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7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7-0407:18:18

    白棘城之变(上)

    马儒就像坐着过山车一样,心是忽上忽下,脸色是阴晴不定。局势变化的太快,让马儒目不暇接。马儒最怕的就是高车人的秋后算帐。嚈哒人痛宰穷奇自然是让马儒感到安慰,可是嚈哒人只是匆匆的过客,留下的是动乱之中的高车。动乱也不行啊,治理内乱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发动对外战争。

    马儒从动乱的高车感受到的不是安定,而是更加地揪心。变的永远是局势,不变的才是马儒的心。马儒更加坚信了,即使是伊吾也比高昌好。距离北魏近一分就安全一分。内附还是马儒不二的选择,但是仅仅是马儒个人的选择而已,高昌人是否还有兴趣陪马儒一起内附还在两可之间。

    高昌第一次内附失败也使接应使韩安保很没面子。就这么点事,接人到伊吾都完不成,还能干啥?还能有啥前程?

    回去之后韩安保很快就派出了特使前往高昌。这一次一定要把细节商量透了,不能有任何疏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一商量就是近两年。要商量的人、要商量的事都很多,达成一致更难。马儒不仅要与韩安保的代表商量,还要整合内部的意见。民意如水本来就是最难捉摸的,高昌的民意就更加掌握。周边的风一吹,高昌城内的草就动。

    到公元501年的时候,商量不下去了,形势又发生了巨变。也就是在公元500年或者公元501年初,高车的内乱基本上告一段落。愤怒的高车人抛弃了阿伏至罗,立阿伏至罗同宗的国人跋利延为高车王。传说中高车的威胁很可能就要变成现实了,马儒要尽快溜之大吉。

    拍板!定案!

    接头地点大幅度向高昌移动,定在了距离高昌一百六十里的白棘城。

    白棘城在哪里有很多说法。虽然不是一个考古的难点,不同年代的专家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历史上白棘城又叫白苏、东镇城、白力、白刃等等。应该就在高昌国的东部边境,对应现在的地址就是鄯善县政府所在地。

    距离高昌足够近了。再也不会走丢了,马快的话一天就到了。具体时间就在公元501年春夏之交,或者更晚一点。咋又是一个模糊的时间点,没办法当年的工作日志都找不到了。只能将就着估算。

    韩安保是孤注一掷了,没有万一只有一万,就是要成功。要以迎接高昌人内附的业绩为新皇登基献礼。

    新皇?对,是新皇。

    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辞世而去,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元恪。

    “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至夫生民所难行,人伦之高迹,虽尊居黄屋,尽蹈之矣。若乃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

    《魏书》的作者魏攸对北魏孝文帝是大笔泼墨,不吝赞美之词。孝文帝元宏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所推动的汉化改制开启了一个不可逆的民族融合过程,也是华夏文化整合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若干年后的隋文、唐宗,盛唐长歌皆从今日始。

    不过任何事都有正反两方面,孝文改制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也不例外。孝文帝留给儿子元恪的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当然完美的世界也是不存在的。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后来人来完成、完善。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孝文改制四十年以后北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有人说正是孝文改制造成了北魏的夭折,这么说虽然有点偏激,孝文帝在迁都之后也确实有**作失误的地方。

    在任何一个国家迁都都是大事,新建都城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对北魏的财政状况是一个严重的考验。而迁都璞定,孝文帝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统一江南的战争,有点**之过急。战争又是一个花钱的无底洞,北魏的财政状况如何确实使人堪忧。

    另一个失误就是彻底放弃了平城。“昔周王为犬戎所逐,东迁河洛,镐京犹称“宗周”,以存本也。光武虽曰中兴,实自创革,西京尚置京尹,亦不废旧”。当然孝文帝也很赞同喜新不一定厌旧,但是却没有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以至短短十年的时间平城快速没落,“自京师迁洛,边朔遥远,加连年旱俭,百姓困弊”,百年古都的荒废也使北魏失去了立足的根基,成为一根漂浮在洛阳的浮萍。是随风而去,还是把根留在洛阳,关键看接班的元恪怎么做。

    当然孝文帝最大的失误还是死得太早,三十多岁就一命呜呼,算是英年早逝。不过这也怪不了孝文帝,这一段北魏皇族盛行的是早婚早育,都是十来岁就结婚生孩子,那就是大孩子生小孩子,小孩子也就自然的先天不足了。

    从孝文帝开始北魏不仅在客观环境上控制了长安、洛阳东西两都,而且在主观意愿上也认同了自己的中国身份。南、北朝正统之争的攻守之势已经正式逆转。南朝往往为北朝人物的翩翩风度所倾倒,文化上已经不入流了。

    就拿孝文帝的左膀右臂元澄来说,元澄与父亲元云都接待过同一个南朝使者庾华。庾华对元澄父子二人有一个评价,“往魏任城以武著称,今魏任城乃以文见美也。”

    也难怪南朝这些年除了自相残杀之外基本没做什么正经事。有多少人才都架不住刀砍斧剁。公元501年又是南朝改朝换代的时刻,萧衍经过苦战控制了都城建康(现在南京),也就进而控制了朝局。第二年年初南朝迎来萧衍的南梁。

    中国历史进入六世纪注定要有很多大事发生,这一开局就是好戏连台。我们还是回到北部塞外的伊吾。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白棘城之变(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