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7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3-1818:20:51

    第六章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之结婚内附(一)内外有序

    在基本处理了车师问题之后,又一个好消息从西域传来:乌孙王翁归靡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以自己的儿子元贵靡为太子,希望与汉朝再次联姻并且举族内附。

    翁归靡还发明了一个新词:结婚内附。什么意思哪?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婚姻关系使乌孙成为汉朝的一部分。这是好事呀!但是乌孙王的这一建议却在汉朝内部产生了争论。主要的反对派就是时任外交部长的萧望之。反对的原因比较高深,解释起来有一定难度。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还得从头说。

    在当时儒家的政治理论中,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才叫中国,文明程度是最高的。越远离中心,文明程度越低,就是蛮夷,这也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从地理上看,汉朝占据了亚洲大陆最好的地方,具备了产生发达文明的条件,而周边不是高山就是草原、沙漠,相对贫瘠,生存条件也相对恶劣。从经济上来说,确实中原地区最发达,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也最富有,周边地区发达程度就逐渐降低。就连草原上的匈奴在经济上也不得不依赖中原。

    这种理论实际上就是根据发展程度把人分成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这两种不同地区的人们必然存在矛盾,就像汉朝与匈奴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主要采取两种办法:分离和接纳。比如说修建个长城,把两种人分离开,以避免战争。对于愿意加入发达地区的不发达地区人群,比如说河西二王,汉朝采取接纳的方式。成立属国,把他们安排在周边地区,保留风俗习惯、生活习惯。

    从理论上讲汉朝人也希望恩泽广布四方,把周边不发达地区人民都逐步接纳到体制中来共享文明,也就是共同富裕。

    属国毕竟不同于郡县,郡县是由政府的官员直接管理的;属国通常有一定的内部自治权力,政府任命护羌校尉这一类的官员来进行综合管理。通常这些属国都在习惯边境线的外面,与郡县之间有要塞和堡垒隔开。当然对于对汉朝文化接受程度较高的部族,也可以直接安排在边界线以内,以示区别。属国人员原则上就已经是汉朝臣民了,但是还是有一定差别,还不能完全按照郡县的办法管理。

    当条件成熟之后,属国可以升格变成郡县。那么,原先与郡县之间的防御要塞就要拆除,边境线就向外移动了。在部族首领强烈要求之下,属国也可以变成郡县,或者直接成为汉朝的郡县,这就是举族内附。也就是带枪投诚,人口和土地一起加入汉朝。

    按照上面的分析就形成下面的一条关系链:汉朝郡县-国境线内的属国-国境线外的属国-纳质称臣的属国-外国。

    西域各国基本上是属于倒数第二层,纳质称臣的属国,而乌孙更是最后一层。乌孙同汉朝现在是同盟关系,是真正的外国。乌孙王的建议就是一个大跃进,一下跃进到正数第二层,国境线内的属国。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内附的方式,还是内附的地点都是前所没有的。汉朝的边界是一步一步向外延伸,步步为营,一下子就接受这么大一块飞地,确实很意外。这也是萧外长所担心的,万里之外,一旦有个什么闪失,咋应付啊。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