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0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8-3117:48:27

    逼上梁山

    慎重讨论之后,朝廷智囊团提出了一个比较中性的、万全之策。简单地说就是派个有智慧的人前往南匈奴会同杜崇、朱徽了解一下情况、观察动静,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由杜崇、朱徽会同单于找出破坏安定团结的坏蛋;如果有问题,那就由当地驻军采取断然措施。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全面方案,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朝廷都立于不败之地。

    整个处置的关键是派个有智慧的人。这个人派没派,不知道,也许派了;派的是谁?不清楚;是一个有多大智慧的人,更是一问三不知。总之,结果是一样的。来不来人,来多么智慧的人,杜崇都会竭力推销自己意见。有了随机处置的尚方宝剑,杜崇是不会放过安国的,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杜崇、朱徽是直扑安国单于的大营。局势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深更半夜的汉军不请自来,多吓人哪!安国单于是啥都不要了,聚集人马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杜崇来干什么来了?估计安国不跑的话,混乱之中就是刀下之鬼了。这可不是妄度君子之腹。正常沟通有正常的手段,半夜来明显是抓捕的,即使是鸿门宴也比现在的做法让人心安,最起码有酒喝。

    这一夜就是一个分水岭,从此南匈奴陷入动荡之中,四十年的相互同化就此破功。难道四十年的工夫还抵不上小人的一句谗言吗?

    关键是双方对现状的认知与实际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朝廷对南匈奴的认识还停留在四十年前。四十年的塞内生活,五原、云中这些地方早就变成了南匈奴人的家;四十年的混居生活双方早就搅在了一起,分也分不开。南匈奴早就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了汉朝的一部份,只是双方的当事人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罢了。

    汉朝对南匈奴还是以夷狄视之。南匈奴还是夷狄吗?某种程度上也许是,又不大像。安国也好、师子也好都是在南宫**培训班学习过的,起码也在洛阳当过质子,有的还不止一次,一年一轮换,轮上两次也有可能。安国写上告信的做法也很中国。

    这一点上安国倒很尊重中央的权威。安国与杜崇的矛盾本质上就是两个地方官员的狗咬狗,仅仅由于安国是匈奴人就遭到了另眼看待。如果是两个汉人官员,朝廷断断不会只听一面之词,怎么着也得给个辩白的机会。怎么会让原告当裁判?

    这种认知的差距就给了小人以可乘之机。

    安国聚集起人马之后,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陷害自己的杜崇是动不得的,杀了杜崇,就是造反,想洗也洗不清了。难道不可以像传说的那样反出塞外吗?回到那广博的大漠。千万别说回到大漠,对北匈奴人可以这么说,对安国这么说不合适。生于斯、长于斯,这就是安国的家,大漠不再是安国的家了。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早安国早就是汉朝人了。你是让安国离家出走吗?离家出走安国还没想过!

    安国这口气憋在心里是撒不出来,阎王惹不起,就找小鬼算账,不管怎样先杀了师子再说。恼羞成怒的安国要孤注一掷。安国这就犯了个错误,要相信中央,不能犯自由主义。现在向师子拔出刀来,前面的传言就做实了。

    安国后面追、师子前面跑,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师子率领自己的部落安全躲到了曼柏城。气死了。更可气的是随后劝架的也出来了,是度辽将军的随员。曼柏就是度辽将军的驻节地,朱徽先把师子保护起来再劝架,在安国看来就是拉偏架。

    半夜偷我的营,现在又假惺惺的拉偏架,安国都快被逼疯了。不仅拒绝调解,而且领兵退守五原。五原在曼柏的西北部,这距离塞外就不远了,太可疑了。

    如果这个时候同意调解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不同意就是死硬到底了,正中杜崇下怀。杜崇、朱徽开始调动人马讨伐安国,现在是名正言顺的平叛了。安国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既然没想过反出塞外,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剩下的就是谁动手了。

    这次出手的是安国的舅舅骨都侯喜为。不是舅舅心狠,而是形势太险恶。再不动手整个一族人都有生命危险,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只好委屈安国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惊变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