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4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0106:58:08

    柔然的使者到刘宋访问如履平地,就像走亲戚一样简单,难道就没有激起北魏的一点反感?北魏怎么能没有反应?也就是大概在公元467、468这一、两年,具体哪一年不太确切,敦煌迎来了新的敦煌镇将,征西将军、领护羌戎校尉尉多侯。

    尉多侯也是将门之后,是前面我们几次提到过的北魏大将尉眷的儿子。来到敦煌之后,下车伊始,尉多侯就发现了西域面临的问题。刷刷点点就给朝廷写了一封奏章,请求提五千精兵平定于阗。

    这个建议很有意思。当年万度归兵出西域也是只有五千轻骑,少年英雄、初生牛犊不怕虎,真有与前辈比肩的气势。连进军方略都与万度归差不多,取食于敌。尉多侯的主要目的就是重新平定西域,之所以把于阗单个提出来,就是因为于阗曾经劫过北魏的东西。五千人就想横行西域,听起来话有点大,不过从事情的发展来看尉多侯还真不是说大话的人。

    英雄豪气听起来让人感到振奋,也使人感到冷嗖嗖的。尉多侯只是敦煌的镇将,并不负责西域事务。现在主动请战说明北魏在西域已经没有立足点了,就是曾经的鄯善镇也许已经烟消云散了,否则也轮不到尉多侯说话。

    敦煌成了面对西域的前沿阵地了。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在这种事态下尉多侯主动请战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尉多侯的这个姿态并没有得到主要领导献文帝拓跋弘的认可。

    冯太后的确是高人,在临朝听政一年有余之后飘然而去。公元467年八月冯太后把大权交给了献文帝拓跋弘。临朝听政这一年多冯太后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郡县开设学堂,北魏第一次把学校设到了基层,儒家经典又可以薪火相传了。从拓跋圭设立太学到现在几十年了,才推广到郡县,时间有点长,但是还是比南朝强了一点,南朝刘宋要到四年以后才有这个规模。

    第二件事就是决策了第五次南北大战。冯太后交权的时候正是南北大战正酣的时候。此时交权很有说道,胜了,那是决策正确;败了,那是献文帝拓跋弘指挥无方。高,实在是高!

    冯太后把天下大事交给了献文帝拓跋弘,自己去忙乎更重要的大事,传承。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传承,简单地说就是天下权柄如何平稳地传承到正确的人手里。这一年八月冯太后就发现了正确的人。这就是献文帝拓跋弘刚刚出生的儿子,拓跋宏,也就是未来的北魏孝文帝。

    按照子贵母死的老规矩,拓跋宏被立为太子,母亲李夫人命丧黄泉。这条规矩被冯太后利用的太充分了。只要好好把拓跋宏养大,冯太后就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佩服,我们还能说什么?

    历史发展到现在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北魏连续两位皇帝,拓跋弘以及未来的北魏孝文帝都是汉族与鲜卑民族融和结出的硕果。北魏未来的政策走势与此不无关系,历史按照自己的轨迹在默默前行。当然当事人是不会意识到这些的,这只是隐藏在茫茫人海中的历史本来的逻辑。

    无论是现在的拓跋弘,还是未来的拓跋宏都要首先完成他们在历史上的角色,出身拓跋鲜卑的皇帝。拓跋弘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无疑就是对刘宋的第五次南北战争了。这也是拓跋弘的生死之战,许胜不许败。

    两厢从权取其重,尉多侯的建议自然就只能束之高阁了。这一点估计柔然的可汗予成也有同感。刘宋糟糕的表现是伤了予成的心。情急之下予成变换了手法,第二年柔然的使节不再绕道去刘宋了,而是直接南下到北魏。

    是去探求一下北魏的虚实?是去考察一下北魏时如何强盛的?要是都列出来的话,理由太多了,也许连予成也没有一个更准确的意图。要接触,不接触怎么竭制?要想战胜敌人就要了解敌人。予成的道理也是一套一套的。

    使节派出来了,而且一派就是两拨,上半年一拨,下半年一拨。献文帝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南北战争的胜利给献文帝长了脸,打了气。胆气足了,做起事来就信心就足了。柔然这种明目张胆的窥视就更不在话下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角逐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