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2-1508:04:04

    血汗宝马之入关者死

    前几年,浞野侯赵破奴以七百骑就解决了楼兰,而且,往来使节都说西域各国兵少民弱,很容易对付。所以,汉武帝才派了这么一个以属国兵为主,恶少为辅的阵势。

    所谓属国兵就是汉朝附属国的兵,所谓附属国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自治区,例如,浑斜王降汉后建立的五属国,其战斗力与汉军精锐相比相差甚远。恶少,又是什么哪?在秦汉的时候,恶少的组成很复杂,有流氓,也有无赖,当然也包括城镇中的无业青年、或者从事一些服务性工作的青年。

    以这些人组成的军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以这些兵力征讨大宛,无异于以卵击石。

    封侯的机会转眼变成了送命的机会。

    西域各国的表现则更令汉军大跌眼镜,对天朝大军不仅不降阶相迎,担食壶浆,而且各城敦国家纷纷关门闭户,拒绝提供食物。是商量好的吧,没有人组织怎么会这么齐心?

    各城郭国家的表现绝不是顾念乡土之情,同仇敌忾,而是不得不如此。这些小国实际上有的是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第一座是匈奴,所有西域各国都得向匈奴进贡;第二座是大宛这样的西域大国,这些大国各有各的实力范围,第三座是西域次一级大的国家,比如龟兹、莎车,可谓灾难深重。

    难道大宛的一纸令箭比贰师将军的数万大军还好使吗?关键是贰师将军的数万大军没有表现出很强的威慑力。汉军够威武,汉军将士也够靓丽,但是随军的粮草太少。人是铁,饭是钢,万里远征没有足够的粮草怎么行?

    况且各城敦国家也害怕,害怕汉军买粮食是假,借机攻城是真。毕竟这么多军队是他们所无法应付的,还是小心为上。

    李广利本想学霍去病取食于敌,或者买着吃也行。现在是无处取食。没办法就只有打,打下来就有饭吃,打不下来,就没饭吃;几天打不下来,也只能弃之而去。

    等到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大宛边境的郁城,贰师将军回头一看,自己摆了一个一字长蛇阵。从大宛边境沥沥啦啦可能一直延续到玉门关。大军逃的逃,亡的亡,掉队的掉队,身边只剩下数千饥寒交迫的骑兵。结果遭受到郁城守军的暴力,军士死伤甚众。李广利与左右一合计,向家的方向前进吧,要不然真要马革裹尸了。

    等来到玉门关下才知道,家是不属于败军之将的。因为武帝有旨“败军有敢入关的,都砍头!”。

    对于这次失败,汉武帝十分震怒。胜败虽然是兵家常事,此次却大不相同。它完全打乱了汉武帝的战略设想。几年的谋划,和亲乌孙,断匈奴之臂,都付诸东流。

    俗语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讨伐大宛失败不久,浞野侯赵破奴也遭到了惨败。

    浞野侯赵破奴失败的方向是在北部对匈奴作战。两线作战历来是兵家大忌,难道汉武帝头疼脑热到这种程度了?汉朝也不是某大国,怎么有能力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

    确切地说,赵破奴不是去打仗,是去接人。

    在贰师将军出兵攻打大宛之前,汉朝就接到了匈奴左大督尉的密信,要投降汉朝,见面礼就是匈奴儿单于的人头。为配合左大督尉的行动,汉武帝派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在塞外修筑受降城。

    受降城大概位于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狼山西北。狼山是阴山山脉的一部分,在朔方城的北面,黄河以北。这个地方原先都是匈奴的游牧地,现在汉军可以自由地在这里筑成,再也没有人来捣乱了。

    受降城完工之后,汉武帝觉得这样还不够,还不能保证很好地策应左大督尉的行动。在汉武帝看来这是漠北大战之后一次重要的行动。如果能够成功地抓住儿单于,将是解决匈奴问题的重要机会。

    于是就派遣赵破奴领兵两万去接应左大督尉。这一路就是两千多里,不亚于一次远征。没有充分的准备就是一次冒险,很可能会葬送这支汉军。常言道:上赶着不是买卖,汉武帝这么急猴猴的,有点急功近利。

    事情往往是这样,如果有最坏的结局存在,最后真实发生的往往就是最坏的结局。这就墨非定律。很不幸,应验了。左大督尉没能杀了儿单于,反而丢了性命。

    对于这次事件,儿单于是既生气,又兴奋。好不容易有个实战的机会,能不高兴吗?先是派兵来邀击汉军,被击败后,亲自率领八万骑兵来包抄赵破奴。这时候汉军军马的劣势暴露无遗,单于终于在离受降城四百里的地方围住了汉军。

    汉军被围在了死地,没有水。也许是太自信了,赵破奴竟然在夜间亲自出去找水,结果被匈奴活捉。匈奴随即攻击汉军,军中官吏害怕逃回去被军法从事,竟投降了匈奴。儿单于大喜,两万人,而且都是精壮武士,能不高兴吗?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