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9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8-1017:17:10

    我要打匈奴

    窦宪提出要北击匈奴,立功赎罪。这都哪跟哪呀,都不挨着。一个是对敌斗争,一个是刑事案件,现在硬把两件事联系起来了。不知谁给窦宪出了这么个主意,估计窦宪的脑袋想不出这么高明的办法,屯屠何的建议简直就是给窦宪预备的。这就是天不该绝,现在窦宪是感谢死屯屠何了。

    屯屠何的报告打上来之后,有关人士都看了,窦宪也参与了讨论。只是还没讨论出结果就发生了暗杀事件,北匈奴这事就搁下了。这也就是一两个月前的事,现在窦宪可以说是旧事重提,好似抓住了救命的稻草。

    对于屯屠何的建议,朝廷内是众说纷纭,意见也不统一。代表性的观点无非是两个:打与不打。耿秉的观点最有代表性,当年耿秉就主张以战止战,这么多年来耿秉的观点是一点没变,始终如一。在耿秉看来这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年汉武皇帝多强啊,卫青、霍去病多猛啊,最终都没有征服匈奴,现在匈奴赢弱不堪正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大好时机。打,不打都对不起观众。

    窦太后比较倾向这种观点,但是反对的意见也很有道理,相比之下更高屋建瓴。一般来说都是武将主战、文官主和,历来都是如此,这次也是一样文官主和。但是这个和同以前的和可大不一样。打的主意是最好说出来的,听来让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但是打并不永远是正确的选择,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尚书宋意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在宋意同学看来北部边境这个形势很好,是一个和谐的局面、是一个平衡的局面。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生存链,出兵攻打北匈奴无疑就是打断了这个链条,很可能结果是得不偿失。下面我们看看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链。

    在汉朝北部现在主要有三股势力,南匈奴、北匈奴、鲜卑。南匈奴已经入塞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里一直在接受政府的帮助、教育,而且在今后若干年里还会一如既往的接受帮助、教育,双方融合的趋势一旦启动就很难被停下来。

    鲜卑现在是打击北匈奴的主要力量。鲜卑之所以打击北匈奴不是他们双方有什么深仇大恨。当年匈奴灭东胡的底火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就淡漠了,不可能延续这么长时间。鲜卑之所以对打匈奴痴心不改还是生活所迫,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差,还不如匈奴人,离开汉朝的物资根本就活不了。

    鲜卑就是汉朝花钱雇的短工,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打击北匈奴人。如果把北匈奴都打光了,鲜卑人也就没工作了,那吃啥、喝啥,拿啥还房贷。生活无着的鲜卑人弄不好就得砍我们,所以现在保护北匈奴人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不仅不能打北匈奴,还应该在西部找个地方把他们安顿好,以维持塞外的恐怖平衡。这样汉朝才能坐山观虎斗、稳坐钓鱼台。

    宋意同学的观点太超前,视野太宽阔,放在东汉这个小天地里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看个上下五百年,我们不得不佩服宋意同学的前瞻性。汉朝北击匈奴产生了两个后果,一个是北匈奴一蹶不振,一路向西逃亡,最后把欧洲闹得天翻地覆,并直接用战争开发了欧洲人的智力;另一个就是鲜卑的兴起,匈奴旧地尽被鲜卑所占,鲜卑成为继匈奴之后中原王朝在北部边疆新的噩梦,并且成为五胡乱华的主要力量之一。

    如果保存了北匈奴这股势力,不知道历史会如何演变。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的杀戮与血腥,也许就可以避免五胡乱华的混乱?不得而知。

    现在窦宪发出了杀手锏,要将功赎罪,用出击匈奴的赫赫战功换取自己的一条小命。看着两件事风马牛不相及,有太后支持再不相及也会联系到一起。只要一出兵,不论战争的结果如何,窦宪就立于不败之地。胜了,那是大功一件,别说保命,荣华富贵不可限量;败了,也算跟着感觉走,潇洒走一回,效死疆场那也算革命烈士。而且,从当前的形势看,不成功的机率很小。仅章和元年(公元87年)南匈奴就接收了二十余万的北匈奴叛逃者,二十万是个小数吗?说明北匈奴困难到了一定程度了。

    当然这步棋台面上的人都明白。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胳膊拧不过**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