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3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2-0106:09:21

    匹马定凉州

    李密来接李世民?写错了吧?李密不是还在洛阳逐鹿吗?

    那都是老皇历了。李密已经一无所有了。这一切的源头还得说是那个“江都事变”。

    “江都事变”的原因很简单,将士们要回家。隋炀帝的卫士中关中人居多,久在江南岂能不想家?尤其是关中还落在了李渊的手里,怎能不惦记?将士们想回家,隋炀帝却想在江南安家,南辕北辙。几个下级军官一商量就发生了事变。这些人还找了个领导,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是宇文述的儿子,与杨广相知很早,几乎就是杨广的跟屁虫。两人之间能有这个结果也是始料不及。

    既然造反的理由是回家,宇文化及就得领着这些人回家。回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首先得混饱肚子。宇文化及就相中了李密控制的粮仓,黎阳仓。驻守黎阳的是李密手下的大将徐世勣(李世勣)。中原战团就此变成三方角逐。

    客观地说,宇文化及的北上对李密应该是个好消息,都是造反的,完全可以联手攻下洛阳,然后你走阳光道西进,我走独木桥留下来。当然这种操作比较难,需要高超的手腕。李密掌握的粮仓毫无疑问就是最大的筹码,也是最大的障碍。

    在新的变数面前,李密却做出了最直接的、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反应,亲提两万大军前往救援黎阳。李密还是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了,以为用一个小树枝就可以把宇文化及赶得走投无路。这在战略上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窘境,对此李密也是不无担心。这就给了在洛阳的越王杨侗一个腾挪的机会。

    越王杨侗决定招降李密,让李密与宇文化及火并,还封了李密好大的官。对了,忘了说了,越王杨侗已经登基称帝了。

    李密居然就接受了,这就犯了第二个错误。不仅一举搞乱了义军的思想,还干起了挨累不讨好的活。等到李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击败宇文化及,自己也是遍体鳞伤。

    也就这个时候,王世充给了李密致命一击。兵败的李密收拾收拾还有不到两万人马,残兵败将,无力再战了。这就犯了第三个错误,投唐。李密这一投唐,李密控制的许多郡县自然是各找出路,人心散了,队伍没法带了。

    象李密这种造反派的头子谁敢用?咋用啊?

    还别说李渊有办法,敢用!热情地接待了李密之后封了一个老大的官,大会堂伙食部主任。这是一个人家吃着、你看着,人家坐着、你站着的角色。这一次派李密来迎接李世民就是让李密见识一下什么是英雄。李密也纳闷,李渊不见得有多大本事,怎么比我混得好?见了李世民才知道,猫腻在这儿。

    李密不禁自惭形秽。尤其是在庆功宴上,自己忙前忙后地张罗伙食,人家胡吃海塞,李密的脸都红紫了。这就上了李渊的当,李渊就是要羞臊李密,让李密发狂。发狂的李密做了最后一个错误的决定,叛唐。

    我们先交代一下李密的结局。出逃不久,李密被唐将盛彦师**杀于邢公岘。对李密来说这个结局也许并不错,天空的自由才是李密的归宿,命丧荒郊也是一个不丢人的归宿。

    如果说李密的自取灭亡为李渊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西秦的灭亡则使李唐缓过了一口气,生命暂时无忧了。不过饮鸠止渴是有后遗症的。始毕可汗的马刀很快就砍了下来。南下、再南下。

    公元619年二月“始毕渡河至夏州,贼帅梁师都出兵会之,谋入抄掠。授马邑贼帅刘武周兵五百余骑,遣入句注,又追兵大集,欲侵太原。”

    始毕可汗的胃口好大,要彻底积压李唐的生存空间,逼迫李渊走上始毕可汗给指定的道路。始毕可汗的目的就是要打通刘武周、梁师都东西两条线的联系,这其中太原、灵武是关键。尤其是太原象征意义非常之大,一旦失守,李渊这个小朝廷也就摇摇欲坠。

    一时间,李渊有点不知所措。

    直接与突厥人翻脸显然没有这个本钱,节节抵抗,以拖带变也许是唯一的选择。毫无疑问这就要把兵力集中在北部,随时准备反击。而令李渊无比担心的还不是突厥人正面的攻势,而是河西的李轨。薛举存在的时候,由于有共同的敌人,李唐与河西大凉的关系还算是盟友,有过比较融洽的关系。

    现在就只有一个选择了,战斗。考虑到李轨与突厥人也有关系,一旦李轨从这个方向攻进来,真是有点麻烦。

    这一段李轨的日子也不安稳,李轨的主要对手是隋朝的西戎使者、驻节张掖的曹琼。曹琼这个名字看起来是中原的汉人,也有可能是来自西域曹国的栗特人。这一段西域人士担任隋朝河西地方官的现象比较多,很可能曹琼就是一个。当然这只是猜测。

    曹琼也不是一般战士,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很快就在李轨阵营中打开了缺口,劝降了阙可汗。可是好景不长,张掖的另一个栗特人康老和背叛曹琼,拥兵自力。康老和,从这个名字看就知道是从西域康国来地。

    本来力量就不大,还闹得乱哄哄的,显然这些人不可能是李轨的对手。到公元618年七月的时候,就被李轨打散了。走投无路之际阙可汗就逃到了大斗拨谷。山高谷深,能有啥出息。虽然能同吐谷浑人联系上,可是吐谷浑人也是李轨的朋友,能帮什么忙?阙可汗也就在那个时候曾经向李渊伸出过友谊之手。当时的李渊正忙着对付薛举,哪有心思把手伸那么长?

    现在消灭了薛举,李轨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李渊真希望阙可汗能起到啥作用,可是怎么也联系不上阙可汗了。估计已经败亡了。李轨怎么能容留阙可汗这样的叛逆?

    从内心深处讲李渊很希望能够有一支偏师拿下李轨。可是兵从何来?

    思来想去,李渊想起了一招邪的,青海的吐谷浑。吐谷浑不是被隋炀帝杨广灭了吗?难道又死灰复燃了?正是。

    当年逃亡的吐谷浑王伏允再次回到青海湖畔,竖起了吐谷浑的大旗。这就算重新复国了,不过并不独立,还要接受突厥人的管理。大凉王李轨起兵之后,向北“结援于突厥”,向南“连合吐谷浑”。算起来李轨与吐谷浑还是一个盟友的关系。李渊希望吐谷浑与李轨反目成仇,显然有点一厢情愿。能拿得出手的筹码就是在长安做质子的慕容顺。

    慕容顺是从江都千里迢迢跑到长安的,也算弃暗投明,没成想成了李渊的筹码。现在李渊划出了道了,只要伏允出兵河西,就可以让慕容顺回家。这个条件伏允没有理由拒绝,太宽松了。

    伏允是慨然应允,随后亲率大军北上。双方在库门拉开了架势,一时间人喊马嘶、鼓声震天,随即“交绥而退”。

    没打呀?

    那是当然了,为啥要打呀?这就算出兵了。兵也出了,该兑现前言了。李渊算是吃了个哑巴亏。君无戏言,还得乐呵呵的欢送慕容顺回家。

    好不窝囊!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