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8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3-1607:14:38

    自立为王

    在高昌历史上,阚爽这个人属于开天辟地的人物,从阚爽开始高昌迈出了独立建国的第一步。很遗憾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对于他的事迹我们知道的甚少。整个史书上描写阚爽的文字不会超过五十个。啥啥都不知道。各位可别怪我,不仅我不知道,估计也没人知道,也许有一天考古发掘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不过有一些东西还是很确切的,阚家一定是高昌的大户,否则不可能在高昌的内斗中脱颖而出。阚爽应该是北凉政府的一个官员,至于多大官我们不太清楚。估计也大不了。在回到高昌之前阚爽应该工作在河西,属于见过世面的,对天下大事,尤其是河西的未来有一定的认识。

    随着河西局势的变化,阚爽可能感到北凉的前途不是很月亮。尤其是蒙逊去世之后,河西北凉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边缘,随时可能被北魏吞并。阚爽属于认识问题比较超前的,既然河西不好混,就不如回老家,高昌。

    阚爽这个看法还是比较到位。蒙逊的去世是北凉命运的一个转折点,继任的沮渠牧犍算是蒙逊现存几个儿子之中比较不错的,但是也难入英雄的法眼。这一点不仅阚爽看出来了,北魏台面上的人物也明白。对蒙逊家族进行考察的就是北魏的使者李顺。

    李顺可以说是出使北凉的专业户,前后十二次出使北凉。每次都不白来,考察北凉台面上的人物,可能的继承人,事无巨细、横草不过。李顺带回的情报就成了拓跋焘决策的依据。暂时把北凉放一放,全力收拾东北部的北燕。只要蒙逊一去世,北凉就是囊中之物。

    蒙逊去世之后,趁着混乱,阚爽就赶回了高昌。具体什么时候我们不确切,但是就在这几年,最晚不超过王恩生出使西域的公元435年十月。阚爽回到高昌的目的也是很明确,争取在高昌求得一席之地。

    这个时候的高昌太守很可能还是隗仁。可以想象阚爽与隗仁之间一定有一场龙争虎斗。当然这只是猜想,也许隗仁就在这个时候去世了,赶巧了,阚爽捡了个便宜。

    这个便宜可不是说捡就能捡,高昌内的大户人家也不光阚家和隗家。就现在已知的就有张家、麴家——,高昌太守这个位置谁不眼热?

    不管隗仁是正在任上也好,隗仁是刚刚去世也好,隗家在整个竞争过程中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毕竟隗仁是现任领导,经营高昌这么多年,怎么会败在阚爽手上呢?

    隗仁这个人有着先天的、后天的不足。隗仁是蒙逊的死党,被蒙逊称作自己的苏武。这就是隗仁的先天不足。按说作为主要领导信任的人物应该是一个有利的条件,但是在高昌有所不同。高昌人需要的不是北凉的孝子贤孙,不是蒙逊的忠臣,而是能够为高昌人谋福利的高昌太守。隗仁是带着北凉忠臣的标签回到高昌的,虽然也能得到家族的拥护,但是其它高昌大户怎么看就不知道了。

    也就是说很可能在高昌人看来,隗仁这个高昌人不够本地,属于空降干部。无论隗仁怎么表现,也脱不了效忠北凉的嫌疑。况且隗仁回到高昌的表现也不是无懈可击。

    整体上隗仁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隗仁“为政有威惠之称”。当官又有威严,又能够体恤下情,这个官当得不一般。然而隗仁有个缺点,比较爱财。当官的一旦爱财,尤其是当主要领导的一旦爱财,基本上没啥大的发展。贪而无智,很多问题都是由贪而生。这就是阚爽攻击隗仁的出发点。

    没有人知道阚爽是如何击败隗仁成为新一任太守的,知道的就是结果,阚爽自立为高昌太守。估计少不了刀光剑影、血流成河。这个时间点也就是在王恩生一行到达高昌附近的前后。

    王恩生一行是五月从平城启程的,到达高昌附近的时候也就是八、九月份。随后北凉的向导就把高昌的消息传回了姑臧。当年十月北凉的讨伐大军就到了。

    那位说了,北凉的向导为啥非得在高昌小住一下哪?不住不行,不住回程的水、粮草都没有着落。最起码得洗个热水澡,休息一下吧。

    向导带回的消息使沮渠牧犍很震惊、很气愤、很冲动,平叛大军自然很快就会上路。

    阚爽敢于在这个时候发动兵变一定是高昌城内出现了有利于自己的条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是阚爽认清了形势。把周边的几个势力数上一下,高昌从北凉独立出来,似乎只有北凉不高兴,而且还不能表示出来。

    北魏?北魏一定感到很高兴,早在蒙逊时代拓跋焘已经把高昌从蒙逊的封地里拿了出来,属于计划外单列城市了。高昌不听北凉的吆喝,拓跋焘能不高兴吗?

    柔然?柔然是北凉的盟友,似乎柔然对高昌从北凉独立出来应该表示一下愤慨。仔细一想也不尽然。柔然现在控制着伊吾,如果再控制住高昌,中原去西域的主要道路就在柔然的掌握之中了。柔然有一百个理由控制高昌。之所以不动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昌属于北凉。虽说盟友就是用来出卖的,但是公然下手抢盟友的东西有点好说不好听,下不去手。

    现在高昌从北凉独立出来了,柔然就有了下手的机会。柔然从内心深处是有动力支持高昌独立的。

    北凉?当然是不高兴,所以才要发兵讨伐。这一仗太小、太奇怪,在历史上没有记载,我们只是在考古发掘中感受到了蛛丝马迹。

    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发生大战。当柔然作为和事佬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这场战斗注定没有办法打起来。否则,以高昌的实力怎能对抗强大的北凉。至于柔然怎么劝的我们就不深究了。柔然人有很多办法,盟友之间什么事不好商量?

    最后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景象,高昌安然独立。柔然、北凉都对高昌这种独立的地位表示接受。柔然表示满意可以理解,北凉也满意就有点不可思议了。没办法,退而求其次吧。独立的高昌总比属于柔然的高昌更能令北凉人能够接受。

    关键的关键对于这一切,阚爽还不大领情。对于阚爽来说,北凉那是“胡贼”,柔然使节那是“虏使”,都不是阚爽的盟友。当然也不能说是敌人。阚爽还不敢公开把北凉、柔然都得罪了。作为三角关系中最弱小的一方,还得充分照顾到两位老大的利益,借个道什么的都不是难事。这个面子还是得给。

    经过这一轮博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奠定了吐鲁番盆地一个崭新的格局,一个将要持续一、二百年的格局,高昌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整个运作过程中,阚爽体现了高超的运作手段,柔然吴提可汗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当然北凉的沮渠牧犍也不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人人都满意,人人都乐开怀了,不同的人的笑声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哈哈大笑,有的是尴尬的一笑,有的是苦涩的一笑。

    柔然可汗吴提应该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毕竟距离控制高昌又进了一步,但是吴提无论如何笑不出来。劫持王恩生一行的后果已经显现出来。北魏的使节已经来到了柔然王庭,威逼利诱在所难免,目的只有一个:放人。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劫使示威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