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7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1607:57:46

    九姓铁勒

    第二个消息半真半假,亦真亦假,不过沙钵略可汗倒是信以为真,就此撤围而去。为什么?

    书上说,长孙晟散布了这个假消息。“时晟又说染干诈告摄图曰,“铁勒等反,欲袭其牙”。”染干,就是处罗侯的儿子。

    铁勒,就是以前所说的丁零人、高车人,在隋唐这一段都称作九姓铁勒。哪九姓?没人能够确切指出是那九姓,在史书上经常出现的共计有漠北铁勒十五部,也有十一姓、十三姓之说,都超过九姓。实际上据我估计九就是一个泛指,在汉语里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字,往往泛指多数。大漠南北、草原东西到处都是铁勒人,太多了。

    突厥人兴旺的根源就是降服了五万落帐篷的铁勒人。铁勒人也为突厥人的东挡西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那铁勒人与突厥人的关系还不像铁哥们似地牢不可分?那倒不见得,突厥人不想分,铁勒人老想着分。为啥?

    多少年以后在考古发现的《突厥文毗伽可汗碑》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东方至兴安岭山林之外侧,吾人令民众居之,且组织之;西方远至康居贪漫,吾人令突厥族居之,且组织之。于斯之时,本奴隶者自有奴隶,本婢妾者自有婢妾;弟莫知其兄,子莫知其父。吾人所取得所组织之国家及领土如是之广大也。”

    看起来突厥人的日子是真不错,真是翻身得解放,奴隶变成了奴隶主。那谁变成了奴隶?被征服的基本上都是奴隶了。铁勒自然是最主要的一个。

    有战争的时候要从征,没有战争的时候要缴纳重税,总之吧,没有自在的时候。时机成熟的时候不造反才是脑袋有虫。那么时机成熟了吗?那就得感谢隋文帝杨坚了。

    杨坚对突厥人的断绝交易造成了突厥人内部的危机。沙钵略可汗的经济来源断了,既没有丝绸贿赂铁勒各部的高层,更没有资金维持本部的奢侈生活,很不幸的是又赶上漠北的大旱灾,基本上玩不转了。突厥人要想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地从奴隶们身上拔更多的毛了。没办法,铁勒人的日子就更苦了。

    这一次造反的都是那些人物?纥支、薄孤、东纥罗。据专家考证,纥支就是黠戛斯,薄孤就是仆固,东纥罗就是同罗。这就需要普及以一下人口、地理知识了,否则弄不清这些铁勒人都在哪里?

    从地理分布上看铁勒人大致有这么几部分,漠北的、天山的(伊吾以西、焉耆之北)、金山(阿尔泰山)之西南以及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的,这么四个区域。很不幸的是纥支、薄孤、东纥罗都处于漠北这个区域。

    九姓铁勒的叛乱使突厥人遭到了沉重打击。突厥的沙毗设就丢了性命。具体这位沙毗设是干什么的不太清楚,但是“设”是突厥官僚体系中比较大的一个职位,是仅次于“叶护”的大官。另一个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的现象是第二可汗庵逻就此在史书上消失了。

    突厥的几大可汗之中管理漠北的毫无疑问就是第二可汗庵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庵逻并没有参与此次南下行动,估计以后也没有机会参与了。年纪轻轻的不容易得癌,更不可能迁徙到远方,估计就折在这次暴动中了。

    这么说这是真事了?基本上属实。

    既然是属实,那为什么还是“时晟又说染干诈告摄图(沙钵略可汗)”?

    这里面出现一个问题,战斗发生的时候长孙晟在什么地方?能够与处罗侯的儿子染干挂上钩,说明长孙晟肯定不在塞内。也许长孙晟就是隋文帝打出的一支飞镖,行走在大漠南北、手拿弹弓、鼓动三寸之舌,行四两拨千斤之事。

    长孙晟对铁勒人的动作肯定是有所耳闻,第二可汗庵逻都战死了,守护於都斤山牙帐的染干怎能不知道?估计面对突变,染干也不知如何是好,长孙晟就给染干出了这么个馊主意,“赶紧报告大汗吧,否则牙帐不保!”

    前面一句“铁勒等反”是事实,后面一句“欲袭其牙”就不好说了,就是诈之所在。

    双方大战之际,长孙晟还能够自由出入突厥人的牙帐(司令部),真是好手段。故事本来不该是这样的,全世界对待间谍都只有一种手段,绞刑。

    长孙晟却是自在逍遥,来去自由,也活该沙钵略可汗败事,愚蠢是要付出代价的。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反击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