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6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3-0108:19:43

    甘当小兵的统帅(上)

    公元423年拓跋焘继位成为北魏的第三位皇帝。这一年拓跋焘才十六岁,有点早,不过没办法,赶到这了。老爸拓跋嗣也是年纪轻轻就辞世而去,没啥特别原因都是吃补药补的,寒食散,害人不浅。不过这一段倒是流行小皇帝,刘宋的刘义符十八岁登基,接下来接替刘义符的刘义隆也是十八岁登基。年龄不在大小,而在于有没有才能。

    中国历史走到这一段也到了一个转折点,三国、两晋、南北朝,马上就要进入南北朝了。中国北部还没有统一,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来加快历史的进程。环顾周围,北魏的状况并不太好,左右都是敌人。北部是柔然,西南是赫连勃勃的大夏,南部就是刘宋了。弄不好会遭到群殴,拓跋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单就武功来说,说拓跋焘承前启后是一点也不假,前承汉武,后启唐宗,汉武就是汉武帝,唐宗自然就是李世民了。比较而言,汉武就像是中国象棋的老帅,躲在九宫里面是足不出户,打仗靠的是车马炮,也就是卫青、霍去病、李广利。拓跋焘更像国际象棋里的皇后,横冲直撞威力无比,或者是围棋里的一颗子,经常是不避刀斧的冲在第一线。这个风范无人能比,估计李世民也是从这学来的。

    文治来说,可能稍差点,没听说编过啥书、编过啥字典的,然而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拓跋焘比较敢干,有一个事例可以说明一二。那就是禁佛。拓跋焘在任上曾下令全面禁止佛教。这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信的人太多了,不说普通老百姓,朝里的官员,连拓跋焘的老爸、儿子都是佛教徒。禁佛这件事本身的对错姑且不论,敢于做这样的事就不是凡人。拓跋焘有自己的道理,信佛固然没有啥大错,但是信的人太多了就产生了很多问题。

    信佛不仅是个信仰的问题,还有很多好处。当了和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兵役、徭役就不用承担了,还可以四处化缘接受施舍。这就是某种神仙的日子。在家没有出家好,神仙生活过不了。在拓跋焘看来这就是个严重的问题,已经威胁到了国家安全。就这一个理由就必须禁。

    当然理由不止一个。信的人多了就要建造大量的寺庙、佛像,造成社会财富的大量浪费。在国家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把财力、物力、人力用在礼佛上,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拓跋焘不是第一个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后秦的姚兴就曾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姚兴是大力提倡佛教的,在姚兴的主持下鸠摩罗什翻译了大量的佛经,真是功德无量。但是姚兴也发现礼佛与治理天下有些矛盾,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的争夺。前文书我们也提到过,姚兴想从和尚中挑一些好的、能力强的充实到自己的政府中去,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很难想象姚兴与鸠摩罗什的佛学团队的关系如何演变。

    提到姚兴,很多同学可能会关心一下鸠摩罗什老和尚的状况。鸠摩罗什已经先于姚兴于公元413年过世了。在老和尚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还有一小段公案,我们还得花点时间稍微回顾一下。鸠摩罗什不远万里来到中原,把生命全部献给了佛学事业,我们也得有始有终。

    据书上说老和尚晚年变成了花痴。有一日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讲经,听众都是身世显赫的王公贵族,姚兴也在场,讲着讲着鸠摩罗什突然走下台来,对姚兴耳语了几句,“有二小儿登吾肩,欲鄣须妇人。”

    这就是公开要女人,太传奇了,实在有辱英雄影响形象。对于这种要求,姚兴有什么不能答应的。正可以借此打击那些和尚的信仰,促使他们还俗,好加入政府。

    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更加传奇。说是鸠摩罗什老和尚有十位夫人,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小和尚当然是不服了,我们这苦哈哈的,你那是灯红酒绿,这信仰也没法坚持了。为了巩固众人的信仰,加强对佛祖的依恋,鸠摩罗什使出了绝招。拿了一钵盂的银针,就像吃米饭似地吃了下去。这就是告诉小和尚,好好修练吧,啥时候达到我这水平,也可以娶十个夫人。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甘当小兵的统帅(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