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0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4-2717:49:43

    允哉汉德之枸酱之利

    枸酱,据说是一种果酱,具体是什么也未可知。对于唐蒙来说,枸酱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自从知道枸酱之后,唐蒙就放不下了,是一天想你个十七**回。既然枸酱可以从蜀郡到达南越,说明两地之间一定有交通渠道。这是唐蒙所关心的。一个宏大的计划在脑海里自然形成,以富庶的巴、蜀两郡为基地,顺流而下,直取南越国,那就会形成夹击之势,胜算大得多。

    南越国这种半君不臣的局面不可能维持长久,朝廷焉能允许这种割据的局面长期存在?这次是攻打闽越国,没准下次就是南越国,但是江南的交通条件实在是差。就是现在京广线也都是异常忙碌,当时就更难了。作为一个求上进的军人,提前思考一下可能的进军路线是再正常不过了。

    回到长安之后,唐蒙就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问了好多蜀郡籍的商人,听到了一个新名词:夜郎,至于夜郎的确切位置没人能确切地说清楚,只知道是在牂柯江江边。经夜郎沿牂柯江顺流而下就可以到达南越。估计这些商人也没去过,只是听说而已。到了现在更没人能说清楚了,这是考古界的一个难点。虽然唐蒙只是找到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还是写了一封奏折上报汉武帝请求支持。

    跟着汉武帝这样的领导真是会有无限的激情,唐蒙这个漏洞百出的计划居然被批准了。值得一试。随后不久,唐蒙率领千余士卒,以及押运粮草的万余后援前往招降夜郎。唐蒙先到了巴郡,然后经巴郡符关到达了夜郎。当时这一地区的交通非常闭塞,要说有路的话只有秦时修建的五尺道。顾名思义只有五尺宽,足见其险。

    招降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夜郎候同意按照汉朝的要求进行改编,建立汉朝的基层组织,并且由夜郎候的儿子担任领导。咋这么顺利哪?用钱开道还不顺利?既得到赏赐,又有官做,也不用改变什么,这样的好事自然抢着做。不仅是夜郎,就是周围的许多小市镇也积极地要求加入。当然大道理唐蒙还是要讲的,丑话还是要说在前面的。不过这些人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道路这么险,汉朝想进来也难,先答应唐蒙的条件把好处拿到手再说吧。

    唐蒙可不是说说玩玩,而是认真地。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汇报之后,随即在夜郎附近设立了犍为郡。唐蒙再次返回夜郎,以巴蜀为基地开始了筑路工作。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当时的技术开路谈何容易。具体难度见成渝、成昆铁路的建设。这一回唐蒙有些性急了,有点急功近利了。用军法管理筑路大军,致使巴蜀震动,动摇了军心。汉武帝不得不派出蜀人司马相如前往巴蜀申斥唐蒙,安抚民心。

    这是司马相如第一次由于这个原因回到巴蜀。申斥只是表明一种安民的态度,对于唐蒙的工作上面还是基本满意的。等到司马相如返回长安的时候,唐蒙已经基本疏通了到夜郎的道路。下一步就是增招更多的民夫继续向前修。

    随着筑路大军的逐步前行,另一个好消息传到了长安。

    2010-04-2817:54:51

    允哉汉德之司马相如

    唐蒙招降夜郎的消息传到了夜郎西部的邛、莋等部落首领的耳朵里。这些人很羡慕夜郎候的际遇,得到了那么多的赏赐,希望汉朝比照夜郎的情况也设置州县,派出官员管理。对于这一新出现的情况,汉武帝没有悍然采取行动,而是征求了司马相如的意见。

    对于这几个部落的情况司马相如还是很熟悉的。秦朝的时候已经设置郡县管理了,汉朝建立以后,势力一直没有延伸到这里来。现在他们既然有要求,设置郡县正当其时。于是,汉武帝就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前往巴蜀处理相关事宜。

    此时,唐蒙的筑路工作已经又进行了两年,现在不仅是巴蜀震动的问题了,而是怨声载道,几乎干不下去了。为了修路唐蒙每年征调民夫数万,耗费的钱粮以亿万计。花点钱倒没什么,南方这个地方湿气重,民夫们干的又是重活,以身殉职的人很多。这就更增加了巴蜀父老的疑虑。确切地说巴蜀父老对于为什么要通西南夷非常不理解。

    通也好,招降也好,本质上就是一种向外扩张的行为。可是这种扩张既不抢夺奴隶,又不抢夺财物,还要给他们钱,为他们修路,巴蜀人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去为那些不先干的人免费出劳务,甚至献出生命,实在难以理解。现在司马相如来了,好容易看到从中央来的人,从伟大领袖身边来的人,巴蜀人民看到了希望,纷纷控诉筑路工作的艰苦和无益。

    司马相如此来并不是处理民怨的,主要的目的是处理邛、莋等西夷的内附问题。赏赐是必不可少的,再就是拆除双方之间的边塞、关卡,既然是一家人了这些东西就没有必要了。然后还是修路架桥,凿通了灵关道、架起了孙水大桥,官道可直通邛都。用现代的交通把西夷同其他地方紧密联系起来,既方便管理也促进了经济。

    那么,对于巴蜀父老的控诉司马相如是个什么态度哪?确切的说,对于开通西南夷的历史意义,司马相如也没有那么高的认识。不仅巴蜀父老有意见,朝中的许多大臣也不满意,这毕竟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的项目。司马相如想劝谏又不大敢,毕竟是朝廷的使节,还肩负着宣传皇帝旨意的使命。司马相如就写了一篇《难巴蜀父老书》,自问自答。

    汉朝经文景两代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的时候国力强大。就像一个大火炉一样,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热量都会向四周扩散,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与其被动的应付,不如因势利导把知识、富裕、安定与祥和传向各方。想当年巴蜀也不是同中原直接相连的。如果没有前人对巴蜀的开拓,巴蜀现在应该还处在同西南夷一样的蛮荒状态。谁不希望富裕、安定与祥和,可是这些边远的地方由于总总原因达不到,只有与他们连成一体,共享安乐,天下才能大安。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象这种非常之事,理解起来自然是非常困难,但是理解不了不等于不该做。

    独乐乐,众乐乐?孰乐?允哉汉德,此鄙人之所愿也。在这里司马相如第一次提出了汉德这个概念。汉德是什么,估计司马相如也搞不太清楚,但是百年以后当谷永自然而然再次提起汉德的时候,汉德已经从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转变成了可观的现实。百多年了,发生了太多的人和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