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5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0-2607:39:10

    盛事之尾(上)

    当王庆来到草原上的时候,草原上也是一片悲声,领导了突厥二十年的木杆可汗辞世而去。木杆可汗没有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大逻便,而是遵照传位于弟的前列,传位给自己的弟弟,阿史那库头,也就是原先的东面大可汗。这就是他钵可汗。

    传位于弟的这种方式是迟早要出事的,原因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弟弟可传。木杆可汗没有创造历史,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弟弟他钵可汗。也许木杆可汗认为突厥还不够强盛,国家还不够稳定,尽管突厥已经很强大了。如何建立一个有序的传位秩序确实是一个难题,变法的时机也很难掌握。

    在某种意义上他钵可汗是突厥历史上最后一位统一的大可汗,在他钵可汗之后,突厥即将走上分裂。当然这是后话,也是历史的必然,怨不得他钵可汗。新老交替之际,北周居然也发生了变故,面对北周使节王庆,他钵可汗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他钵可汗心中的英雄是北齐的高洋。纵马江湖、大漠争雄的高洋充满了野性,也确实让人心动。

    王庆也没想到赶上丧事,有点意外。死者为大,何况还是皇帝的老丈人,王庆按照国礼拜祭一下也是很自然的。只不过他钵可汗要求的更多,他钵可汗要求王庆按照突厥人的礼节,刺面为血,好好地祭奠一下。

    刺面为血是突厥人拜祭死者的礼节。脸上流着血,眼中流着泪,悲声一放是血泪俱流,要如此七次才显得真诚。别说七次,一次就超过了王庆所能接受的底线了。王庆毕竟不是突厥人,这样做不合礼法。拒绝,想都不用想就脱口而出。

    这也就是他钵可汗的一个小试探,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不愿意,那我们就找愿意的。

    送走王庆之后,第二年他钵可汗就与北齐结成了姻亲,估计这一次是他钵可汗娶了一位北齐的公主,而且还得是长公主,因为在北齐后主高纬的后宫里并没有发现一位突厥籍的皇后。

    不管怎么说吧,北周、北齐的两个皇帝都是他钵可汗的晚辈了,称做儿也未尝不可。况且这两位皇帝也确实尽职、尽责、尽孝,比对自己亲娘老子还好。有了北周、北齐送上来的绫罗绸缎,突厥人的日子自然是糖里调蜜,美。

    有爽的,就有不爽的,爽和不爽也是平衡的。突厥人在享受绫罗绸缎的美好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时不时地敲打一下南边的两个晚辈。在一次南下劫掠之后,下面的士兵给他钵可汗送上来一个新奇的礼物,一个秃头,不用说这就是和尚。书中暗表这是一个北齐和尚,法名惠琳。

    突厥人是“被发左衽”,没有头发的还是很稀奇。不过会看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侃的,会侃的不如会想的。惠琳和尚对他钵可汗比较了解,一语中的。

    “齐国富强者,为有佛法耳。”一句话揭开了他钵可汗心中多年的疑团,为啥齐国的高洋是那么疯狂,那么势不可挡。佛法,这才是根本。咳,两者风马牛不相及。高洋在他钵可汗的心中那是一个英雄皇帝,偶像级的人物。惠琳和尚的一句话,抓住了他钵可汗幼小的心灵,那是宗教的沙漠。

    “遂说以因缘果报之事。”惠琳和尚在塞外找到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他钵可汗这就算入了佛门。不仅建了一个伽蓝(也就是寺庙),还派出使节到北齐取经。没有佛经怎么礼佛?

    这也算是一个盛大的佛教交流活动。北齐后主高纬是郑重其事,找专门人才赶紧翻译。也别说北齐也真有这样的能人,祖珽不就会四门少数民族语言吗?人家那是大人物,能屈尊作翻译吗?况且得翻译成突厥人能看得懂的文字,祖珽也未必会。

    突厥人用什么语言?肯定不是汉语,否则就不用翻译了。突厥人有自己的文字,儒尼文,不过这个时候还没发明出来。那么得翻译成什么语言才能满足大可汗的需求?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盛事之尾(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