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8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0607:16:04

    武斗不如文斗(下)

    为了理解突利可汗这个举动的意义,有个背景事件我们得先说一下,也就是在公元597年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刚刚结束一场决战。战斗异常惨烈,失败的一方伏尸三十里。

    对于这一场战斗我们能够肯定的就是胜利者是达头可汗。时间应该就是公元597年的某一天,地点不详。关于这一战役的描述来源于达头可汗给罗马皇帝(拜占庭)的一封信。拜占庭皇帝看到信的时间是公元598年。

    在信中达头可汗宣扬了一下自己最近的战果,也就是与都蓝可汗之战。达头可汗联合了其他几位可汗对都蓝可汗进行了围剿。都蓝可汗以及纠集在都蓝可汗周围的其他势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事件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达头可汗再吹牛也不会无中生有,伏尸三十里则多少有点夸大其词。不管怎么说都蓝可汗的实力被削弱了,正是突利可汗出头的时机。

    突利可汗的这个判断也不能说错,离强合弱的隋廷除了鼓动突厥两大可汗对砍之外,也在寻找着突破口。突利可汗就是早就备下的那张牌。

    虽然接亲的都来了,隋廷却没有确定婚期。先给来人办了个学习班,学习礼仪,这事儿很重要哇。学习班可长可短,完全看事态的发展。接下来隋廷的使节呼啦一下子就扑向了突厥,让突厥人应接不暇。

    派出的还都是强手,前面提到过的大文化人牛弘,以及苏威、斛律孝卿,都不是一般人。

    苏威的父亲就是当年宇文泰的文胆,帮助宇文泰建立政府的苏绰。名门之后的苏威也不是凡人,隋文帝篡夺北周江山的时候,苏威躲到了山里面表示不与坏人同流合污。新政府建立了,出来当官了。

    这里外里差别很大,早期参与,拿到的就是原始股,有拥立之功;之后参与,那买的就是流通股了,出山是为了建设国家。这叫所谓的文人气节。恩怨分明。斛律孝卿则出身北齐,也是内长机密、外长兵的硬手。

    派出这三位到突厥,明显就是要开忽悠哇。其中苏威的任务最重,负责忽悠都蓝可汗。能说的人,不论说什么都能让你感觉到无限的温暖,静下来之后仔细一想他又什么也没答应你。

    在这个时候还忽悠都蓝可汗说明隋廷对局势有了明显的误判,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的所谓决战,突利可汗也没有义务帮助隋廷扫盲。或者说,虽然都蓝可汗的实力遭到了削弱,却还是死而不僵,风韵犹存。

    都蓝可汗感受到了隋廷强烈的许亲意愿,几乎都闻到脂粉味了。那还说啥了,直接奔长安吧。都蓝可汗的使者来到长安才发现,哦,突利可汗的人也在,啊?达头可汗的人也在。瞢了!

    挑拨、离间,要让达头可汗感觉到都蓝、突利二可汗都得到了隋廷的青睐;要让都蓝可汗与突利可汗争个你死我活,就一个公主,不能嫁两家。

    尘埃落定之后,花落突利可汗。出嫁的是隋室的安义公主。

    都成了实在亲戚了,就不能再在极北处游牧了。长孙晟建议突利可汗南下于都斤山,这样新娘回家省亲也近一些。

    于都斤山是突厥人的圣地,历来突厥大可汗的牙帐所在地。这个建议更是很有余味,估计突利可汗的心是狂跳不已。这里面就引出一个问题,都蓝可汗的牙帐在哪里?书上没有特别的说明,想来都蓝可汗的牙帐应该也在于都斤山。

    是驱虎吞狼吗?

    好好的一桩亲事让突利可汗横刀夺爱,都蓝可汗是怨恨不已。“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干!”就是呀,朝廷难道连大小王都分不清,懂数学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断交、反击。断交很直接,一反击都蓝可汗才发现身边有坏人。突利可汗就是朝廷的眼线,都蓝可汗的一举一动都在隋廷的掌握之中。这就太可怕了。

    虽然发现了坏人,看在达头可汗的面子上,都蓝可汗却不想把坏人立即抓出来绳之以法。突利可汗毕竟也也是一支抗击达头可汗的力量,况且此时与突利可汗火并也并不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动。

    离强合弱是隋廷这一段的主要战略手段。突厥人就那么傻,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吗?谁能傻乎乎地让你离、让你合,都在局中,都感觉到有利可图才能继续游戏。狼与猎人周旋是狼认为自己也很聪明、很睿智。事实上猎人葬身狼吻的也不少。

    第一个识破隋廷阴谋诡计的也许就是达头可汗。只要战而胜之,隋廷就失去了离强合弱的基础。公元598年达头可汗亲率数十万大军要与隋文帝练练手。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武斗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