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2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908:15:39

    上兵伐交(二)

    王世充虽然是胡人,估计也就有一半的胡人血统,对中原文化却是十分内行,广览博读,兵法、龟测、隋律、乃至于天文历法都有研究,也是一个奇才。尤其对官场文化很内行。官场啥文化?明知故问,这个大家都知道,就不说了。

    隋炀帝登基之后,王世充担任的主要职务就是江都丞。近水楼台好得月,王世充就把隋炀帝研究的透透的,深得隋炀帝的喜爱。至于怎么做的,看看周围的人,肯定能找到同类。

    杨玄感叛乱的时候,王世充作为偏将第一次参加了江南地区的平叛工作。杨玄感虽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却整个搞乱了天下,点起了星星之火。

    第一次出手王世充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不仅连战连捷,战后得到的赏赐也都转手赏给了属下,其志不在小也。公元617年七月王世充受命率部驰援东都,九月各路援军会师洛阳城下,王世充加入了中原战场。

    此时的李密达到了起兵以来的一个小**,占据了兴洛仓、黎阳仓,两大粮仓。有了粮就控制了中原的命脉。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是王世充与李密对抗。有人说李密就是被王世充给拖垮的,这话一点不假。被王世充拖垮的岂止是李密,还有河北的窦建德,当然这是后话了。

    王世充确实是李密的敌手,当年十月两人在洛水的第一次会面就打了个平手。王世充先胜后败,逃回了洛阳。不过两人的对决刚刚开场,好戏还在后面。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密犯了第一个错误,杀了翟让。

    这就是义军的一个内讧。翟让原先就是瓦岗寨的老大,李密来了之后,逐渐把李密推了出来,翟让反而成了李密的臣下。估计李密心里多少会有些顾忌。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据说翟家兄弟也希望翟让能够重新主持大局,矛盾也就此产生了。

    得到消息的李密借坡下驴就办了一场鸿门宴,翟让一命呜呼。李密也强力接收了翟让的部众,看起来一切正常,却在瓦岗寨各位英雄的心中留下了一丝阴影。

    名不正、言不顺,翟让并没有什么公开背叛的迹象,杀了翟让就缺了一个“义”字。在江湖之上,没有“义”还怎么混?不是不能杀翟让,只是李密的手段太拙劣。就是杀,也应该先想办法把翟让逼昏,让其反行自露、自绝于人民,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大业未成、强敌当前,李密先失了一个“义”,下面的路有点难了。不过现在还看不出来。建成、世民东进的时候,正是中原酣战正欢的时候,突然来了这么一股生力军,谁不害怕。万幸的是,这歌俩儿一商量,此地危险不可久留。

    回到长安之后,李渊的战略方针就算正式确定了,全力经营关中。檄文所到之处,各郡县纷纷加入到强者行列,尤其是巴蜀加入到了李渊阵营。这就与当年强秦灭六国的路线图暗合了。唯一不同的是还有西秦薛举的存在。

    这是李氏集团的第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就是李渊于公元618年五月正式登基称帝了。加快这个历史进程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江都事变”。隋炀帝走完了自己最后的历程。

    虽说盖棺定论,我们真还是很难评价隋炀帝杨广。踏上亿万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倒是简单,但是却很难清晰地描述一个真实的杨广。

    登基前的杨广、大业五年前的杨广、穷途末路的杨广,显然是三个不同的人。短短十数年间的风云变幻,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并不是一只毛笔就能够写清楚的。

    十四年间,杨广八次出巡,三征辽东。

    修运河、下江南,威慑豪强;

    出塞北、筑长城,威临北番;

    越黄河、临青海,西出阳关。

    天下要不要巡,当然要巡了,困守深宫的如何能称作英明天子;辽东要不要讨,当然要讨,不讨难道要共同开发吗?

    杨广做的这些事,一生之中做一件就可以名垂青史,可是杨广在十四年间都做了,结果就是身死家灭。

    估计在人生的末路杨广同学也在思考,到底错在哪了?错在哪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上兵伐交(三)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