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2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9-2317:25:42

    第七章接过爸爸手中的枪

    不抛弃,不放弃

    如果说满朝文武都同意邓骘的提议那是不现实的。放弃领土毕竟不是开疆扩土,好说不好听。内心里有不同想法的肯定有,但是也不能光提反对意见,得有解决办法。没有解决办法,就是投反对票与捣乱没有什么两样。

    要平叛,还要赈灾,更要发展生产;头绪太多,钱太少,资源不够用,朝廷确实是有困难。硬挺着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前途也不光明。作出这种决定,整个朝廷的气氛确实是很沉闷,谁的心里也不好受。

    就在这关键时刻,说书的讲话,就在这关键时刻扭转乾坤的人出现了:虞诩。一介书生、小小郎中,站出来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当然虞诩没资格在会上说,会下虞诩向太尉张禹汇报了自己的思想。虞诩也没什么办法,但是虞诩找到了一个吓人的妖怪,把太尉吓住了。虞诩总共说了三条。

    第一条就是历史回顾,这每一片土地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它。怎么能说弃就弃?上对不起先烈,下对不起子孙,这是历史罪人啊。听了这些张禹心里挺来气,这些我都懂,还用你给我讲道理,关键是有啥解决办法?

    虞诩一看这条不好使,赶紧再来一条。放弃凉州,长安就是边境了,皇帝的祖坟可都在那,一不小心被羌人刨了祖坟怎么办?听了这个张禹心里一动,这倒是个问题。不过现在活人都保不住,老祖宗也得先放一放。

    看看这两条民族大义没有作用,虞诩拿出了绝招,把妖怪放了出来。当时有一句俗语“关西出将,关东出相”。也就是说凉州这个地方出武将、武士,很多名将都是凉州籍的。前朝的李广、赵充国、傅介子、甘延寿,本朝稍少点,光武帝起兵在南阳,好多高干都是南阳籍的,但也出了梁谨这样的能人。最主要的是这个地方与少数民族混居,普遍的民风彪悍。宫廷羽林军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陇西、天水的良家子。

    现在凉州大乱,凉州人正在同羌人浴血奋战,此时决定放弃凉州就等于抛弃了这些人。这些凉州人会怎么想?被抛弃的滋味可不是无限温暖。如果激起民变,这些人扯旗造反那就不是象羌人这样小打小闹了。这样的虎狼之师杀入关内什么人能够抵挡?

    虞诩把这条一亮,张禹是激了一头冷汗。是呀,咋没想到这一点。别说激出民变来,就是现在有人趁乱造反也是不好答对。别着急,虞诩的解决办法早就想好了。凉州是不能弃了,再就是征召凉州豪杰到洛阳当官,把凉州各郡领导的子弟都封官,大小给个官,都控制起来。

    很快在张禹的倡导下再次召开了三公、九卿、各部首长参加的全会。张禹把虞诩的三条一说,众人全都傻眼。虞诩提出的问题一旦爆发,谁也整治不了。可以承担抛弃领土的罪名,谁也不敢把天下弄没了。这个责任太重大。

    邓骘是这个气呀。一介书生,你懂啥呀?你知道打仗是咋回事吗?别说杀人,你杀过蚂蚁吗?这就是典型的书生误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烂的摊子是好弄得吗?干啥啥不行,就知道空谈。

    放弃凉州计划是功亏一篑,邓骘别说心里多别扭了。领导心里一不高兴,小鞋制造商就发财了。很快邓骘就给虞诩找了一双小鞋。都不用特别订制,天下这么乱,随便一抓就是一双。

    朝歌这个地方有一伙以宁季为首的贼寇,聚集了数千人。今天抢这个、明天抢那个,好几年了没人管得了。当地的捕快、班头、基层官员被伤害了不少。朝歌就在现在的河南省淇县,当年纣王就住在这,就是这样一个历史名城。这就是邓骘给虞诩找的小鞋。

    不是能说吗?别光说不练。拿出点实际行动,体现一下对伟大祖国的真挚感情。百无一用是书生,听到这个消息的朋友不免为虞诩捏了一把汗。虞诩同学倒没什么,背上书包,装了几本小人书高高兴兴上任去了。啥小人书啊?估计是漫画版三十六计。

    升官了,怎么不高兴,现在是朝歌地区最高长官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合脚的小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