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6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1-0808:18:23

    毛遂自荐的马隆

    正在晋武帝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员大将挺身而出。说是大将其实也不大,也就是一个小小六品司马督,下级军官马隆。

    马隆属于特招上来的人才,特招生。不是通过正常渠道推荐而来的。武帝司马炎登基以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平灭吴国、一统天下,为此才让各地破格推荐人才。按说西晋有正常的人才推荐制度,也就是曹魏建立的九品中正制。

    想当年曹**起兵于乱世,为了平定天下不可避免地要争夺各类人才,所以曹**用人讲究唯才是举。只要有本事,哪怕你是偷鸡摸狗、道德败坏、生活作风有问题,曹**都不在乎。这也是曹**成功的一个诀窍吧。

    这种用人方式对当时的各大家世族是一个打击。从东汉末年开始讲的是出身,只要是士族出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寒门那就等而次之了。打天下的时候唯才是举、抑制一下士族大家的嚣张气焰是必要的;政权稳定之后,尤其是曹丕称帝之后国家也需要这些士族的支持,没办法就得妥协了。

    九品中正制就是曹魏的吏部尚书陈群给曹丕出的主意。简单地说就是把人才分为九等,作为政府选择官吏的依据。各郡设立中正官,由他们对当地的人才进行评定。当然了,中正官一定得是德高望重的。具体评定标准有三项:家世、道德、

    才能。

    虽然家世排在第一位,可要记住有一条,具体的政策是有成份不唯成分论,还有道德和才能可以加分。只要这两项评分足够高一样可以评为上等人才。可是毕竟是有成分,最后执行的结果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在这种制度下象马隆这样的基本上就没戏了,搞好了就是个下品,搞不好就是不入流。马隆能走入仕途还真得感谢吴国。

    进入官场之后马隆到现在为止没有啥特殊的表现,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预言了凉州刺史杨欣的败亡。理由也很直接,杨欣与胡烈都是一个类型的人,处理不好与羌胡的关系。

    预言再准确也是纸上谈兵,现在马隆自告奋勇多多少少有点出乎众人的预料。有人挺身而出为国分忧,武帝还是很高兴,“说说吧,说说你的战略战术。”

    “如果殿下用臣,请允许臣便已从事。”

    武帝一听,笑了,“说详细点。”

    “臣请亲自招募三千勇士,无论出身来历。凭借殿下的神威,我们鼓噪西行,一定能所向披靡。”

    “准!”

    武帝答应的很干脆。听明白了,粗俗点说就是招募一批亡命徒,严肃点说就是组织一支敢死队。马隆要领着人去玩命,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财,那还能不胜?常言道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也怕敢死队。

    这可就超出常规了,放着国家正常的部队编制不用,另行招人是有点出格了。下面的官员意见老大了,武帝一个“特事特办”就给众人封了口。

    第二天马隆就到校场招人。不是谁想来就来,得通过考试。

    两场考试都是比力气。第一项是双臂必须能拉开120斤的弓,第二项是必须能用腰部的力量拉开1080斤的硬弩。看起来马隆是要搞点非接触战斗,与鲜卑人比比骑**。这两项都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一上午的时间招满了三千五百人,好了,就这些了,再来的也不要了。好狗一个能挡道,一百个熊瞎子五十对熊,三千五百人足以。

    随后就到武器库领兵器,结果就出了问题。还记得孙悟空闹龙宫吗?龙王一连拿出几个宝贝孙悟空都不满意,为啥?太轻。马隆这些人遇到了一样的问题,武器又轻又旧,都是曹魏时期的仓底子根本没法用。

    武库令也是一肚子气,就你们这些人事多,挑挑拣拣。分配什么样的武器都得按规矩来,哪有你们说话的份。一生气,武库令就把马隆告到了主要领导那里。

    武帝听了马隆的辩白之后还是很开通,只要不拿走定海神针,各种武器任选。武器库里也没有定海神针,有了马隆们也不要,趁手的家伙最合适。不仅如此,顺便武帝还提前发了三年的军饷,以激励士气。

    看看还是大领导会办事、算盘精,不经意间给马隆定下了时间表:三年。要求马隆连来带去三年内解决问题。

    马隆是信心满满,于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春带着自己的三千五百敢死军浩浩荡荡向西而去。这一去就是泥入大海不见踪迹,音信皆无。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慢慢河西路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