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3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0-1509:22:52

    坐山观虎斗

    出师未捷,甚至还未见到正主,先损失了一员前锋猛士,木杆可汗的心里别提多别扭了。正在帐中生闷气,有气无处撒气的时候,北周的信使来了。约期开战,择日不如撞日,就是明天。

    第二天艳阳当照,正是大雪初停之后,原野上连一点风都没有,正是品茶赏雪的时候。杨忠可没有这个心情,集结人马要给北齐人以致命一击。首战即决战,要一下子把北齐的士气打下去。步兵在前、骑兵在后,杨忠摆了这么一个阵势。也希望北齐人能够用骑兵冲击前面的步兵。只要北齐人一出来,后面的骑兵再加上突厥的铁骑就可以来个快速包抄。

    这一道走的是这个辛苦啊!杨忠是暗自琢磨,要是能穿越个铲雪车就好了。堪堪走到了距离晋阳城两里之外,城上城下是寂静无声。不仅没有人,连一杆大旗都没有。跑了?

    杨忠正在诧异之际,只听一声炮响,城门大开,冲出一哨人马,也是步兵为主,在城门前摆下一个大阵,不动了。城墙之上闪出无数的旌旗,城门楼上出现一员大将,正是并州刺史、执行总指挥段韶。

    北齐人玩的是什么花样?很简单,就四个字“以逸待劳”。这四个字用在今天是太恰当不过了。最大的原因就是这场雪,数尺深的积雪,踏雪而战肯定不会有踏雪寻梅的潇洒。按照将军们的意思早就想出战了,哪能允许北周人行进到离城门这么近的地方。都叫段韶给拦住了,“让他们来,来了就回不去”。是呀,雪这么大,走都走不动。

    北齐军队的突然出现,再现神武之师的风采。虽然皇帝不怎么样,可是北齐猛士的风采依旧。距离晋阳城两里的杨忠虽然感觉到了阵阵寒气,也没感到有什么意外,北齐人也不都是泥捏的。

    马鞭一举,杨忠就要下达攻击的命令,只听自己身后是一阵大乱。马蹄声声渐渐远去。不一会后面的骑兵把消息传了来。突厥人撤了!

    一听这个消息,杨忠就是一愣,为啥?草鸡了?这就吓跑了。

    书中暗表,看到北齐的雄壮之师,突厥人“震骇,引上西山,不肯战,众皆失色”。看起来突厥人真是胆小如鼠,被下着了。据说木杆可汗给北周联络官的说辞也跟这种说法差不多,“尔言其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耶?”

    突厥人不是铁匠出身嘛,以铁为最强的。现在突厥人看到北齐人眼中也有铁,目光炯炯夺人神魄,不如归去。突厥人就退往西山。

    实际上满不是这么回事。来之前说的明白,先消灭北齐,然后结亲。这就有点鼓动北周东征的意思。不过北周武帝宇文邕确实有东征的计划,在这一点上双方还是有共同语言的。只不过一个是认真地,一个是忽悠。对这一战,木杆可汗有自己的盘算。

    一个就是鼓动双方打起来,让双方互相削弱,这是上策;如果北齐真的很弱,趁火打劫也是正常的选择;再不济木杆可汗也能做一个比较,看一看谁更强。现在木杆可汗把杨忠送上房之后,把梯子撤走了,看看杨忠怎么玩。

    那还能怎么玩?北齐人已经随着咚咚的鼓声、迈着正步过来了,走是不容易走了,杨忠也没想过走。飞身下马,杨忠率着前锋七百步卒就迎了上去。啊,赤膊上阵了?

    亲自出马了,没赤膊。一声“弟兄们,跟我来”,双方的步兵大阵就搅在了一起。半个时辰过后,双方大部分人都倒在了雪地之上,剩下的人也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雪太深,这个仗打得太吃力。书上没有交代这一战北齐多少人出战,估计很多,要不然杨忠也不会亲自出战。“事势在天,无以众寡为意”,这也就是自我安慰,事在人为。也亏了雪地大战双方都施展不开,否则今天真悬了。

    大战多时,北周这七百人变成了三百多人,犹自死战不退,让人看之胆寒。双方都不丢人,各自鸣金归队。

    按照事先的计划,北周是两路分兵、包抄晋阳。现在南路军是迟迟不见踪迹,突厥人又临阵撤了梯子,杨忠多多少少感觉到有点孤单。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初战过后,杨忠率领人马缓缓退去。

    北齐人没追出来?没敢!倒不是穷寇莫追、归师勿掩,杨忠也不是穷寇。关键是西山上还有十万突厥铁骑,不咬人、吓人。等到杨忠走远了,北齐的追兵也来了,自然是追之不及。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东征就此结束,可是无论是杨忠,还是木杆可汗都感觉不虚此行。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两国不交兵、斩来使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