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6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2708:25:42

    出奔(下)

    这一次复辟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蒙逊忙于与西秦的争斗,一时无暇西顾。李宝得到了一年多的时间,很可惜应者寥寥。一年之后的公元423年四月,李宝手上还是孤城一座,一座孤城。大势已去,单纯的以民族属性为号召力显然没有多少市场,蒙逊的阵营中也有很多儒生、汉人,实力才是硬道理。显然众人低估了蒙逊对局势的掌控能力,保境安民,只要人民各得其所,就不想乱,也乱不了。毕竟读的都是一本圣贤书。

    城破,出逃。

    西凉李氏失去了在河西的最后一个堡垒。

    吃一堑、长一智,李宝不会再给自己做阶下囚的机会了,与舅舅们一起破关而去,来到了塞外重镇伊吾。

    陆陆续续逃往而来的有两千多家,这些就是李氏的铁杆粉丝了。就凭这些人要想在伊吾生存还是有些勉强。不要说河西内的北凉势力北上,就是高昌的人马南下,李宝也很难应付。要想生存除了傍大款,别无出路。

    能够看得着的大款只有一个,柔然。

    对于奉东晋为正朔的西凉余脉,做柔然的伊吾王就是一个无奈的决定,一个难以启齿的决定,也是一个不得不作的决定。这是柔然势力第一次这么近的靠近河西。喜出望外之余,大檀就想试一试蒙逊的功力。这是大檀一年里第二次试图南下。前一次的对象就是老对手北魏。

    刘裕灭亡后秦之后中原大地面临着新的变局,随后刘裕的匆匆南归使这种变局变成了现实。尤其面对十二岁的关中总管、刘裕的儿子刘义真,赫连勃勃、拓跋嗣都是蠢蠢欲动。大檀也认为这是个南下的机会,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切入点。

    公元417年十二月刘裕启程南下;

    公元417年闰十二月赫连勃勃的大军就进军潼关;

    公元418年正月、九月长安城内的东晋留守部队连续发生两次内乱。刘义真率部仓皇南遁;

    公元418年年底赫连勃勃占领长安,正式登基,称皇帝。

    公元420年刘裕也正式登基,称皇帝。东晋关门大吉,刘宋建立,南朝提前进入南北朝时代。

    这一切都很重要,却都不是大檀想要的。大檀盯的是拓跋嗣。公元422年九月拓跋嗣认为时机成熟了。这一年五月皇帝宝座还没有捂热呼的刘裕辞世而去,皇权落在了十七岁的太子刘义符手上。

    趁着刘宋新老交替的危机,拓跋嗣顾不得乘人之危乃不义之举的坏名声,顾不得双方刚刚建立友好使节往来的脆弱互信,分派大军急吼吼越过黄河,发起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战争。这正是大檀等的最佳时机。

    第二年正月大檀亲率大军南下讨伐北魏。很不幸,刚刚确立为太子的拓跋焘在边境严阵以待。看看无隙可乘,大檀悻悻领兵归去。随后拓跋焘采取了一个中原王朝对付草原民族的传统套路,修长城。从赤城(河北省赤城)一直向西修到五原(内蒙古包头)。这次被迫防守一定在拓跋焘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站在长城脚下,有一半草原血统的拓跋焘感受到的不是英雄豪情,而是深深的屈辱,无尽的沉思。

    大檀回到王庭不久就接到了李宝的使节。占领伊吾进而威胁河西,震慑高昌是大檀多年的梦想,现在得来全不费功夫。心情激动不已的大檀迫不及待地要看一看河西的别致景观。大檀与蒙逊就有了一次不愉快的接触。

    这是双方第一次面对面,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本来可以好好地谈一谈,没准还能成为朋友。李宝投在大檀门下使蒙逊很恼火,大檀的手也痒得很,火星撞地球,得到了一个让双方都后悔不已的结果。

    北凉代表蒙逊出场的是世子沮渠政德。双方都是运用骑兵的好手,政德也是没在意。从偏远地区来的、没见过大世面的柔然人能有啥本事。这就是一个争夺谁是正宗骑手的比赛。很遗憾,草原选手还是略上一筹。沮渠政德不仅输了比赛,还丢了性命。

    这是一个让双方都感到难堪的结果,当然几年以后当事者才能认识到是多么的难堪。毫无疑问蒙逊现在承担了直接的损失。世子没了固然可以换一个了事,儿子多也不在乎。但是质量如何就很难说了,说这一战严重影响了北凉的前途也不为过。

    同柔然的初次会面以失败告终,小有挫折,并没有影响蒙逊的好心情。李家的势力毕竟被彻底从河西清除出去了。更重要的是蒙逊与刘宋的关系又建立起来了。年初第一波使节已经上路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远交近攻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