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9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1108:28:45

    卧榻之旁

    突厥大可汗一直掌握在土门的后代手中,步迦可汗虽然辈分比较高,却出身于室点密。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想要得到突厥人民的拥戴有点难度。从这个角度说,显然启民可汗要比步迦可汗正宗。

    军事手段暂时放一放,该长孙晟出场耍耍嘴皮子了。这次可不是长孙晟一个人去的,时间紧任务重,启民可汗给长孙晟派了很多帮手。突厥人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这些人撒出去挖步迦可汗的墙角。效果是明显的,“果尽来附。”

    这一手叫釜底抽薪,比兴兵讨伐还要厉害。步迦可汗还真没料到隋廷的这一手,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要想尽快收服都蓝可汗的部众,一个是讲亲情、一个是武力压服,另一个就是对隋廷的反动宣传。把启民可汗在隋廷的遭遇描述的越血呼啦的越有效。

    现在启民可汗的人现身说法,亲情牌、宣传牌立即失效了,就剩下武力打压了。打就打吧,虽然早了点,卧榻之旁安容他人酣眠?!要想做真正的突厥大可汗,在大利城的启民可汗是必须要消灭掉的。

    步迦可汗的大军随着南下投隋的各个部落就出现在了大利城下。启民可汗的境遇可想而知。一群散兵游勇还没来得及被整合,就遭到当头棒喝,那结果就只有四散奔逃。一不小心,南下的步迦可汗就冲入了长城,兵临马邑、扬威雁门,也给隋廷一个下马威。太岁头上也不是不能动土!

    说啥都没用了,双方这就是图穷匕见了,再不重创步迦可汗,启民可汗手下这些散兵游勇就会一哄而散。隋文帝这次下了重手,把自己两个能干的儿子都派出去了。晋王杨广出灵武道、汉王杨凉出马邑道。

    给杨凉打下手的是猛将史万岁,外加柱国张定国、大将军李药王、行军总管杨义臣。人马多多,仅仅杨义臣手下就三万步骑。手上有兵心里不慌,杨义臣一马当先要抢个头功。

    看看隋军来势汹汹,突厥人也不恋战,边战边退就来到了大斤山下。步迦可汗在此列阵而待。大近山又叫大青山,都是阴山山脉的一部分。从马邑出塞,经大利城,穿过白道,前面就是所谓的大近山了。

    杨义臣走得快,史万岁也不慢,这个头功史万岁还真怕被人抢去,大斤山下就会齐了。双方都是人强马壮,看起来一场血战在所难免。

    大军尚未对阵,前面的侦察兵已经与步迦可汗的使者接触上了。咋了,步迦可汗要谈判?不是!

    步迦可汗远远望见隋军的史字大旗,心里有点不托底,想验证一下来者何人。

    “隋将为谁?”

    “史万岁也!”

    “得非敦煌戊卒呼?”

    “然也!”

    就这么简短的几句话,放在现在就是严重泄密。步迦可汗知己又知彼了,虽然不能保证百战不殆,却可以保证先期逃跑。跑?为啥不跑?等死吗?

    两军尚未对阵,步迦可汗逃之夭夭、弃阵而去。留给史万岁的要么是无功而返,要么是穷追不舍,以期万里有一。追出一百多里抓到了步迦可汗的尾巴。追亡逐背,也就是斩首数千而已,再找步迦可汗那是踪迹皆无。

    汉王这一路是初战告捷、大获全胜。我们再来看看晋王这边怎么样?

    晋王杨广出灵武不远就与步迦可汗对上了。咦,怎么又是步迦可汗?难道有两个步迦可汗?按说汉王、晋王几乎同时出塞,怎么能发生这样的事?先这么听着,我们以后再交代。

    两军对阵,尚未交锋,长孙晟就出了一个损主意,毒物战。“突厥饮泉,易可行毒。”虽然说为了胜利可以不折手段,下毒有点太低俗了,有损长孙晟战略家的声望。以长孙晟的本事完全可以一战而胜,根本用不到这种手段。

    在突厥人中流传着很多关于长孙晟的传说,“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何等光明磊落、何等势不可挡?谁知道霹雳闪电也有阴损的一手?

    缺德的主意往往都很有效,尤其对突厥这种相对简单、纯朴的民族,谁能料到、想到天生的泉水会有毒?

    “天雨恶水,其亡我乎?”

    绝望!

    下毒虽然很下作,却很震慑人心。惊慌失措的突厥人发狂般地跑向大漠深处,喊都喊不回来,更别说后面还有追兵了。长孙晟也是亲率大军追了一程,哪找去呀?也就砍了一些实在跑不动的,抓了一些老弱病残地,基本上算作兵不染刃吧。比史万岁的胜利毫不逊色,毒物对突厥人内心的摧残还要更胜一筹。

    这两场战斗谁先结束地在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考虑到是汉王杨凉、晋王杨广分别领兵出征,如果说双方在有意无意别苗头肯定有人信。

    双方都取得了胜利,过程可以忽略不计,结果才是硬道理。回京之后,杨素亲自为长孙晟请了功,击败步迦可汗主力的确是大功一件。下面呢?下面?没了。那史万岁的功劳那里去了?

    按照杨素的说法史万岁不仅无功,而且有过,“突厥本降,初不为寇,来于塞上畜牧耳。”如果不是史万岁擅自攻击突厥,本来应该是更美好的结局,现在好好的一盘棋全糟了。

    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对,就是胡说八道。

    书上说杨素嫉妒史万岁的功劳,在隋文帝面前就进了谗言。这个说法不大合情理。当年平定江南叛乱的时候,史万岁也是孤军深入、远离大队,前后上百战,功劳卓著。作为主将的杨素一点都没有贪功,完全是据实而录。所以说,说杨素嫉妒史万岁有点不合情理。

    究竟为什么呢?

    各位还记得刚才我们留了个扣吗?为什么两路军马都遇到了步迦可汗的主力?两个王爷分别领兵出塞,谁击败了步迦可汗谁就是首功。如果说这个首功归了汉王节制的史万岁,杨广这个晋王怎么办?

    考虑到朝廷内正在紧锣密鼓的夺嫡之战,史万岁就只能委屈委屈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夺嫡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