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8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008:14:36

    侯君集(中)

    很遗憾,观众期待已久的东西碰撞没有上演。西突厥的乙毗咄陆可汗的表现太不给力,望风而走,叶护阿史那步真请降。

    阿史那步真请降是有道理的,平白无故地谋害族兄阿史那弥**,伤透了部众的心。关键是最终也没当上大可汗,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现在是鸡飞蛋打,连部众都控制不住,正找机会准备投唐,正好借坡下驴。

    乙毗咄陆可汗并不想这么早就与唐军摊牌。虽然朝廷一直支持对手泥孰一派,乙毗咄陆可汗可不想就这么把棋走死了,留下半步好说话。毕竟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号召力太大了。战争归战争,即使在西突厥可汗的**威之下,西域各国还偷偷地往中原跑,希望朝廷能出手护路。乙毗咄陆可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是急在心里。急啥呀?急的是自己与天可汗挂不上钩哇。

    唐军兵不染刃拿下可汗浮图城,一切进行得太顺利了。随即大军星夜兼程南下到柳谷与主力会合。

    “师次柳谷”,主帅侯君集接到了探报,“高昌王麹文泰死,克日将葬。”

    这,这就死了,年前不是还好好的吗?

    急火攻心。麹文泰的年龄也不小了,一股火上来,估计就心肌梗死了。

    唐军来到碛口的时候,文泰就得到消息了。据专家考证碛口就是“哈密、吐鲁番之间的沙漠戈壁入口”,从这里往西就是柳谷、田地城。麹文泰仰仗的地理优势,丝毫没起作用,回头再找乙毗咄陆可汗,哪里去找?就剩下自己了。

    正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传国一百三十四年的高昌就要结束在自己的手上,心高气傲的麹文泰怎能忍受这份窝囊?死,也是身不由己了。

    高昌国内是一片混乱,这也是人生四大悲,久旱逢甘雨,又捞了;他乡遇故知,被骗了;美女变张飞,整容找错型了;文泰侯君集,亡国了。

    现在说亡国还有点早,文泰子麹智胜接班上岗。

    发丧!

    临危不乱,不管不顾了,唐军爱咋地咋地吧,先让老爸入土为安。还不错,风平浪静,麹文泰最后这一程走得很安静,没人打扰。仁义之师嘛,要不怎么说“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是要给人光明的。

    唐营里也有人献计“轻骑袭之,可尽得也”,都让主帅侯君集拦住了,“以袭其葬,不足称武,此非问罪之师。”

    不差这一两天,要胜得堂而皇之。“葬毕,然后进军。”

    大军先出的是契苾何力的铁勒精骑,高昌迎战的是步军方阵。步军打骑兵也不是一点没有机会,骑兵的冲击力在步军方阵面前也是用处不大。一般来说,步军方阵列好之后,步军一方会在方阵内竖起一根根一人高的木桩。木桩牢牢地钉在地上,木桩之间的宽度正好不够一匹马通过。

    骑兵一冲击,步兵往后一撤,木桩就显露出来了。遇到这样的木桩一定是人仰马翻。这只是步军对付骑兵的一个小药方,高昌人怎么做的咱们不知道,唐军铁勒精骑是吃了亏了,“接战而退。”

    骑兵不行那就步兵。

    汉军步兵一出马,高昌的步兵阵形一乱,呼啦一下子就往城里跑,拦都拦不住,“不若则避之。”

    为啥呀?步兵是没接触上,步兵背后的炮兵已经是万炮轰鸣,乱石俱下了。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所谓炮兵就是抛石车,与骑兵没法配合,**程有限,步跑配合正合适。

    看看高昌兵退回城内,候君集的谕令就**到城里了,“投降!”

    等了一会儿,没动静,良言难劝该死鬼。唐军的各式器械就推了出来。炮兵就不用说了,挡者皆糜;冲车,撞城墙的,一撞一个大坑,十几个冲车一起撞,几下子城墙就塌了。那高昌人就不上城防卫,等着你撞城墙?

    上了,又下去了。

    唐军推出了楼车,高十余丈,比一般的城墙还高一大截。居高临下,不仅看得清,箭如雨下,还**得准、**得远。

    也就是一顿饭的功夫,“遂拔之,虏其男女柒千余口”,田地城告破。

    歇马一日,兵围高昌。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侯君集(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