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5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0407:37:58

    坐来虽近远如山

    献文帝相中的突破口是李奕,据说这个李奕与冯太后关系非同寻常,是冯太后包的小白脸。这事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史书上言之凿凿,就像真的一样。具体怎么样不得而知,想给冯太后翻案是不大容易。反正在那个伦理道德至为重要的年代,要想搞臭一个人,尤其是搞臭一个女人,乱搞男女关系是最简单的一条。

    献文帝要打击冯太后,收拾李奕就是一个自认为最好的突破口。可是这个李奕似乎还很完美,似乎找不到什么破绽。

    偏偏李奕哥哥李敷的一个朋友李新犯了罪。李新时任仪曹尚书,近似于教育部长一样的官员。在皇帝身边的时候还是衣冠楚楚的,曾经先后出任几任皇帝的智囊,参与机密。后来李新放了外差,相州刺史。这下漏了本象,原来是衣冠禽兽,贪污受贿。

    相关人员的举报信就被送到了李敷的手上,李敷倒是很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国法自然就放在一边了。结果呢?

    结果李新自然是难逃落网。李敷也危险了。献文帝是那么好糊弄的吗?

    李新被送到大堂之上以后逐渐发现了一线生机。主审官员不止一次地暗示李新,只要咬出李敷就可以保住一条性命。朋友不就是用来出卖的吗?还等什么?

    开始的时候李新还假惺惺的,装了把大义凛然,等到主审官把路给指清楚之后,那还有什么说的?干吧!

    献文帝借用李新的嘴,咬出了李敷、李奕,狠狠地羞辱了冯太后一把。也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上。杀了李奕对冯太后能有什么震慑作用?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心思。充其量李奕也就是一个小白脸而已。

    如果说杀李奕还有点原因、有点理由的话,杀慕容白曜就没有任何依据。慕容白曜是这一段北魏的主要战将之一,尤其在对刘宋的战斗中战功卓著。献文帝杀慕容白曜的唯一原因就是慕容白曜在乙浑乱政的时代拍过乙浑的马屁,具体**作的手段也是诬陷。这就是擅杀有功之臣,被对手抓住破绽是不可不避免的。

    屋漏偏逢连阴雨,一个偶然的事件又导致北魏武周山西部的敕勒发生了叛乱。

    敕勒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高车,又叫丁零。咋怎么多名字?也不嫌麻烦?!

    高车人也不想有这么多名字,之所以有这么多名字,那都是不同人的叫法。敕勒是北方人,尤其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叫法,高车、丁零,那是汉族人的叫法。以后,我们统统叫高车,以免产生混乱。

    在北魏兴起的过程中,数位北魏皇帝都曾经北伐过高车。在攻击柔然的过程中,顺道就收拾了高车。降服高车之后,北魏的主要做法就是把高车人迁移到漠南的边境上,可以说是定点游牧。北魏对待收复的游牧民族的主要做法就是逐渐把游牧民族转变成定居的农民,但是高车人比较野,对种地这样的技术活比较陌生,所以至今还保持着原来的生活状态。

    也正是由于高车人的这种状态,数次被征调参加对柔然等其他部落的战争,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也是立有战功的。公元471年年初献文帝派遣自己的侍卫长胡莫寒到高车部落挑选卫士。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能加入皇帝的卫队也是很荣耀的事。这也是底层高车人民出人头地的一个机会。哪成想这位胡莫寒拿出铁笊篱狠狠地地捞了一把。

    捞啥?明知故问,捞钱呗!

    高车人纯朴、简单,凭本事吃饭再正常不过了。现在变成了钱字当头,于是群情沸腾,一场民变勃然而发。贪官胡莫寒自然是被愤怒的民众打成肉酱,连当地的代理镇将奚陵也一并成了过去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到四月的时候附近的高车人都叛乱了。估计平时这些高车人的日子就不很舒服,由野生的变成圈养的,由自由自在的变成处处受压制的,谁也不会心甘情愿的。等的也许就是一个时机。

    用人不当这个罪名是跑不了的。之后献文帝先到河西(山西吕梁山黄河以西),再前往阴山,一路巡视以期安定局势。等到八月回到平城的时候,物是人非,献文帝发现自己不得不再升一级,晋级为太上皇。

    “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冯太后已经营造了一个强大的外势,连贵为皇帝的献文帝也感到窒息、无奈,只能缴械投诚。

    献文帝与冯太后是名义上的母子,怎么能走到这一步?

    毕竟不是亲生母子,双方都没有安全感。书上说,冯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却没有说冯太后实际上还很孤单。在北魏皇室的传统中,母亲一系的力量是非常强大,太后的话是很有分量的。这也是“子贵母死”这条铁律能够诞生的根本原因。前面的常太后之所以能够呼风唤雨,其力量就来自于皇帝拓跋濬。拓跋濬把对母亲所有的爱都给了奶妈。

    这也是冯太后最恐惧的,冯太后与献文帝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名义上的母子。如果一旦献文帝再任命一个其他什么太后,冯太后的日子就难过了。要想安全,权力必须抓在手里。

    同样,献文帝也没有安全感。冯太后擒斩乙浑所表现出的智慧、果敢,任谁都会感到冷气森森的。皇帝怎么能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年轻的献文帝也是不得不铤而走险。

    只是政治上是有点弱智,与名义上的母亲作对本身就是一个不智的选择,羽翼未丰的时候就动手更是找死。献文帝这个太上皇是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别无选择。公元471年八月献文帝下诏传位于太子拓跋弘,五岁的孩子登基为帝,这就是北魏孝文帝。

    献文帝这就算退休了,可是退而不休,献文帝这个太上皇还多了一个字,帝。全称是太上皇帝。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曰太上皇帝”。小皇帝太小,太上皇帝换个地方还得听政。

    这一轮母子过招也就是打了个平手。很多人都不太懂为什么冯太后急吼吼把五岁的孩子推到皇位上,这其实就是一种自保行为。千万别忘了拓跋宏可是冯太后一手奶大的,这份恩情重比泰山,也是冯太后最大的本钱。拓跋宏成为皇帝某种程度上就保证了冯太后的未来。现阶段也是母子双方的一种妥协,各得其所。

    十八岁的太上皇帝似乎更加积极了,一年内少有住在宫内的,整天在外面跑,也难怪天下并不太平。柔然人、高车人的动作一个接着一个。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围攻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