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7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3-2618:21:47

    西域都护之大婚之喜

    平定了羌人的叛乱,河西路又通了。汉乌和亲的事再一次提上议事日程。神爵二年长安迎来了乌孙的迎亲使团,共计三百多人。咋怎么多人?真不怕把娘家吃穷了。两国结亲肯定是一个盛大的活动。不仅是乌孙王派来了代表,太子元贵靡,左右大将、都尉,凡是乌孙国内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派出了代表来迎接相夫公主,与前两次结亲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汉朝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朝廷上下对汉乌和亲也有不同意见,但是自从汉宣帝亲自拍板之后,准备工作还是有条不紊。收到聘礼之后,就为相夫公主配备了全套的属官、服务人员,总计一百多人。相夫公主也搬到了上林苑进行婚前的准备工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婚前培训班正式开业,各种外交礼仪就不用说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外语培训。即是对乌孙的尊重,也是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前两位和亲公主都吃透了不会外语的亏,这一次事先学好乌孙语,希望不要在沟通上出问题。而作为公主的儿子,乌孙的王储元贵靡或多或少应该懂一点汉语,两个人沟通应该不存在任何问题。

    这个时机赶得也非常好,日逐王刚刚归汉,郑吉统领西域南、北两路。匈奴被彻底驱逐出西域。如果双方能顺利结亲,汉朝在西域的形势就十分完美。

    时间上也非常凑巧,正赶上年底。按照汉朝的制度,每年的正月是大朝会。也就是朝正月,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是礼仪最高的庆典活动。不仅在京的各部委官员要参加朝拜,各属国的君王、侯爷也要在这一天在长安聚齐参拜天子。好事都赶在一块了。

    汉宣帝进一步考虑的是如何借此机会,搞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也让参加朝拜的各国君王见识一下汉朝的威仪。尤其与众不同的是匈奴的使者碰巧也在长安。参加这个大的盛典,对匈奴人也是一次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整个长安城是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那是不用说了。正常的朝拜过程很简单,无非就是进献礼物、给皇帝上寿酒以及盛大的晚宴。但是这一次与众不同,还要举行盛典的娱乐活动。举行地点毫无例外,还是在上林苑平乐观。表演的节目也是以前的提到过的,非常刺激、非常流行的竞技比赛大角抵。当天汉宣帝是亲临现场与民同乐,可以说是宾主尽欢而散。

    盛大的活动结束之后,送亲使团就上路了。整个使团以长罗侯光禄大夫常惠为主要负责人,持有皇帝符节的使者就有四位,规格不是一般的高。送亲使团是高高兴兴、浩浩荡荡,一路无话就来到了敦煌。

    一个意外的消息使使团进退维谷。

    2010-03-2618:25:24

    西域都护之风云突变

    送亲使团在敦煌得到这么一条消息,乌孙王翁归靡已经去世了,乌孙贵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尊崇本约立泥靡为新王,号称“狂王”。解忧公主也无能为力,王储元贵靡被晾在了一边。

    整个使团一时陷入了惶恐之中。为了辨明真假,常惠一方面上书朝廷把相夫公主暂时留在敦煌,一方面飞马亲到乌孙以探虚实。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了,接待常惠的是现任乌孙王泥靡,其他乌孙贵族是避而不见。

    按说此时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比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一呼百应。乌孙贵族居然敢明目张胆地与汉朝做对,确实出人意料。可是也在情理之中。此时的乌孙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实力大增;又在对匈奴的战争中验证了自己的实力。乌孙人可以说是信心满满,尊崇本约可以说反映了乌孙贵族的心态,不仅要摆脱匈奴人的威胁,也要摆脱汉朝的控制。而且尊崇本约还位于泥靡确实占了理,似乎深得民心。

    讲道理也得以实力作后盾。如果不是阴差阳错耽误了时间,汉朝能够配合翁归靡的计划,给予强有力的支持,那么,传位给元贵靡也可以讲出很多动听的故事,也一定会得到多数乌孙贵族的拥护。

    现在相夫公主怎么办?长罗侯常惠想以一己之力问罪乌孙,只是了尽人事而已。要是十万大军没准还能有用。诸如如果不立元贵靡为新王,相夫公主就立即返回长安的威胁更显得无力。对于乌孙贵族来说,相夫公主返回长安是正中下怀。

    或者是战争,或者是吞下苦枣?

    对此汉廷内部也是众说纷纭。外交部长萧望之的观点最有代表性,这次是一语定乾坤。萧望之的主要观点有两点:一个是乌孙氏首鼠两端,不可信;第二个是要么召回公主,否则就要开战,关键是还是不要开战。

    萧望之也是汉宣帝时期的大儒,主修《齐诗》,后来又学过《论语》。虽然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那也得看人。萧部长对外交事务还是不太熟悉,根本没有认清乌孙事件的本质。乌孙事件既是乌孙内部不同派系的斗争,也表现了乌孙人摆脱外来控制的一种混合心态。根本不是守不守信用的问题。但是避免战争的说法还是打动了汉宣帝,打碎了门牙和血咽。最终汉宣帝不得不采纳萧望之的馊主意,召回相夫公主。

    这是汉朝对西域外交的一次重大挫败。正应了那句话,无算不胜。乌孙贵族是有备而为,借助一个突发事件偷垒成功。而汉朝明显准备不足,尤其是萧外长对乌孙问题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在匈奴方向的节节胜利也削弱了汉朝与乌孙进一步结盟的愿望,结果造成了今天的被动。

    实际上汉朝还是有机会的。即使河西路不通,在渠犁屯田的郑吉也可以给乌孙以强硬力的支持。但是朝廷没有明确的指示,郑吉迎接日逐王也是分身乏术,也是无可奈何。不过从另一方面说,日逐王归汉之后,汉朝与乌孙结盟的愿望确实大大降低了。有卸磨杀驴之嫌,最起码这是解忧公主一家的感受。

    乌孙的风云变幻一下使西域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如果此时匈奴出现一个强有力的单于,与乌孙联手抗汉,局势立马就会翻盘。这也是汉朝不敢用强的一个原因,买卖不成仁义在,爱情不成还有友情。

    幸运的是匈奴新单于正忙着抓肃反,根本无暇西顾。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