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5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0-2617:28:23

    哇,那一跪

    虽然恒帝有佳丽五千以上,却没有儿子。没办法,恒帝的老婆窦妙与他的父亲窦武立恒帝的堂侄解渡亭侯刘宏为帝,这就是汉灵帝。乱而不损曰灵,灵帝是真正意义上的昏君。

    灵帝当时还年幼,就由窦太后临朝。一开始也是生气勃勃,太后复用、信用了恒帝时任过太尉的陈蕃。陈蕃也是为国**劳,几上几下,痴心不改,东汉王朝在最后这百余年间乱而不亡,陈蕃也是出了大力的人之一。陈蕃成为主要智囊之后,党锢事件中受挫的李膺等一批人又恢复了工作,回到领导岗位,朝廷是气色一新,俨然望治。

    但是好景不长,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太监很快又取得了太后的信任。斗争的形势似乎要发生逆转。这就使陈蕃、窦武非常忧心,决定使用武力收拾太监,窦太后是犹豫不决。商量来商量去就泄了底。有啥商量的?女人头发长见识什么的,有啥主意?况且太监们就在宫内,往来消息传递怎么能不泄密?

    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太监们随即先下手为强,诱骗、劫持了汉灵帝,夺取玉玺发动政变。有皇帝为号召,大事成已。在这一轮斗智、斗勇之中,宦官集团是完胜。至此宦官集团正式成为东汉王朝的主导力量。再有人收拾太监要等到袁本初的时代了,结果袁本初不仅收拾了太监,也把大汉江山收拾没了。

    那么宦官专权与名门正派的有什么不同吗?有!

    太监们贪婪,搂钱不遗余力。人有不贪的吗?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儒家经典培养出的学者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也许太监们更直接是真的。

    太监们任人唯亲、以钱取人,不以才取人。那么有任人不唯亲、以才取人的吗?有!那都是千古名臣,或者是什么中兴、什么之治的时候才有的事;

    太监们结党营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倒是真的。太监们已经是残疾之身了,没什么顾忌,也不要什么虚名,做起事来自然是肆无忌惮。政治斗争历来残酷无情,既然清流、名门正派斗不过太监们,那只能接受现实,择机再战了。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了?

    太监们见识浅薄,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理想,这倒是真的。太监都是些什么人?穷人或者是犯了罪的人,哪有大学生主动当太监的?太监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清流们又不齿与太监为伍,朝廷内就是武大郎开店,高的不要,也招不来。这还有好吗?

    要想当官就要走太监的门路,除非你是皇亲国戚,否则门都没有。钱送到了什么官都可以得到,这也是太监们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看到太监这么发财,众人难免眼热,但是要想发财首先自宫,这也不是谁都能做到地。聪明人什么时候都有,有人就从这混乱的场景中发现了发财的捷径。这个人就是大长安地区扶风人孟佗。

    提起孟佗可能大家比较陌生,提起他的儿子三国时期的三姓家奴孟达大家一定很熟悉。孟达是先保刘璋、再投刘备,三降曹魏,最后要返回蜀汉的时候死在司马懿手上。

    这位孟佗也是有钱人,钱多了就想挣更多的钱,或者跃入龙门当个官。孟佗就相中了太监张让,希望走他的门路。不过孟陀可没直接上钱,估计也送不上去,送礼都得排队。孟佗把目标瞄准了张让家的奴才,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用的尽管往上送,而且不求报、不求他们办事,只是交个朋友。弄得这些人怪不好意思的。你看,我们这也没做啥,送这么多东西,拿得我们手都软了。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无功不受禄。这些人拿了孟佗的钱,还不求他们办事,心里是好不平衡,一致要求孟佗提点要求。不提不行。

    孟佗一看实在推脱不了,那就提吧。“我只求你们一跪”,在公共场合,越公开越好,只求一跪。这点小事,真是不算啥,奴才嘛,都跪惯了。

    第二天,孟陀前往拜谒张让,故意稍微去晚点。只见张让家门前送礼的队伍都排出了两条街。孟佗是不用排队,直接走到门前,这时候这一跪就兑现了。门前的十几个奴才哗的一声就给孟佗跪下了。

    这一跪不说惊天地泣鬼神,把门前送礼的这些人是吓了一大跳。这位孟佗同张公公是啥关系?肯定不一般。这些奴才平时对我们像对待狗似的,现在倒好,变成了狗。自此这位孟佗在众人的眼中就挂了号了,变成了通往权势的捷径。很多人不在张让家门前排队了,而转到了孟佗家,希望能够走捷径。

    很快孟佗就收回了成本,从这些人送的礼中挑一些送给张让给自己开路。其中孟佗送给张让最珍贵的一件礼物就是一坛葡萄酒。孟佗谋求的官也不太大,也就是凉州刺史。后人有诗叹:将军百战竟难侯,伯良一斛得凉州。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想说再见不容易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