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6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1707:59:21

    二虎竞食(中)

    高昌现在掌握在阚首归手上,转眼阚首归自立为高昌王已经十年了。如果说十年了柔然还没有理顺与高昌的关系有点不可信,双方肯定达成了某种默契。柔然不再追究首归的自立之罪,将首归纳入柔然的管理体系。当阿伏至罗的使者来到高昌的时候必然面临相对复杂的局势。

    阚首归、柔然驻高昌的官员、高车的招降使,可以想象在漠北发生剧变之后,小小的高昌将上演多么惨烈的刀光剑影。

    柔然驻高昌官员被以某种形式驱逐是可以预料的。以实力为后盾,豆仑已经东去,柔然驻高昌的官员就成了一颗孤子。当然孤子也可能演绎出不平凡,紧紧抓住首归就成为不二的选择。

    自立的高昌王阚首归会敞开**怀去迎接新的统治者吗?也许会。更可能的选择是虚与尾蛇,打打太极拳。毕竟没有人会愿意把手里的银子拱手献给别人。从本质上说高昌王与高车、柔然的利益都是对立的,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高车的使者是来收编的,不是来打仗的。高车王需要的是一只能下蛋的金鸡,而不是一只端上餐桌的烧鸡。如何和平的、全须全尾的把高昌接收到手是高车使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三方演绎似乎高昌王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可以玩弄两方于掌骨之间,左右逢源,实际上是在刀尖上舞蹈。纵横之间,出现了一股潜流、一个危险的第三者,高昌内部的阴谋家,张孟明。

    与其说张孟明是野心家,倒不如说是张氏家族的选择。与高昌的大部分人一样,张氏也源出敦煌。高昌虽然是塞外的一个移民小社会,却是中原大社会的一个缩影。惟其漂泊塞外,更加珍视从故土带来的习俗。更加重视自魏晋以来的门第观念。非大家族不通婚、不联姻,逐渐在高昌就形成一个个以婚姻为纽带的联合体。也惟有这样抗风浪能力才强,才能使家族立于不败之地。

    张家在高昌历史上也是和赫赫有名,与高昌联姻的都是高昌的大家族,麴氏、马氏等等吧。也许高昌王与高车、柔然的斗法使高昌各大家族看到了其中潜在的危险,张孟明也许就是众人推举出来的领袖。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揣测。在材料充分缺乏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还原到底发生了什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高昌王国改朝断代,历史进入了张氏高昌时代。

    就此高昌彻底倒向了高车。

    饮马交河、控制高昌,高车虽然成功地在丝路之上打进了一个楔子,阿伏至罗却前所未有地感觉到孤单无助。显然高车人还没有面对过这么复杂的局势,西域各国名义上还是柔然的属国,是否能臣服高车的领导还需要武力来验证;东部是死敌柔然,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出现在高车人面前;高昌东南面的伊吾却已经先期投到了北魏的怀抱。

    公元488年在高车人进驻高昌之后,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柔然人在伊吾的代理人高羔子毅然选择加入了北魏阵营。高昌立即就陷入三面受敌的不利局面,西面的焉耆、东北的柔然,东南的北魏。

    高车人仅仅获得了短暂的喘息,距离永久的平衡还很远。就是对高昌阿伏至罗也感到不放心。前思后想之后,阿伏至罗把居住在高昌的前车师人都迁移到了焉耆。即削弱了高昌,也在焉耆内部掺了沙子。别忘了当年车师王子车歇逃亡到焉耆的时候也带领了不少车师人。现在车师人基本上在焉耆是会齐了。两下加起来也是不少人,是一股势力了。

    把这些事情都做完了之后,公元490年阿伏至罗派使者到平城,希望获得北魏的支持。

    高车使者到达北魏的时候,北魏君臣正在忙乎丧事,太皇太后冯太后去世了。高车使者献上了两支羽箭表示衷心,随后面对谨慎的、还沉浸在悲痛中的北魏君臣,高车使者展开如簧之舌,开侃。

    高车为什么要反出柔然?就是由于柔然的反北魏政策,就是由于豆仑的不断南下侵魏。高车完全是为了与北魏的友好才与柔然绝交——

    这个说法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让北魏君臣感觉到很温暖。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北魏君臣也仅仅是温暖了一下而已。高车使者这个说法并不使人信服,况且使者的身份也让人感到狐疑。这个高车使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商人的嘴里除了吃进去铜钱,还能吐出什么来?

    孝文帝有几个不信。其一不相信高车是为了自己才与柔然翻脸的,孝文帝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自己的魅力来自何方。高车人从北魏叛逃的也不在少数,难道转眼几天的工夫就变了性了。再说了,如果真为了北魏才造反,为什么不南下,而是西进?

    其二,孝文帝有点对高车的实力不摸底。更重要的孝文帝也想派个人借机了解一下各方的情形。百闻不如一见,北魏的使者于提随同高车使者回去一探究竟。

    探视的结果自然是让北魏君臣感到很满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上级检查是中国人最拿手的,高车人自然也不列外。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二虎竞食(下)

    2011-06-1807:51:48

    二虎竞食(下)

    一轮使者往来之后,北魏提高了交往的级别,员外散骑侍郎可足浑长生(朱长生)作为孝文帝的代表在于提的陪同下再次前往高车,就是一个目的,赏。北魏为阿伏至罗与穷奇一人准备了一件刺绣的骑服,锦缎百匹以及其他宝物若干。

    北魏考察高车,高车也在考察北魏。这么容易就获得了赏赐、获得到了北魏的认可,

    高车王阿伏至罗认为自己是奇货可居,是大丧之中的北魏必须依靠的力量。不知不觉之中阿伏至罗的心气就高了,希望北魏的使节可足浑长生(朱长生)与于提要给足自己面子,跪拜之礼是必须的。

    可足浑长生一听就急了,“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诸侯!”

    不仅没给面子,还使高车王感到很没面子。“有啥事赶紧说吧。”阿伏至罗感觉到很不耐烦。

    话不投机半句都多。可足浑长生(朱长生)的使命到这就没办法进行下去了。要么甩袖子走人,要么硬挺。眼珠一转,可足浑长生(朱长生)心生一计,把礼物拿了出来。看见礼物阿伏至罗高兴了,笑纳。

    这边刚刚接过礼物,只见可足浑长生(朱长生)大步走到帐外,“为臣内附,宜尽臣礼,何得口云再拜而不拜?”

    可足浑长生(朱长生)这就有点冲动了,完全可以逼迫阿伏至罗在大帐内行礼,稍微满足一下阿伏至罗的虚荣心;这也是一步险棋,一旦阿伏至罗翻脸随行的使节都有性命之忧。也许可足浑长生(朱长生)感觉到了阿伏至罗的桀骜不驯,也想试一下阿伏至罗是不是真心投靠北魏。

    此招一出,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果然阿伏至罗立即就翻了脸,投靠北魏就是说说而已。抢了带来的礼物,可足浑长生(朱长生)以及随行的使节马上被关了起来。愤怒归愤怒,阿伏至罗还是给指出了出路,还是两个出路,投降、或者被杀。

    可足浑长生(朱长生)一听着哪是出路,分明是威胁。“宁为魏鬼,不为汝臣。”

    这事没商量。

    既然没商量,阿伏至罗也没什么好办法。先是不给饭吃,饿着,可是没敢把人饿死;过了几天看看快饿得不行了,赶紧给喂点马奶,分别关起来了事。阿伏至罗现在还不想把棋走死了。

    阿伏至罗对形势的判断还是比较正确,北魏这么容易就承认了高车的独立确实有利用高车对抗柔然的意图。阿伏至罗毫不客气地开始接收柔然在西域的势力范围。

    高车的铁骑兵翻越库鲁塔克格南下西域。首先蹂躏了鄯善、且末,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两年以后南齐的益州刺史刘浚曾经派人出使高车。使节江景玄西行穿过吐谷浑,然后沿鄯善北上,一路上看到的是残墙断壁。昔日繁荣的鄯善国已经没有多少居民了。

    高车人的破坏力显然远远超过了草原上的狼群。不过高车人也高兴不了几天,北魏孝文帝很快就对草原上的狼群下了手,要杀狼敬猴。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左右互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