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3-1218:57:20

    屯田之争之地节二年(二)弃国而去

    匈奴人就向草原上的狼一样,远远地盯着猎物并不上前攻击,等待猎物露出破绽的那一刻。此时汉军虽然各方面都占有相对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也是微乎其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逝这种客场作战的劣势逐渐显示出来。乌贵的车师国已经加入汉军阵营,但是能否信任,郑吉脑袋里还要划一个问号。一旦到了关键时刻没准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郑吉脑袋里的另一根弦也时刻紧绷着,那就是粮草。一年的积蓄能有多少余粮。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何况是郑吉?况且,联军作战也是问题多多,时间久了也容易出问题。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前思后想之后,郑吉还是决定撤。来日方长,退一步海阔天空。

    郑吉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车师王乌贵怎么办?在听到汉军要暂时撤退之后,乌贵简直傻了。我怎么办?不用着急,休息一下,休息一下。估计郑吉拍拍乌贵的肩膀告诉乌贵,我们会留下几十名汉军保护你。

    汉军撤走,乌贵是百感交集。城外的狼会随时扑会进来,几十个汉军还不够塞牙缝的。到现在乌贵是理解当年军宿的感受了,也开始羡慕军宿了有姥姥家可以去。没有姥姥家不意味着没有地方去,乌贵选择了多方搏弈的暂时不相关方:乌孙。车师王乌贵抛妻别子,弃国而去到乌孙避难。

    跑了车师王,留下保护乌贵的几十名汉军也没有必要再留在车师,这些人保着车师王一家老小也撤到了渠梨。

    战争打到这种程度就算告一段落。郑吉也得回京赴命,汇报一下情况,请示一下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刚刚走到酒泉就接到了长安来的加急电报,郑吉同志不用回京了,要做好长期在边疆工作的思想准备。

    随着这个指示还有两条密令,第一个就是把车师王妃安全送到长安。内政部已经在长安为车师王夫妇修好了府邸,单等找回乌贵让他们夫妻在长安团聚,安享晚年。奇货可居,这样既可以表示皇恩浩荡,威加海内,也可以给周边属国树立一个榜样,汉朝君臣岂能放过。

    对于这一条郑吉没什么疑义。看到下一条,郑吉打了个愣:诏令屯田车师。仔细一想明白了,要想控制车师只有屯田。可是郑吉有困难,人员不足。自己只有一千五百人,分屯两地必然会顾此失彼。实际上这是一个欠考虑的举动。有一个围棋术语叫做:具有后续手段的拆最大。屯田车师就等于在匈奴的厚势边上拆了一手,如果没有后续手段,不可避免地要遭到围攻。

    回到渠犁不久,从长安派出的三百人也到了,这些人就是屯田车师的主力。在郑吉游走于两个农场,专心种菜的时候,一个个惊人的消息从长安传来。

    2010-03-1218:59:02

    屯田之争之地节二年(三)和光同尘

    地节二年真是大戏连台。对于汉宣帝来说,地节二年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时刻。悲的是大将军霍光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喜的是自己终于可以亲政了。是喜得多一些,还是悲的多一些?想必是喜得多一些,悲是做给人看的,喜是发自内心的。

    对于这位为帝国**劳了几十年,又将自己推到帝位上的大臣的去世,汉宣帝有理由表现出应有的尊敬与悲痛。但他实在无法发自内心,为什么?是如芒在背,还是莫名的恐惧,是霍家无上的权势对帝位的威胁,还是其他的什么?都是,也许都不是。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霍家欠着汉宣帝两条人命,那就是前皇后许氏和她腹中的胎儿。

    许氏是汉宣帝在民间时的妻子,真正的结发夫妻,两人的感情是非常之好。宣帝登基之后,许氏被封为婕纾。当时,群臣都属意霍光的女儿做皇后,这样对国、对君、对霍家都好。汉宣帝很聪明,在群臣开口之前就下诏寻找自己早年使用过得旧剑。这意思是在明白不过了,大家也很知趣,奏请许氏为皇后,就是恭哀许皇后。

    没人知道霍光对这件事的态度,但是霍光的老婆霍显对这件事是耿耿于怀,时刻不忘使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春,许皇后又怀孕了,即将临盆。那个时候女人生孩子是九死一生,这位霍夫人就买通了一位女医生在皇后吃的药里下了毒,寄希望于瞒天过海,结果是一死两命。汉宣帝起先并没有起疑,后来有人上书控告御医没有对皇后没有尽心,汉宣帝才将所有为皇后诊病的御医关到监狱里审问。

    史载霍夫人不得以将此事告诉了霍光,霍光想举报又于心不忍。这种心理活动、内幕谁能知道?史者只是猜测而已,或者为尊者违。公开的事实是霍光在处理这个案件的文件上签了字,画了圈,下毒者并没有受到惩罚。当然,让霍光举报自己的老婆,实在有驳常理,有点不尽人情。

    如果说汉宣帝不知道真相,那是不可信的,但是他忍隐至今。而霍光的女儿也终于于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春成为新的皇后。

    地节二年春霍光走了,带着无边的权势、和对汉朝的无限忠心走了。

    对朝廷他是有功之臣,辅佐三位皇帝,使汉朝在汉武帝去世之后,平稳过渡;但是对权势的贪恋,蒙蔽了他的双眼,忘记了自己是辅政,而不是执政。霍光有三次机会还政于皇帝,平叛燕盖之乱、汉昭帝行冠礼、汉宣帝登基,但是他都没有做,或者作了别人也不敢接受。

    对家庭他却很难说是有功之臣,的确霍光给他的子孙带来了无边的荣耀、权势、地位,奢侈的生活、人前显贵,但却没有教会他们如何珍惜这一切,如何惜福。财富、权势、功名,都会随风而去,只有品德会伴随你不离不弃。都说诗书传家,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霍光走了,等待他的子孙的是什么哪?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