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7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1-1709:13:36

    家乡的鲈鱼脍

    一位是文学家张翰,很有名,反正是比我名气大。张翰这个人比较洒脱,是性格放纵不拘。当年还在家乡的时候,看到会稽人贺循正在岸边鼓琴,就上前搭讪。

    当时贺循是乘船去洛阳,中途在此停留,一时兴起就鼓琴自娱自乐。张翰并不认识贺循,自来熟,听到琴声就去攀谈。当听说贺循是去洛阳,干脆就同船前往了。连家里人都没有知会一声。说是洒脱也行,说没心没肺、不负责任也不冤。

    八王乱起的时候张翰正在齐王司马冏的手下当差。也就是太安元年(公元302年),当时齐王司马冏正是春风得意,在京城辅政。有一天张翰推开房门,迎面秋风吹来,心里不禁一动。据说是想起了家乡的莼羹、鲈鱼脍,心有所属,挂印封金,走了。不伺候了。

    功名利禄随风去,泛舟江湖品鱼羹。

    张翰这就是见机而退呀,也是躲过一劫。八王之乱死人无数,在旋涡中心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有一个人比张翰见机还早,出手还快。不过不是见机而退,而是寻隙而进。这位同张翰还是一家子,张轨,张士彦。

    张轨也是名门之后,安定人,是汉朝常山景王张耳的后代。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估计家业传到张轨这也不剩啥了,但还不至于像刘备那样卖草鞋,剩下的都是有用的,比如说学问。

    张轨虽然家学渊源,想当官也不容易。没办法,满腹经纶的张轨不得已与朋友一起到宜阳女儿山隐居。希望引人注意借此走入仕途。从结果看这次作秀的效果很一般,张轨还是托了叔叔的福荫,入朝做了五品官。

    入朝之后张轨就开始了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要想升官发财就得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一番广告宣传运作之后,得到了当时的中书监张华的赏识。想来张轨还是有一定的本事,对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作政府很有心得。张华对张轨的评价比较高。

    张华认为张轨被低估了,安定地区人才中心在给张轨评等的时候一定是给评低了。凭张轨的言谈举止应该是二品中的佼佼者。九品中正制,一品最高,一般来说基本空缺。二品中的佼佼者那就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没人知道张华与张轨有没有亲戚关系,反正是五百年前是一家。总之张华这个评价对张轨是很重要。

    八王之乱开锣之后,张轨是越来越感到洛阳是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哪天不小心再被乱兵砍喽,太不划算了。张轨就想给自己找一个养老的地方,到底行不行心里也没谱。

    拿不准的事就地问问天意。张轨把前因后果想透之后就打开了自己的百宝箱,从里面拿出六枚康熙通宝,要算一卦。据说算卦用康熙通宝最准,实在没有人民币也行,五毛的、一元的硬币都好使。又瞎说。总之,张轨算了一卦,大吉,是雄霸一方的卦象。

    实际上这都是后人牵强附会,谁得了这个卦象会告诉别人?早就偷偷的躲一边去了。干什么、怎么干,张轨早都想好了,算一卦就是安安心,主要是安安家里人的心。这么大的变动毕竟不是一件小事,全家上下一心才能上下同欲。

    决心已定、天随人愿,下一步就是运作了。张轨相中哪了?河西。似曾相识燕归来,天下英雄所见略同。记起来了,当年的窦融就有这么一手。啥也别说了,张轨肯定是研究过《后汉书》。知识就是力量,一点不假。

    这个时候当年张华对张轨的评价就起了决定的作用。当然上下打点是免不了的,但是让人说话,也得有的说呀。名人的评价那就是最好的由头。那么张华是个什么官呀?老大了。中书监相当于后来的宰相,你说有多大?当朝的主要领导之一。主要领导都说行了,别人也就跟着唱喜歌吧。

    不费吹灰之力,张轨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凉州刺史、护羌校尉。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张轨带上家眷,是纵马西行,去河西寻找自己的未来。天是蓝的,还是血红的,有谁知道?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混乱的河西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