些经验都来自于非木质结构的现代船舶。

    天民说:“以古代帆船为样本设计如何?”

    众人惊呼:“我们没有古代帆船的图纸啊!你知道吗,有的博物馆为了仿造一艘明代的帆船,光是查资料就用去了两年的时间!”

    天民说:“我们造船的目的不是为了复古,也不是为了展览,而是为了航。所以只要有合适的技术我们就拿来用,不仅从中国的古代帆船上学习,也从西方的古代帆船上学习。”

    “可是这些古老的技艺,不是我们凭空就能拿来用的!”

    “帆复杂吗?船舵复杂吗?龙骨复杂吗?都不复杂。可能水密隔舱技术稍微复杂一点。但是在大上我们的船体随时可能破损导致漏水,为了抗沉,这个技术一定要实现。”

    “我建议我们的帆采用西方软帆。更轻、更快、更方便操作,这也是现代帆船的趋势。”一名帆船爱好者说。

    “我承认西方软帆更轻更快,在单人无动力帆船上也容易操作。但是我们建造的是多人帆船,帆会很多,西方软帆的优势就不如中国硬帆。中国硬帆很重,拉起来比较费力,但是降下来很快。在上面对风浪时,我们常常比的是落帆的速度,而不是起帆的速度。而且多面软帆操作起来容易乱,不如中国硬帆简单可控。”

    “那这艘船会有多长?帆的数目是多少?”

    “船体应该大致在十多米左右,可载七八个人一同航行。帆的数目,后面设计的时候商讨确定。”

    “要不要造个加农炮?”有人突然问了这么一句。

    “你是说玉米加农炮?”天民以为他开玩笑,然后又说,“我们不是去跟大自然战斗,而是去和他做朋友。”

    “我的意思是万一我们遇上其他船只——”

    “盗?外星人?”

    “不是,跟我们一样的人类。”

    “我们不正是想找同类吗?再说,这样的两艘船怎么会交战呢?”

    “万一那艘船上没有食物和淡水了,而他们手上却有武器。”

    “你很有远见。但是,我们每多带一颗炮弹就会少带很多食物和淡水。”天民否决了他这个略显荒唐却又十分现实的建议。

    2012-2-1615:18:00

    造船有了方向,渔民、沿游客和帆船爱好者就调动起自己关于船舶的认识、记忆和经验。帆船爱好者讲述着单桅帆船和多桅帆船的区别,讲述着中国硬帆、西方软帆、横帆、纵帆、方帆、三角帆的区别。渔民们则讲述船舱应如何设计,桅杆如何立,船桨和尾舵如何做,绳索如何安装,怎样打结等。丁天民勾勒全景,其他人提供细节,虽未全部明朗,但已足以交付给绘图小组。

    于是设计小组将绘图小组拉了过来。丁向他们讲述木船蓝图,几个画家们现场勾勒。什么地方与想象不符合了,设计小组就当即指出来。船体各侧面的绘画草图,以及内部细节的绘画草图很快就画了一叠。但是这太抽象,太纸面,缺乏必要的尺寸描绘,还不能提供给造船小组的木工师傅们开工。几个绘图工程师根据这些带有艺术色彩的画作,发动自己的空间想象,以严谨的风格将其分解为工程制图。他们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画,一个尺寸一个尺寸描,碰到难以下笔之处,又把设计组和画家们拉过来再讲述一遍他们的想象和思路。船体的各个部件慢慢出来了,龙骨、隔板、舷、桅杆、甲板、舵、帆、绳索等等,工程制图的稿件堆积如山。但仍有一些细节画不出来,毕竟大家从没有造过木船,再有空间想象力,无实战体会,有些设计是做不出来的。

    轮到造船小组出场了。这些木工老师傅拥有多年雕木盖房的经验,一看到那些艺术草图和工程制图,就各自在心中浮现了那艘想象之船。对于一些细节设计和尺寸他们彼此交流并产生争议,又进一步与设计者和绘图者沟通,运用自己多年的木工技术经验,指出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和可以进一步完善的细节。对于那些设计者和绘图者都模糊的地方,木工师傅们有自己的思路,几位老人聚在一起商讨了很久,渐渐明朗起来,绘图者根据又把他们的思路画成图纸。

    这些木工师傅才不管你什么中国古代技术还是西方古代技术,不就是造个船嘛,能有多难?木房子都造得出,一艘小木船还造不出?门窗雕花都是小菜一碟,区区几个技术难题又怎在话下?他们可是和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啊!

    造船组组长木老爷嘟哝了一句:“这不比我在酒瓶上雕刻一个女性生殖器更难。”

    丁天民喜欢木老爷这份自信。

    最后,木老爷拍着厚厚的一叠图纸说:“我想,我们可以开工了。”

    一位绘图者皱着眉头说:“可是我还有几个细节没画出来!”

    “我们以前雕木头,几时用过图纸?”

    很显然,木老爷已成竹在**。

    用什么样的木头造船是个问题。许多人想当然地说:“丽江那么多倒塌的木质房屋,用来造船应该足够了!”

    天民却说:“不行,这些房屋年代久远,常年遭受风吹雨打,木质已经腐坏,不能拿来造船。”

    “那我们拿什么造船?”

    “半座狮子山。”

    一些本地乡绅着急地说:“可是狮子山上那些几百年的古树是丽江的保护神,再说我们在孰谷大典上答应过孰神,不会再砍伐这些树木,要是我们违反了承诺,孰神会惩罚我们的!”

    “要是以三朵神的名义呢?”

    乡绅们思考良久,说道:“那需要做一场法事,三朵神恳请孰神的帮助。”

    有沿渔民提出新的问题:“用现砍的活木来造船,水浸泡容易变形,让船生出裂缝甚至散架,有些木工师傅甚至会将木头放置数月甚至好几年再使用。”

    “我考察过。狮子山有一片山林在末日时被震倒了,后来又经历了两个月的雨雪浸泡,现在拿出来晒干可以直接造船。”

    “光那一小片山林可能不够。”

    “我们还有万古楼的木头。”

    “嗯,万古楼盖起来没多久,木头也保护的好,应该有一部分可用。”

    没想到天民却说:“万古楼废墟已经被雨雪浸泡两个月了,不能用。我们只能用那十六根保存起来的柱子。”

    乡绅们又叫了起来:“可那是开天九兄弟和辟地七姐妹!”

    “我们造船的目的,正是用来开天辟地。”

    丁天民这么一说,丽江的老人们心中豁然开朗,似乎也为开天九兄弟和辟地七姐妹重新找回自己的光荣使命而感到高兴。

    “也对啊,他们应该也愿意跟随着三朵之神。”

    天民在木府大厅里走动,四处打量着木府的每一根木头,问了一句:“木府是不是重修没几年?”

    这时沙粒喊了起来:“不行,木府不能拆,木府是丽江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象征。”他并不在造船编制之内,但是云峰叫上他一起查找关于木工和船舶的技术资料,以便给天民他们参考。沙粒翻出一本《天工开物》,里面有记载怎样制作运船下的滑轮车。

    宣歌对沙粒说:“精神和文化都在活人身上,如果我们不造船,不航,这里最终会变成地府!”

    “可是木府里面挂了姓名碑帖。”

    “我们只拆空余的房间。”天民说。

    木料问题木老爷心里早就有谱,他最关心的还是造船的细节,只听他说道:“造船最关键是解木,就是从木料中解出造船用的各种不同形状的方料和木块。我们有几百上千种不同的方料和木块,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弧形的。这跟横平竖直的房屋柱梁差别太大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