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2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6-0417:47:56

    改名有瘾

    在王莽的经济改革措施陆续出台的同时,新政府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正名运动。所谓正名运动就是依古制,改地名、改官名。

    改地名,不是一城一地的变化,而是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没有几年的工夫根本搞不定。就是政府文件上理顺了,老百姓心里也一时半会理不顺,习惯成自然嘛,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混乱,纯粹是没事找事。

    而改官名更可怕,不是随便改个名就可以,而是必然伴随着职责的调整,权力的转移。这就不可避免的影响政府的行动力,即使非常高效的政府也会陷入短暂的混乱。

    始建国元年王莽在开始国内改革的同时也对各属国关系进行了调整。在王莽看来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天下要归于一统。以前汉朝的王爷、侯爷,再继续称王、称侯就不合适了,一律改为公;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侯。什么叫僭号称王者,也就是自己称王称霸,没经过中央政府认可的。

    同年秋天,王莽派出五威将帅十二位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回宣传、展览活动,向全国人民展示王莽代汉的祥瑞、符命,总之强调王莽代汉的必然性、正当性。这只是任务之一。任务之二就是给前汉朝的王爷、侯爷,以及周边各属国的国王更换新朝印信。其中,五威将帅王骏一行六人的主要目的就是颁发新的印信给单于。

    天子已经不姓刘了,原先的印信也应该作废了。可是新的印信与旧的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是颁发的主角已经变成了王莽新朝,更重要的是内容也不一样了,由玺变成了章。一字之差天地之别。玺、章都是印信的一种。秦朝以前诸侯和大夫的印信都叫玺,没什么区别。自秦开始玺为王者独有;而章则为臣下专用。

    这种改变看起来很奇怪,完全不符合王莽登基文稿上宣示的政策。匈奴是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属国,单于弄个王当一当还是名副其实的。看不出有任何理由要给单于正名。真怀疑是历史学家记错了。

    这种名称上的变化实在也没有什么意义,文字游戏罢了,章也罢、玺也罢,匈奴还在大草原上,汉朝的领导也只是名以上的。除了让单于难堪,激怒单于之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如果说文字游戏也是,匈奴的王叫单于,已经封你叫单于了,章、玺有什么分别?

    不要忘了王莽是一个书生。感到疑惑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这一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欲与天公试比高,由书生不经过战争的洗礼直接晋升为开国君主的不多。作为一个书生的王莽又是如何看待单于哪?在王莽眼里单于肯定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否则王莽就不会颁布《王莽四条》了;在王莽眼里单于也并不可怕,该收拾就得收拾;那么,如果硬给王莽找个理由的话,这个以章换玺没准就是王莽的一个下马威,至少不是一个高明的玩笑。

    王骏到了匈奴之后,先是重重犒赏了单于,新店开张人人见喜。并向单于通报了王莽承接天命,建立新朝,接着就拿出了这枚新章:“新匈奴单于章”。

    2010-06-0417:51:15

    改名有瘾

    单于也没多想,你换你的皇帝我做我的单于,两不相干。一个印信会有什么差别吗?也不应该有什么变化。按照单于的意思直接就想在酒桌上就以旧换新。旁边匈奴的重臣左姑夕侯苏虽然深有疑虑,一眼没照顾到,单于就接了新印,把旧印交给了王骏。这里面有个差别,印是汉字书写的。单于并不识汉字,得过后翻译。

    宴会过后两边回到帐篷各自商量,单于是请人翻译去了;王骏一行是研究明天怎么办。章毕竟同玺有很大的差别。这一点不仅王骏一行知道,匈奴悉汉朝事务的贵族左姑夕侯苏也知道。这也是让单于最不满意的,“章”代表着与臣下无异。但是在王莽看来属国就是臣下,没什么分别,要不怎么会有王莽四条?单于在内心深处还是不想做臣下。

    研究结果大家一致认为,单于一定不会这么痛快地接受新玺,而且也没有办法说服单于愉快地接受新玺。不明不白地给降了一大级,谁能愿意?虽然工资待遇照旧,面子上肯定过不去。明天又是麻烦的一天。

    王骏一行六人中右帅陈饶很有主意,胆大,按照东北话来说就是有点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把旧玺毁掉。明天单于爱咋办咋办。

    第二天,单于果然对新章不满意,要求返回旧玺。旧玺没了!新朝已经建立用新章是必然的,每个人都要换,不单是单于。王骏罗罗嗦嗦的说了一大堆,越抹越黑。单于是无论如何理解不了,但也真是无何奈何。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使单于恼羞成怒。

    在回来的路上,王骏一行在左犁汙王咸的驻地发现了被单于掳来的乌恒人。一问之下,左犁汙王咸也很老实,就把事情都告诉了王骏。也许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知道单于的绑架行为。看来王莽给单于降一级也不是没有道理。总想方设法挑战中央的权威,不收拾行吗?很奇怪,是乌恒人没有报告护乌恒校尉,还是护乌恒校尉没有上报中央。如果王莽知道这个情况是否还会以章换玺,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王莽的性格是必然要做出更有效的反应。

    发现这一违法事件之后,王骏马上勒令左犁汙王咸转告单于送这些乌恒人回家。单于很气愤,刚刚被莫名其妙的降了级,现在又被发现了违法行为,一肚子气真是没地方撒。气昂昂的问:怎么送,从塞外送还是塞内送?

    在得到从塞外送的指令之后,单于派右大且渠蒲呼卢訾领十大将万余骑送乌恒人回家。沿外长城一路向东,勒兵朔方等汉关城下浩浩荡荡。这哪是送行,分明是示威。单于能有这么大的脾气一点不使人感到很诧异。一路走来单于一直是不断试探汉朝的底线。相比以玺换章来说,遣送单于扣留的乌恒人更让单于感到郁闷、不平,毕竟这才是关系到实际利益的东西。玺也好、章也好,只是一个说法罢了,面子上的事而已。

    不过这也符合动物世界通行的利益原则,当实力发生了变化之后,双方的关系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反映真实的实力对比。现在,单于之所以还停留在示威阶段,不是对自己的实力不自信,而是对汉朝的实力不自信。这本身也是一个试探。

    虽然单于一肚子气,还是派出弟弟右贤王舆赶着牛羊到长安来谢恩。谢恩是假,主要还是想把旧玺要回来,当然顺便也看看新朝的虚实。这里面就有一个差别,单于要的是旧玺,旧玺是汉朝发的,根本就不可能要回来。没准还要惹王莽同学生气。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