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2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0-0105:18:55

    西域,不只是传说之五兴衰突厥

    第一章 通往财富的阶梯之引子

    西出阳关就是西域。

    雪山、戈壁、草原、荒漠、绿洲、流沙、山间谷地、淙淙溪水,翻开西域的地理画卷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横贯东西的三大山脉,由北至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以及被这三大山脉切裂开来的两大盆地,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这就是所谓的三山夹两盆。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西域独特的景观、独特的气质,昆仑山脉,巍峨而挺拔,犹如世界之屋脊,高不可攀;阿尔泰山脉,古称金山,富藏宝藏,而更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就是位于三大山系中间的天山山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天山山脉是山又高、水又灵,山高林密,天山深处耸立着常年积雪不化的汗腾格里峰、博格达峰,雪山神女多姿多彩让人望而生畏,博格达山畔孕育着一汪半月形的碧水,冰清玉洁、沁人心肺,这就是天山上两颗明珠之一的,天池。也就是传说中的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大宴群仙的地方,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孙悟空醉酒任性之后的杯盘狼藉。

    天山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屏障将西域一分为二,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塔里木盆地,沿着盆地四周就是珍珠一样的点点绿洲,以及绿洲上勤劳、淳朴、勇敢的各族人民;北面则是准格尔盆地的茫茫草原,以及纵马奔腾的草原儿郎。

    有人说天山就是一道天然的万里长城,将绿洲文明与草原文明割裂开来。这个比喻虽然不准确,却比较形象,附着在天山南、北两路的点点绿洲,正是以天山大致为界与草原民族遥遥相望。但是就像长城无法阻挡游牧民族南下的步伐一样,天山也为游牧民族的南下提供了便捷,这就是群山之间的山谷,裕勒斯河谷、纳林河谷,伊犁河谷——

    草原民族的信马由缰带给南部农耕文明、绿洲文明的却似乎永远只有征服、杀戮,与其说这是游牧民族的野蛮、嗜血,倒不如说这是不同文明之间不可避免的互相吸引、互相作用,乃至于互相的需求,需求永远引导着人们去探索天边不尽的彩霞。

    快马长弓代表了草原民族的强悍、进取,也反衬出草原民族的脆弱与无助,不动刀子似乎就永远没有办法养活自己,更没有办法使自己走向强盛,勤劳致富唯一的解释似乎就是胯下的马、掌中的弓,永远过的是刀头舔血的日子。只是不知是别人的血,还是自己的血。

    自从张骞“凿空”出塞以来,中原王朝契而不舍地走出阳关,哪怕是风吹雨淋,折戟沉沙,哪怕是祸起萧墙、内乱不息,哪怕是千里流沙,步步戈壁,也难以阻挡出塞的脚步,是执著、是追求,也是无奈。中原王朝固执地要把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推进到天山南北、大漠流沙,草原上的铁骑则更加执着地一遍一遍地打断中原王朝的努力,马蹄声声、刀光闪闪,涛声依旧。双方争夺的标的也在不知不觉之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域的点点绿洲已经象珍珠一样被穿成了一串华丽的项链,成为通向财富的桥梁,

    站在长安城外,徘徊在渭水岸边,极目远望我们看到的是数条通往远方的金质项链,南下吐谷浑的青海路,西进鄯善的楼兰路、白龙堆路,北上高昌的高昌路,以及从伊吾通向大草原的草原路。高昌就是天山上的第二颗明珠,也是中原王朝历尽艰辛在西域伸出的一个战略支点。

    天山东路有一个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内有一座火焰山,高昌就在火焰山下。如果说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一个孔径的话,高昌就在孔径的边上。向西可以到达焉耆,向西北可以翻越天山到达乌鲁木齐,正是东来的、西去的歇脚、打尖必经之所。

    高昌“东西三百里,南北五百里”,“气候温暖,厥土良沃,谷麦一岁再熟,多五果”,农桑皆宜,犹如塞外江南。唯一的缺点是“地多石碛”,交通不太方便。由中原到高昌还得过关斩将。如果经由敦煌的话,就要经过大沙海;走伊吾的话就要经过东碛,靠近伊吾的属于莫贺延碛,靠近高昌的就是著名的风戈壁;从楼兰北上的话,也得经过库鲁克塔格南面的沙漠。就是这样的恶劣自然环境也难掩明珠的光泽,足见丝绸古道之昌盛、繁荣。

    “麹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

    当历史走进公元六世纪中叶的时候,麹氏王朝已经统治高昌很多年了。历经麹嘉、麹光、麹坚、麹玄喜四代的经营,麹氏高昌虽然不能说固若金汤,夹缝中求生存的本事倒是炉火纯青。公元六世纪中叶,也就是公元550年左右正是中国大陆面临巨变的黎明前之暗夜,以群为单位的猛人即将走上历史的舞台,也不知道盆地深处的高昌人是否已经感受到剧变前的振颤。

    中原的西魏(北周)、北齐之争即将拉上帷幕,一个新的势力即将被隆重推出,这就是隋。当然了这个即将也是十几年、二十几年以后的事,距离高昌人毕竟还很遥远。真正让高昌人感同身受的是北部邻居的悠然崛起,突厥。

    突厥人出世前的隐居地正是高昌国北山,也就是吉木萨尔南八十里的博格达山。从博格达山再往南七十里就是火焰山,在两山之间的谷地中有一个新兴县,具体的位置就在现在胜金口的北部。在新兴当家的正是麹氏族人、新兴令麹斌。

    一队突厥游骑看似漫无目的地穿过山间的谷地,在新兴境内就与麹斌有了一次似乎并不愉快的接触。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