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2-0518:50:43

    张腋断臂之收复河套

    洞中方一日,人间已千年。张骞一走就是十三年。十三年,汉匈的斗争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的河朔之战,彻底改变了汉朝被动挨打的局面,才有今天定略河西的可能。

    在经过一系列试探性的小规模战役之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以车骑将军卫青为主将,汉军发动了河南地之战,目标直指匈奴楼烦王、白羊王两王。

    所谓河南地,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以南的地区,黄河九曲十八弯,在这个地方走了一个几字弯,就是现在黄河河套地区。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地区自古就是一块宝地。汉武帝看重的不是这块土地如何肥美,而是位置太重要了。

    河南地就象一把尖刀悬在长安头上,武帝是不除不快。自匈奴占领河南地之后,汉朝皇帝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光顾甘泉宫了。没别的原因,距离太近了。夸张点说,单于的骑兵一撒欢就到了。而如果汉军夺回河南地,就可以从战略上把匈奴分成左右两部,彼此不能呼应。这正是双方此消彼长的战略节点。

    驻守在河南地的是匈奴楼烦王、白羊王两王,人数不多,战斗力也一般。但是,如果从长安发兵直扑河南地不仅战略意图容易暴露,而且,匈奴两王也可以退守石门、高阙凭险据守,再加上匈奴在河套附近的高机动骑兵军团,汉军很可能未见其利反受其害。

    正当汉武帝一筹莫展的时候,匈奴主力攻击上谷、渔阳给汉军创造了一个机会。按照单于的算计,汉军一定会驰援两地。而等到汉军主力到达的时候,匈奴的部队又不知道那里去了。

    战争就像下棋一样,是双方智力的较量,一人十六颗子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在匈奴攻击上谷、渔阳的消息传来之后,汉武帝马上意识到攻取河朔的机会来了。一方面命令上谷、渔阳的汉军逐步抵抗,诱使匈奴继续南下,一方面命令卫青率领四万大军星夜向东驰援。

    可是卫青的大军从云中出塞之后,掉头向西直扑高阙,一举切断楼烦王、白羊王两王与匈奴单于庭的联系。此时卫青已经站在楼烦王、白羊王两王的后方了,剩下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就像电视剧里描写的那样,匈奴一夕之间失去了卫青军团的去向。等到再找到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

    汉军给匈奴人玩了一个漂亮的战略迂回,声东而击西。骑兵战术运用十分娴熟,这都归功于汉武帝找到的天才统帅卫青。卫青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的骑奴,由于姐姐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幸才逐步进入军届。英雄莫问出处,耀眼的军功使这一切都黯然失色。

    收复河朔之后,汉武帝随即做出了一个更有攻击性的举措:筑城。

    2010-02-0518:52:45

    张腋断臂之城彼朔方

    出车彭彭,城彼朔方。汉军收复河套地区之后,中大夫主父偃就建议在河套地区筑城死守。这样不仅可以保住胜利的果实,免得汉军退后此地再次为匈奴所占;而且有了城郭的保护防守起来将更加容易,防守是最好的进攻就是这个道理;新城也会象利箭一样在战略上将匈奴一分为二,使匈奴感受到巨大的战略压力;河套本身更是沃野千里,管理好了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粮仓,解决汉军继续北进的粮草问题。

    筑城的诱惑是相当巨大。当年秦将蒙恬就曾经在此筑城以抵抗匈奴。

    主父偃的建议不可避免的遭受了几乎所有大臣的反对,太不切实际了。钱谁出?谁去住?现在政府财政已经捉襟见肘,筑城巨大的财政支出将使整个政府陷入财政困境。

    正反两方是坚持不下。实际上这是对匈奴政策争论的延续,是战,是和?战,筑城是必然的;和,则另当别论了。虽然汉武帝内心十分赞同筑造新城,但是并没有使用行政手段强迫群臣接受,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开放的形式:辩论。让筑城派的朱买臣挑战反对派的主将御史大夫公孙弘。话不说不透,道理不辩不明。一番唇枪舌剑之下,公孙弘是哑口无言。

    元朔二年汉武帝派遣卫青的副手苏建主持修建朔方城。筑城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并不是豪强出钱,平民出力就可以轻易解决问题的。而且也不是简单的筑一座城,还要修缮当年蒙恬修建的防御要塞,依黄河建立一整套的防御体系。历时两年,出动民夫数十万,耗费银钱上千万,朔方城终于建成。可是汉武帝的口袋里也没什么钱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正是与匈奴开战之时。

    虽说千金散去还复来,花完了我再赚,可是国家必须有稳定的财政收入才能保证正常运行,进而保证战争的花费。残酷的现实迫使汉武帝发掘新的财源。经过数年的考察,汉武帝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就是铁和盐。

    汉朝自开国以来实行的一直是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市农工商都任由民间自由发展,政府只是收取少量的税款。虽然国家没有钱,有些人的钱却花不完,其中最有钱的就是盐、铁商人。汉武帝是看在眼里,一直看到红眼。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终于采取了断然措施,任命大盐商东郭咸阳、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会同桑弘羊共同策划将盐铁事宜收回国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盐铁公营。

    第二个办法说出来不大好听,就是卖官鬻爵。有钱人可以花钱买专门设置的郎官、买爵位,这也不是武帝的首创,文帝、景帝的时候都用过。为奖励军功,汉武帝新设了十一级武功爵。武功爵除了荣耀以外,还有很多实际用处,凭借爵位可以进入政府成为公务员,就此打开仕途之路;也可以抵罪。没打过仗的只要出钱也可以买到,但是也不是所有十一级武功爵都可以买到,八级以上的是不卖的。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武帝还收回了铸币权。以前是各郡国都可以印钱,现在不行了只有中央可以印。在京师设置钱官专管铸币,除了严厉打击假币之外,还不惜工本铸造了防伪功能十分强大的五铢钱。一言以蔽之吧,为了筹钱,汉武帝是想尽了办法。

    这是一段关于钱的插曲,还是回到朔方城。有人欢喜,有人忧愁。自从开始建筑朔方城匈奴人就不断捣乱。玩过三国志的同学们都知道,没有人会让敌对势力在他的家门前搞基建,哪怕是一个小小栅栏。主要的捣乱者就是匈奴右贤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