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7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2707:04:23

    大漠风尘日色昏(三)

    战争打到这个程度似乎不是很理想。哪有那么理想的事?楚河汉界、车来象往、炮打隔山那都是再正常不过了。吐谷浑人也不是泥捏的,哪能都按照你的路数来?现在这个结果再正常不过了,既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关键是接下来怎么办?

    怎么办?没吃没喝的,还臭美啥?

    敌人已经被吓跑了,具体的方向虽然不清楚,肯定是人烟稀少、人迹罕至之处,革命工作也该告一段落了,况且“今之行,实资马力,今马疲粮少远入为难。未若且向鄯州待马肥之後更图进趣。”

    李道宗一提出这个建议,立即遭到了侯君集的强力反对。

    在侯君集看来现在的情况刚刚好。伏允的坚壁清野看起来是有组织的,不过肯定不是有预谋的,仓促之间吐谷浑各部很难协调一致,正是君臣不相知的、联系断裂的关键时刻,穷追不舍,上天入地,千秋功业就在眼前。

    这个判断与李靖也是不谋而合,由此展开了这一战最精彩的一段。

    分兵!

    侯君集、李道宗走南路,去探寻河源。河者,黄河也,河源也就是黄河的源头。人类对于黄河源头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隋炀帝的时候曾经在吐谷浑故地这里过四郡,其中一个就是河源郡,郡治在古赤水城。据专家考证所谓的古赤水城就是我们以前提到过的树墩城。在曼头山的东面,现在的青海共和的西南。后来隋炀帝又在曼头山、赤水的西面设立积石镇,移民屯田,可见隋朝的河源郡就在现在青海共和的西南这一带。到李靖光临青海这个时候,唐人对河源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那时的河源指的是柏海,也就是现在的扎陵湖、鄂陵湖这一带,已经与我们现在的认识差不多了。

    侯君集这一路的主要目标就是沿黄河一线,攻击前进。

    送走了侯君集、李道宗,李靖整顿军马,也要西进,去大海捞针。虽说吐谷浑人跑了,估计也没跑多远,战斗说来就来,一来还就是决战。

    揭开决战序幕的是薛万彻、薛万均兄弟。

    薛氏兄弟在李世民帐下也算是能征惯战的,属于军二代,父亲是当年隋炀帝的爱将薛世雄,也是心眼比较多的。当年李世民与太子建成夺嫡的时候,薛氏兄弟一个保了秦王,一个保了太子。这就是分别下注,无论那边获胜,薛氏兄弟都获大利。

    李世民对薛氏兄弟也是赞赏有加,尤其是对薛万彻评价极高,与李世绩、李道宗齐名,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这倒好输赢都痛快。这一次出来兄弟二人还没有啥拿得出手的战绩,一个带着一百游骑就前出给大军探路。果然,没走出多远就与吐谷浑人遭遇了。

    一见遇到对手了,薛万彻不管不顾,呼啸一声就杀了进去。要不说是一员勇将,也不管兵力对比,杀了再说。二百对数千也让薛万彻、薛万均杀了个痛快,薛氏兄弟也没傻透腔,松快松快筋骨就行了,赶紧得给大军送信。

    “贼易与”,三个字就把薛万均心中的豪气显露无遗,既给兄弟们鼓舞了士气,又吹了牛,剩下的就是带着大军杀回前敌。

    这一战杀的是天惊地动,吐谷浑人在茫茫的旷野之上留下数千具尸体,逶迤向西南退去。薛氏兄弟是紧追不舍,这一路就不知道杀出去多远。欺敌冒进就犯了兵法。书中暗表,追过积石山以后薛氏兄弟就被逆战而来的吐谷浑人团团围住。也有书上说薛氏兄弟是在赤水源被吐谷浑人为主。

    赤水源据说就是赤水的源头,又叫赤海。应该在青海共和县的西南一带,具体也没有查到可以比对成现在的哪一条河流,有的说是现在青海的恰卡恰河。想来古今河流改道频繁也是难以确证。总之,这一战应该发生在邻近柴达木盆地这一带,也许就在都兰附近。都兰历来都是吐谷浑人最后的据点,历史上往往跑到都兰就逢凶化吉了。很少有人能西进这么远的。

    吐谷浑人也是生活在马上的游牧部落,之所以能被唐军追着跑,那是看在大军的面子上,现在薛氏兄弟落了单能还有什么好果子。混战之间都被挑于马下,这就带了伤了。

    短兵相接吐谷浑人也这么有手段?吐谷浑人不仅擅长传统的弓、刀,还精通槊,也就是杆比较长的一种矛,而且现在身上也有甲了。这也是各民族交流的结果。

    骑兵变成了步兵,将军变成了士兵,还带了伤估计离死不远了。薛氏兄弟是手持长枪,往来冲突,阵势是列不成了。旷野之上人来马往,矢石乱飞,杀乱套了,再勇武的步兵现在也难以抵御骑兵的突击。

    碧空之下,原野无际,绿草芬芳,远处的藏羚羊呆呆地看着这一幕血淋淋的景象如痴如醉、如傻似癫,天边盘旋的秃鹫正等待着美味的晚餐,这一次是吐谷浑人对唐军的绞杀。

    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手中的枪越来越沉,脚下的步履越来越蹒跚,眼前的人影也越来越乱,薛万彻似乎感觉到自己与死神越来越近,真恨不得一把抓住死神温暖的大手就此一了百了。只是手中冰冷的大枪还在不断地飞舞,大枪似乎对死神的特别关照并不感冒。

    恍惚之中旷野上传来了马蹄击打大地的轰鸣,敌人是越聚越多了?耳边混浊的风声似乎带来草原民族特有的呼号,“吆喝喝??????”,由远及近、由近渐远,此伏彼起,逐渐居然汇成了一股洪流。天边的回响听起来也宛如一首战歌。

    唱的是,“大风起兮云凤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唱的是,“长风万里磔祁连,七尺龙文回照莲”;

    唱的是,“愿骑单马仗天威,捋取长绳缚虏归”;

    唱的是,“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前、向前??????”

    有点穿越了,有点神游天外了,弥留之际、生死之间英雄们似乎都应该是思绪万千、万种风情,都要留下点遗言啥地,电影里不都是这么表现得吗?

    很遗憾历史并没有给薛氏兄弟提供这么一个完善自己英雄形象的机会。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哨人马杀入重围,周围的吐谷浑人被冲得七零八落。看旗号是唐军,看装备是民兵,当先一员大将,契苾何力。来得正是唐军铁勒精骑。

    薛氏兄弟脱离大队,欺敌冒进也是牵动了整个唐营。得到消息契苾何力是自告奋勇,逶迤杀来,来得还不晚。

    局势瞬时逆转。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契苾何力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