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4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1-2907:16:52

    第六章七彩世界

    风云莫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走出阳关才知道取经路上的艰险,虽然没有妖怪,但是严酷的自然条件比妖怪还要吓人。最残酷的考验就是三陇沙,也就是断成三段的沙漠。以前我们曾经数次提起这个沙漠,都没有详细说,现在跟随着法显一行的前进步伐我们来看看险在何处。

    “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而。”

    穿越沙漠就是放在现在也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当年彭加木不就一去不复返了吗?关键是缺水。人三天不吃饭没问题,三天不喝水基本上就完了。沙漠里静悄悄的,有了响声,就是狂风、沙暴,都是要命的东西。而且温差比较大,一般人都喜欢冬暖夏凉,在沙漠里是白天酷热,夜里是严寒,冷的真冷,热的真热。

    这些自然的东西只要准备充足,都比较好对付。最难的是找不着方向,也没有指北针,更没有定位仪。那有没有路标之类的东西?

    有!

    路边的枯骨就是唯一的路标。不用说走一走,看着就心虚。要不说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弄不好就会加入路标的行列。

    在沙漠里走了十七天终于到了鄯善,算起来大概走了一千五百多里吧。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理解古来征战几人还,当年贰师将军也不算太孬。法显一行也就是多亏了李暠的帮助,否则能否走出沙海也是一个疑问。

    现在我们看看法显眼中的鄯善与当年八戒和尚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表面看来还真没啥本质的不同。佛法还是比较昌盛,就这么个小地方就有四千多和尚,这可是个不小的数量。鄯善盛行的是小乘佛教,这些和尚可是要出家修行的,需要别人供养。想来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虽然鄯善盛行的是小乘佛教,与法显信奉的大乘有很大差别,不过法显在鄯善还是感到很亲切。除了语言不太一样之外,同在敦煌的感觉没有什么差别。中原的影响在此地是随处可见,衣着打扮同内地都差不多。当然对于和尚来说语言也不是问题,和尚有自己的通用语言梵语。

    当年八戒一行到鄯善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到了鄯善就等于到了小西天于阗。鄯善有独具特色的护送队,传驿,护送往来客人到于阗。当年八戒和尚一行就是在护送队的保护下安全到达于阗。法显一行到了鄯善也使我们这些看热闹的稍微安心了一些。老和尚终于不用吃太多的苦了。

    在鄯善住了一个月以后,法显一行启程西行。不知什么原因,没有直接到于阗,而是舍近求远绕道焉耆。这个决定多多少少使我们感到有点意外。为什么?法显没说,我们只能猜一猜。那位说了你没事干了,猜这个玩?

    这可不是没事干了,看似简单的一个选择,很可能预示着西域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消彼长似乎鄯善已经没有实力维持自己的传驿制度了。传驿制度是靠实力来维持的。鄯善的实力延伸不到于阗边界,或者说不足以保证路上的安全,传驿制度自然就破产了。

    那么这个时候有没有一个新势力可以强大到破坏鄯善的传驿制度哪?确切地说有。一个就是于阗,现在于阗的势力是空前强大,仅仅是和尚就数万名。虽然在于阗盛行的主要是大乘佛教,这也是实力的象征。很可能鄯善在同于阗的互相挤压中遭到了打击,一蹶不振也失去了维持传驿制度的自信。

    这只是一种可能,还有一个势力也可以威胁鄯善,那就是吐谷浑。吐谷浑虽然在青海,但是幅员辽阔,西界都到了柴达木盆地附近的白兰(也即是现在的都兰附近)。穿过柴达木盆地就可以到达西域,前面就是且末或者鄯善。

    当然这就是一种可能性,具体什么情况由于史料缺载已经很难判断了。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宗教的原因。双方信仰不同,一个大乘,一个小乘,免费食宿已经不错了,还要送你?没门!

    总而言之,法显一行选择了一条远路,超难。因为焉耆也是小乘佛教盛行之地。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人海茫茫、天涯知己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