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3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406:41:26

    又见飞刀满天飞(上)

    李渊泪别曷萨那可汗,取得了突厥人的信任,但是怎么反击刘武周估计还得自己拿主意。是等着突厥人收拾刘武周,还是自己下手,也是一个需要拿捏的事情。估计突厥人的支持是指不上的,明摆着突厥人是要坐山观虎斗,收渔人之利。

    摆在李渊面前有两个选择,挺身一战,有可能两败俱伤,都成为突厥人的午餐;放弃河东(黄河以东),死守关中,等着天上掉馅饼,看看突厥人能不能主动出击?

    关键时刻,秦王李世民请战,愿以三万精兵横扫刘武周。这个姿态非常符合李世民的一贯作风,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英雄岂能看他人的眼色行事。于国家,这是人生能有几次搏的关键时刻,对李世民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公元619年十月李渊亲自到华阴给儿子李世民饯行,誓师东征。这就把关中所有的精兵强将都交给了李世民,李渊也是忐忑不安。无论成败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赌注。败了,就准备逃亡吧,成了,国家将就此走上快速扩张之路,可李家却从此难有安宁之日。

    跨过冰冻的黄河,李世民在龙门附近的柏壁与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拉开了阵势。还是那一招,深沟高垒、高挂免战,这一耗就是小半年。

    刘武周这次西进、南下,完全是按照始毕可汗的战略部署进行的。工程干到一半的时候,雇主变了主意,还要刘武周改换门庭。这是刘武周万万不能接受的。靠反隋起家的,要变脸为复隋,这个跳跃有点大。刘武周不仅难以说服部众,更不能说服自己。不能说服自己,突厥人就不再是靠山了。刘武周也希望尽快打开一片天地,以抗衡突厥人可能的偷袭。

    战斗从619年上半年一直持续到619年的十月,整个河东地区糜烂不堪。地都慌了,粮食也没有着落了。

    自李世民跨过黄河之后,宋金刚更是左冲右突,满世界找食吃。这期间刘武周也没闲着,找食是这一阶段的主题。很遗憾天不遂人愿。到第二年四月的时候,实在顶不住了。大阵一动,宋金刚向东败退而去。

    敌不动、我不动,敌已动、我先动,憋了半年的唐军,如离弦之箭扑了出去。一战吕州(山西省霍县)、二战高壁岭(山西省灵石县南),一日之内八次会战,当晚李世民的大军在雀鼠谷西歇马。

    这一个冲刺就是二三百里地。至此李世民已经是两天没吃饭,三天未卸甲了。夜幕之下、春风瑟瑟,疲惫不堪的全军将士分享了唯一一只羊。也不知道是怎么分的。

    第二天,兵临介修城下。狼狈逃到此处的宋金刚又聚集起两万人马,困兽犹斗。再败,宋金刚逃亡,大将尉迟敬德归唐。至此,刘武周的主力被一扫而空。就在这个时候,突厥人的铁骑出现了。

    帮谁?

    不帮谁,是来接收的。

    处罗可汗已经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两岁的杨政道为隋王,定都定襄。设立百官、招兵买马,突厥人此来就是摘桃子的,就是要给隋王划出一片势力范围。

    “处罗遣其弟步利设率二千骑与官军会”,这正是李世民兵临太原的时候。突厥人出现在战场上让刘武周茫然不知所措,慌乱之间弃城而走。茫茫大漠、天涯海角,刘武周还真不知道哪里才是下一站。

    思来想去还是北上投了突厥。到了突厥才明白属于自己的辉煌已经结束了。要么做隋臣,要么逃亡。做惯了皇帝的人怎么再次下跪称臣,逃亡就成了不二的选择。数年之后想要逃离突厥、返回马邑的刘武周被送到了阎罗殿。

    处罗可汗就任命刘武周的旧将苑君璋为隋王杨政道的大行台,办公地点设在马邑。

    当年六月处罗可汗亲自来到并州检查摘桃子的成果。“总管李仲文出迎劳之。留三日,城中美妇人多为所掠,仲文不能制。”基本上就是处罗可汗想要啥就拿啥了。抢点美妇人倒是小事,“自石岭以北,皆留兵戍之。”

    据说石岭就位于现在山西阳曲县境内,在太原市的正北面。石岭以北的很多城市都有突厥人协防,太原也是如此。处罗可汗更把阿史那伦特勤留在太原负责指导工作。

    李世民都快累吐血了,哪成想得到这样一个结局,不满意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毕竟有了结局,刘武周的势力被扫荡一空,李唐与突厥处在疑似友谊之中。

    北部边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搅在了一起。估计双方都很明白,接下来不是在桌子底下拳来脚往,就是撕开面皮大打出手。刘武周的败亡使中国北部的形势快速简化,李唐的威望直线上升,再加上李唐在南方的收复工作也是虎虎有生气,朝廷内一片欣欣向荣,初步显露出了一统江山的气象。这就使得北部边境以前依附在突厥身边的势力都有些煌煌不可终日的感觉,这里面就包括在朔方的梁师都。

    正所谓兔死狐悲。刘武周的前车之鉴不能不吸取。人在局中,梁师都还是没有看明白眼前的局势,话又说回来也不是谁都能看清局势的。“今武周既灭,唐国益大,师都甘从破亡,恐亦次及可汗。愿可汗行魏孝文之事,遣兵南下,师都愿为向导。”

    梁师都是不遗余力地鼓动处罗可汗,还给处罗可汗树立了一个学习的好榜样,北魏孝文帝。也不知道处罗可汗听后是一个什么感觉?实际上不用鼓动,一切尽在处罗可汗的掌控之中。处罗可汗早已经力排众议,决定兴兵南下、扶植隋王,以报当年隋文帝父子对东突厥续断存亡之恩。需要的就是一个适当的时机,前期的运作则早已经开始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又见飞刀满天飞(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