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5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0606:46:59

    旧梦重温

    宁静是虚假的,胜利也是局部的。尉多侯的勇武也改变不了近几年北魏对柔然以防守为主的总体事态。

    无论是在漠南,还是河西,予成的工作整体上还是有成效的。在河西考验的是太上皇帝的耐心,在漠南挖的是北魏的墙角。此伏彼起,轮流上阵,让太上皇帝疲于奔命。

    这两年太上皇帝几乎每年都到阴山行宫,目的很单一就是防备柔然。可是予成的战术是虚虚实实,太上皇帝倒有点像个莽夫总想一刀砍死予成。也就在尉多侯经历狩猎风波的前一年十二月,南下的予成又接走了柔玄镇的高车人,真有点让太上皇帝感到难堪。

    而尉多侯这一次历险的经历也终于成为压倒北魏朝臣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朝臣们开始上书讨论是否到了放弃敦煌的时候。看起来这些人的历史知识是太贫乏的,“弃西域,河西无以自存”这样的古训都不记得了。

    放弃敦煌的理由也是弱智的很。敦煌处在吐谷浑与柔然之间,南北受敌,无以自保,不如退到估臧。这一退就是一千多里呀。

    这一次给大家解惑的是昌黎(辽宁省义县)人韩秀。韩秀的反驳很直接,敦煌的作用就是为了防备南北二贼合流。控制敦煌,吐谷浑与柔然就不能直接联系;失去敦煌,吐谷浑与柔然就会手牵手的东进,而如何在估臧设防本身更是一个难点。弄不好还要往后退,那就退到长安了。

    柔然在敦煌采取的攻势也只是一个暂时的、虚假的现象,无论柔然怎不么折腾也改变不了柔然与北魏的强弱关系。况且公元474年这个时候吐谷浑已经没有力量北上、或者东进了。一年前吐谷浑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颅,也就是公元473年的时候太上皇帝抓住机会给了吐谷浑致命一击。这一击基本上打掉了吐谷浑与北魏做对的胆气。

    吐谷浑龟缩于青海一隅,背后是无尽的高原、广阔的柴达木盆地,遇到危险的时候只要把头缩回去,就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最起码没有生命危险。这是吐谷浑人的地利,能够抵销这个地利的不是北魏的天兵天将,只有天灾。

    天灾,有很多种,高原上更多,大风雪、干旱都能使吐谷浑人陷入困境。一场天灾下来,庄稼颗粒无收,没有饭吃,迫使拾寅不得不东进饶河。抢,到北魏去抢!

    吐谷浑是公元473年四月到北魏抢劫的,被抢了之后北魏一直没反应。拾寅一想,没反应就没反应吧,抢了白抢还不好吗?等到秋天一到,新粮下来就不用抢了。

    当年八月在吐谷浑人开镰收割之前,北魏大军排着队就来了。前线总指挥长孙观早就接到命令了,一直没动。现在粮食成熟了,机会也成熟了。长孙观领着人就来了,除了随身携带的武器之外,还带着镰刀,就是来抢粮来了。直接从地里抢,吐谷浑人连收割都省了。

    看着北魏大军在山下把粮食一扫而光,拾寅是敢怒不敢言。开兵见仗的冲动早就被压下去了。关键是打不过,已经实践好几回了。

    上一次曼头山之战失败之后,拾寅就曾经派使者到平城请降。只是当时的献文帝没有批准,使者也给扣住了。要不是这次饥饿难捱,拾寅才不会铤而走险,再次摸老虎**。

    现在马蜂窝是捅了,后果还是很严重,再次请降似乎是唯一的出路。公元474年的时候拾寅的儿子慕容斤入质平城,双方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友好关系。各种因素纠集在一起使吐谷浑获得了与强邻相处的诀窍。不过如果放弃敦煌,柔然骑兵就可以横行河西,吐谷浑做什么选择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与历史上历次放弃河西的讨论一样,敦煌是不能放弃的,再难也得挺着。

    再说很快前方将士的请愿书就到了,主笔还是尉多侯。尉多侯的想法很简单,也一针见血,夺取伊吾,切断柔然在塞外的堡垒。将军就是性急,稍安勿躁,太上皇帝也好,皇帝也好都没有准备好。

    在北魏君臣费尽心机讨论是否应该放弃敦煌的时候,柔然的使者来到了平城。莫明其妙的使命让北魏君臣大吃一惊,和亲。

    予成在这个时候打出和亲牌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从剑拔弩张一下子跳到含情脉脉,这个跨度有点大。不仅北魏君臣难以理解,估计观众也是莫名其妙。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和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