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4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6-2517:45:03

    游廊台阶上的小叙

    马援,是这一历史时期名列前茅的英雄,关于他的成语比较多,老当益壮、马革裹尸都是说马援的。他高明的地方不在于能打仗,不在于懂政治,品德高尚、志趣高雅、好侠仗义,这些用来描写马援都不为过。马援最厉害的地方是干啥像啥,全才。选择哪个职业都能成为一等一等的高手。

    这些大人物除了天生异禀之外,一般情况下小的时候经历都比较坎坷。少小享孤贫,十男九轰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就是在这道理。十二岁的时候马援就是孤儿了,跟着哥哥长大。学过《齐诗》,不过摘章逐句的事与马援的志向实在相差太远。后来流落到北地郡,也就是现在甘肃附近,无以为业。当地畜牧业比较发达,那就牧马种田吧。数年之间,马援就富甲一方了。有了钱了,马援可不做守财奴,随手就把财产分给跟着自己的兄弟们了。自己是粗茶淡饭就够了。

    这样的人物当然不能让他埋没黔闾之间,王莽的时候,马援就被任命为汉中太守。随后天下大乱,几经周折,马援就滞留在河西。

    马援现在是隗嚣的绥德将军,是决策圈子里的人。之所以参与隗嚣的队伍,并不是马援看好隗嚣,一方面是盛情难却,主要也是由于马援自己也没看好大势如何。趁着这个机会,马援也要见一见台面上的几个大人物。

    出乎马援的预料,刘秀身着便装坐在宣德殿旁边游廊的台阶上等着马援。太不正式了吧?刘秀也是费了很大心思琢磨如何招待这位远来的说客。这位马援游走于两帝之间,明显是一说客,对付说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人家说话的机会。在大殿里接待正规是正规了,但是拒人于千里之外,那还怎么交流?刘秀也想借此机会搞搞宣传,接借着马援的口把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传播于天下。

    那就不怕马援借机行刺?马援也问了这个问题,领导的安全是大问题,安保部门是怎么搞得?对于马援这个询问,刘秀一笑而置之,你也就是一说客而已,用不着费那么大周章。

    马援此来就是想见识一下台面上这两位皇帝怎么样。本来马援与公孙述是老相识,希望见面之后能够来个促膝相谈。结果公孙述给马援安排了一个盛大的接见仪式,让马援看一下皇帝的威严,马援是大失所望。倒是眼前这位随和的刘秀,让马援一见倾心。马援也没客气,说出了那句非常体现层次的名言:“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要想平定天下,路还很长。随后,马援也是情不自禁的要拍一拍刘秀的马屁,虽然不肉麻,也表现了马援的心态。跟着这位刘秀,安定天下会有时。

    对于马援带回来的消息,隗嚣虽然感到有一定道理,刘秀也许确实是一位不寻常的人。这与隗嚣对天下大势的看法也不矛盾,并不是所有不寻常的人都能够统一天下的。隗嚣对自己的理论水平还是很自信,对自己的新发现也是很有心得,不免就要找个人论道论道。隗嚣拿汉朝与周朝相比,周亡,天下大乱是战国纷争时代,隗嚣相信汉朝也是一样。于是就请来了手下另一位牛人:班彪。

    2010-06-2618:16:37

    王命之论

    提起班彪可能各位比较陌生,他的几个孩子却是个个出众:班固、班超、班昭,尤其是班超更是这部书的书胆。班彪本人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所以才有班固子承父业作《汉书》。

    对于隗嚣这个新的科学发现,班彪感到异常的震惊。隗嚣也太有反潮流精神了,居然敢逆势**作,难道你真有什么内幕消息不成?不是好好的吗?马援刚从洛阳回来,带回来的消息领导不是也很认可吗?且不说刘秀兵精将勇不是隗嚣所能够抗衡地,就是要称王称帝,也得以一统天下为目标,怎么以割据一方为为终点?这不是要搞分裂吗?

    那位说了,好,班彪觉悟这么高?这不是觉悟高不高的问题,这也是班彪的理念。自始皇帝一统天下以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天下为一,万里同风。这些都统一,还想着割据,现实吗?即使侥幸割据了一时,最后也得被人收拾。

    西汉二百年的江山使人们体会到了统一的好处。货通天下、人同天下,寰宇之内是不再自相残杀了。即使自相残杀力度、持续的时间也都降低不少。这才有北却匈奴、西开玉门。时代都进步到这种程度了,隗嚣居然还有割据一方的思想,不能不让班彪感到震惊。因此,班彪写了一篇《王命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希望隗嚣悬崖勒马。王者,天下所归往也,天下归于一处就是一统。

    周朝与汉朝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分封制、一个是郡县制。所以周亡就是天下大乱,群王并起,数百年的纷争。可是自从天下大乱以来,只要姓刘就可以找几个人、拉个山头当皇帝。即使不姓刘象王郎那样冒牌货,也可以堂而皇之、盛极一时。说明百姓讴吟,思仰汉德,人民还是很怀念汉朝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的。

    当年汉高祖为什么能得天下,那是因为刘邦知人善任、信诚好谋、从谏如流,更重要的是刘邦有天命。就像现在的刘秀有谶言一样,天命所归,万般皆有命、一点不由人。怎么迷信也上来了?没办法那个时候的人信这个,班彪自己也信,但是隗嚣却不信。秦失其鹿、天下共争之,我不想争之,偏执一隅还是可以地。

    看看隗嚣执迷不悟,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班彪是打好行装,背上书包,骑上老牛向西而去。班彪可不象老子一样,骑牛出塞不知去向,班彪是离开隗嚣,投奔河西五郡联盟主席都融去也。

    班彪的到来使河西五郡联盟主席窦融是喜出望外。现在窦融手下就缺班彪这样的文化人,给自己以及河西五郡的未来把把脉、指个方向。河西五郡,那五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以及金城。

    公元24年光武帝在河北登基之后,窦融也知道了这个消息,苦于没有无法自荐。没办法就通过隗嚣向洛阳表衷心。隗嚣也就借机向窦融贩卖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狗皮膏药。

    现在好了,学者来了。班彪的学说似乎比窦融的更有说服力,而且有谶言为证。建武五年(公元29年)夏,经过内部慎重讨论,窦融决定不再让隗嚣做二传手了,而是直接派遣长史刘钧到洛阳奉书献马。没成想在半路上就碰上了光武帝的特使。

    河西这块宝地光武帝怎么能忘记?收服河西,既可以得到河西的人、财、物,加快统一的进程,又可以胁迫隗嚣,正是一举多得的妙招。两下里可谓是不谋而合、殊途同归。河西的诸将更是震惊异常,以为刘秀明鉴万里之外,早就窥透了众人的心理,自然是更加归心。

    随后,光武帝正式授予窦融凉州牧,河西五郡也正式加入光武帝的东汉序列。莎车使节到达河西的时候,窦融刚刚费尽心机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否则窦融真不知道怎么样对莎车使者解释自己的处境,更不知道如何答复莎车使者。

    莎车使者此来既有事,也没事。说没事,是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是想增强对两关以内事件的了解;说有事,多事之秋当然希望能够得到关内的支持,哪怕是道义上的也好。

    对于西域的事情,窦融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理,现在所能给予的也只是道义上的支持而已。光武帝建武五年窦融任命莎车王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统领西域五十五国。希望借助莎车的力量施加影响、控制西域。

    窦融的谋划虽然是权宜之计,也是一定的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匈奴的态度。中原大地是战火纷飞,西域的空气也弥漫着硝烟的气息,匈奴大单于几乎销声匿迹了,在忙什么哪?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