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5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1307:40:11

    连环计

    大檀来到西部的时候,柔然在西部的边境就在焉耆的北部,也就是天山北麓自土拉河至鄂尔浑河一带。这里密草丰盛确实是个养人的地方。再往西就是乌孙,乌孙的西北还有一个熟悉的国家悦般。

    乌孙是我们相当熟悉的一个西域国家,那是解忧公主的后代。当年也曾经风光一时,现在是好汉不提当年勇了。在鲜卑拓跋部成长的过程中曾经数次西征,乌孙也是被征服的对象之一。即便是这样,乌孙人还是牢牢地守住了自己的家园。打不过就降,也是符合兵法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是当年强盛的拓跋鲜卑也不能吞并乌孙。

    现在的柔然在整体实力上要比当年全盛时期的拓跋鲜卑要弱一些,而且大檀还是一介偏师,要对付乌孙也是一个难题。至于为什么对付乌孙,理由也是现成的。

    大檀来到西部对自己也是一个挑战,或者就是被赋予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画地为牢不仅没有什么前途,自己的所谓政治生命也就到此为止了。游牧民族的一个很重要的致富方式就是劫掠,富饶的西域毫无疑问是一个令人垂涎三尺的猎物。当年匈奴人就是一路向西,征服了无数的国家才成为了草原真正的主人,也获得了无数的财富。在暂时无法进入西域南、北两路的时候,先打通天山北麓的大草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大檀只有不断向西才有出路。

    但是怎么办?

    悦般最初在龟兹的北部,悦般人还参加过龟兹对抗吕光的战争。现在却迁徙到了乌孙的西北,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为什么迁移过去,只有一个解释,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怎么过去的无外乎借道,或者杀过去。邻居之间肯定属于竞争的关系。同在一个地区游牧,想要没有矛盾也是很难。这种些微的差别就是大檀切入的焦点。

    史书上记载柔然与悦般的关系是非常之好,草原上的狼群是不需要朋友的,需要的是征服与臣服。柔然与悦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友好、和睦的关系,共同对付乌孙是唯一一个原因。

    很遗憾我们无法提供更详细的细节来说明大檀如何联络悦般收拾了乌孙,结果却是一目了然的。乌孙在两强夹击之下,无法继续保持在伊犁河流域的领地,凄凄惨惨的向西迁移到了帕米尔高原的大山里。

    赶走了乌孙,柔然的边界又向西挺进了一大块,悦般自然也就向东南方迈了一步。两位昔日的盟友就友好地会面了。这是一个历史的时刻,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两国领导人有必要来一个友好的聚会,照照相、喝喝酒,签上几个双边合作协议。

    会面的地点自然就在柔然的领地内,大檀也想享受一下东道主的滋味。悦般王率领着数千人的卫队是快马加鞭,风驰电掣,转眼间就度过边境百八十里了。走着走着悦般王就发现了问题。

    书上说悦般王发现了一个严重的卫生问题,简直就要上报世界卫生组织,对柔然人的卫生习惯进行严厉控诉。

    柔然人啥习惯?不洗澡,不洗手,蓬头垢面。当看到柔然人伸出小黑手去抓白面馒头的时候,据说悦般王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太恐怖了。悦般王是从来没有看到这么肮脏的人。人家悦般人是一天刷六遍牙,饭前一次、饭后一次,那还不把牙床刷坏了?当然这是开个玩笑。不沐浴不吃饭却是真的。天天刷洗得干干净净是蚊子不叮、臭虫不咬。

    据说悦般王对柔然人这种卫生习惯表现出了城里人对乡下人般的歧视。此地不可久留,小心染上禽流感。跑,悦般王就此率领自己的卫队回家。两国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也就到此为止了。

    悦般王肯定是成年人,卫生习惯的不同根本不值得作为导致盟邦断交的一个原因。自己顶门过日子,你管人家洗不洗手?而且深入边境一百多里,对于大队骑兵来说也就是一走一过,哪有机会看柔然人洗手不洗手?

    或许悦般王感到了某种威胁,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才以卫生习惯为借口,逃离虎口。悦般王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也使柔然人感到很纳闷。很快大檀的骑兵就追踪而来,追也没追上。只是不知道派出了多少骑兵来追,如果要是一大队的话那就是一个陷阱了。

    不过从情理上说,当共同的敌人不在之后,联盟也就自然解除了。大檀确实有挖下陷阱抓悦般王的充分理由。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巧遇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