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6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0808:24:58

    瓜熟蒂落(下)

    造反呗!宇文温父子造反被镇压之后,周宣帝不忘旧情,炽繁就入宫成了五大皇后之一。也不知道在尉迟炯内心深处如何看到这桩婚姻,是喜是悲?都有可能。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同是皇亲,大一辈的尉迟炯很难屈居杨坚之下,更何况尉迟炯的资格要比杨坚老很多。

    像这些手握重兵的实权派即使不杀掉,也要削掉兵权。杨坚的做法就是先招尉迟炯进京,同时派韦孝宽前往相州接替尉迟炯的职位。这一手来的很漂亮,一下子把尉迟炯、韦孝宽都装在袋子里了。

    韦孝宽是这一时期汉人中杰出的将才。在北周的资格很老,很早的时候就与独孤信齐名,人称“双璧”;功劳很大,高欢怎么死的?高欢就是与韦孝宽在玉壁一战之后,心力交瘁,回去之后一命呜呼。这么一个人才在北周的境况却是很差,孤独信早已经是八大柱国之一了,韦孝宽却还是个中级军官,明显的被压制了。

    让韦孝宽去接替尉迟炯明显的就是驱虎吞狼,将两个基本不相干的人推上了决斗的舞台。无论双方谁杀谁,杨坚都是立于不败之地。韦孝宽要是毁在尉迟炯手里,韦家子弟岂能与他善罢甘休?尉迟炯这叫擅杀朝廷命官,周围的人弄不好就会群起而攻之。

    韦孝宽要是轻车简从就接受了尉迟炯的兵权,就更显出杨坚的雄才大略。大势不可挡。

    只有一种可能会使杨坚难看,就是双方的联合,但是这种可能性存在吗?尉迟炯怎能轻易地把兵权交给他人?

    可以说这是杨坚主动挑起的一场战役,尉迟炯就是杀鸡儆猴的那只鸡。险,是险到了极点。这种谋划来源于杨坚对现实的深刻认识,来源于对局势的整体把握。

    东、南、西三个方向都爆发了反抗运动,一时间真是烽火连三月,京城的人都快坐不住了。一般来说,旁观者清,北边虽然都火烧眉毛了,在后梁的人看来却是闲庭信步。后梁君臣有个非常精辟的分析。

    “昔袁绍、刘表、王浚、诸葛诞之徒,并一时之雄杰也。及据要害之地,拥哮阚之群,功业莫建,而祸不旋踵者,良由魏武、晋氏挟天子,保京都,仗大义以为名,故能取威定霸。今尉炯虽曰旧将,混耆已甚,消难、王谦,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况山东、庸、蜀从化日近,周室之恩未洽。在朝将相,多为身计,竟效节于杨氏。以臣料之,迥等终当覆灭,隋公必移周国。未若保境息民,以观其变。”

    尉迟炯举起义旗之后,一时间控制了河南、河北、山东的大片土地。不过巧得很,尉迟炯也罢、司马消难也罢,王谦也罢,都是孤零零的一块,连不起来就形成不了势。更倒霉的是尉迟炯想同突厥人联系一下都不行。尉迟炯的东北部是幽州总管于翼,控制着幽定七州六镇;北部是并州总管李穆,他们死死地卡住了尉迟炯与突厥的联系。

    李穆也是周宣帝时期的四大辅官之一,李家与尉迟炯是不同战线的。尉迟炯曾经是宇文护的死党,而李穆的哥哥李远父子正是死在宇文护之手。双方是有血仇的,李家是无论如何不会上尉迟炯的战车的。

    于翼的父亲就是极力扶植宇文护上台的于谨,对北周的建立功莫大焉。于家子孙、门生故吏,可以说是桃李遍天下。树大根深,这就必然遭到压制,树再大也不能遮过天。于家除了于谨被北周象供祖宗供着之外,其他的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压制,于翼也是如此。你说于翼能上尉迟炯的战车吗?

    看不清楚的事情就不要做。跟着杨坚,那是名正言顺,维护国家利益;跟着尉迟炯,就不好说了,不仅心里别扭,前途也是雾蒙蒙的。

    六十二天,从尉迟炯起兵到消亡,仅仅六十二天。其间也是如履薄冰,但是做大事不冒险怎么能成?你以为天上真有馅饼吗?关键时刻还是高颍果断出手,在众将裹足不前的情况下亲赴前线督战,给母亲留下了一句“忠孝不能两兼”就毅然东去,足见当时的凶险。

    所幸这一切都是过去了。长孙晟回到长安的时候正是公元581年的二月,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再晚一点长孙晟就有点不好办了,杨坚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禅让的事。等到新朝建立、杨坚登基之后再回来,长孙晟能不能顺利回到长安都不好说。北周的官员到大隋复什么命?再说也找不到与主要领导交流的机会了。

    杨坚现在还是大丞相,在丞相府杨坚是热情地接见了从塞外归来的长孙晟。

    新朝马上就要建立了,主要的对手就是北部的突厥、江南的南陈。长孙晟在突厥盘庚了一年左右,杨坚也很关心塞外的新鲜事。

    这正是上天赐给长孙晟的表现机会。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中国式的阴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