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72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0205:11:25

    乱起(下)

    “贞观、永徽年中,东西征役,身死王事者,并蒙敕使吊祭,追赠官职,亦有回亡者官爵与其子弟。XX网站 www.xXx.com。从显庆五年以后,征役身死,更不借问??????”

    由来从军行,赏存不赏亡,亡者诚已矣,徒令存者伤。

    这是中原征夫的待遇,草原牧民的待遇应该更差。据专家考证公元647、651、657年朝廷曾经连续三次派遣刘仁愿安抚铁勒诸部。也就是说最早从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开始就不再安抚铁勒各部了。也许从征将士的待遇从那一年就开始下降了,怨声载道是可以预料到的。契丹、奚的叛乱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即使是这样,回纥的婆阎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朝廷的征伐,回纥已经与朝廷同呼吸、共命运了。令人遗憾的是婆阎也许就折在这一次东征之役,也许是阵亡,也许是病疫。

    这还是漠北诸部都督第一次死于王事的,尴尬的局面就被野心家利用了。X X 网 站 w-w-w.-x-Xx.c-o-m。等到朝廷的敕使来到回纥的时候,局面已经失控了。婆阎的侄子比栗毒篡夺了回纥的领导权,利用了牧民们的不满情绪,杀了敕使、联合仆骨、同罗诸部公开反唐。不反唐不行,不反唐比栗毒的宝座岂能坐稳?

    漠北一乱,北天柱折,朝廷雄霸天下的一个基础折了。

    平叛是不可避免的,对野心家必须痛击,但是要如何不伤及无辜却是一个颇费思量的技术工作。这一仗似乎应该以政治仗为主。

    朝廷是如何协商的我们并不清楚,能够看到的是高宗皇帝派出三路大军。萧嗣业为大总管的仙萼道行军、阿史那忠为总管的长岑道行军,郑仁泰为大总管、薛仁贵为副大总管的铁勒道行军。

    郑仁泰、薛仁贵,一个是刚刚获胜的将军,一个是给皇帝看大门的、皇帝的爱将,故事就在这两位将军身上展开。高宗皇帝怎么看这两位将军怎么喜欢,尤其是薛仁贵,看不够。临行之前,高宗皇帝就想给猛将助助威,金殿之上就让薛仁贵露露手艺。薛仁贵真不含糊,一箭**透五重铠甲,当真了得。

    有此猛士以镇四方,何虑之有?

    高宗皇帝偏偏就忘了一点,这是一场政治仗,区分敌我是关键,弄不好心劳力拙、弄巧成拙。XX网站 www.xXx.com

    大军出塞没走多远就遇到了比栗毒统领的回纥部落,一战而胜,比栗毒是逃之夭夭。

    比栗毒的战败也鼓舞了漠北拥护朝廷的势力。也不是都造反,有的是死硬分子,有的就是被裹挟的。这里面就包括思结、多览葛等部落,加起来共计十万余人。

    思结、多览葛等部落都是当年薛延陀败亡之后主动降唐的。人数虽然不多,忠心却不能否认。这次就被回纥胁迫了,属于不得不造反的。朝廷的大军一来这几个部落就退保天山,这里的天山就是於都斤山(杭爱山)。这就是个自保的行为,表明了不与朝廷为敌。脱离了主要战场,等着看比栗毒的笑话。

    比栗毒一败,“送降款”的时机就成熟了。远远地看到唐军来了,啥也别说了,子弟兵来了,头领率领着几十个人就直奔唐军而来。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只见对面的薛仁贵连发三箭就撂倒了三个人。战场一片肃静,十万铁勒人就傻了,为什么?

    懵了,醒了,下马请降!

    为什么不跑?本意就是来投降的,为什么跑?

    等明白过来想跑的时候,已经晚了,唐军刀砍斧剁杀了过来。

    “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

    发生了什么事?误会?

    怎么可能?如果前面可能是误会的话,后面就是将错就错了。

    砍了一地血腥,郑仁泰有点意犹未尽。正在琢磨着怎么办的时候,有侦察兵来报,“虏辎重在近,往可取也。”

    一听说有辎重,郑同学的口水差点流出来。

    “走,同去。”

    “不”,还好薛仁贵同学没跟着郑同学一块去,据说是安抚铁勒诸部。怎么安抚地不太清楚,据说抓了几个伪叶护,最关键地薛同学还讨了个小老婆。这种情况下难免有抢婚的嫌疑。也有可能是盛情之下,却之不恭。

    追,郑同学带着一万四千多人就追了下去。一直追到仙萼河连个人影都没看到。谁敢与刽子手为伍哇?铁勒人早就含泪远遁了。

    追来追去,郑同学发现坏了。啥坏了?“粮且尽”。

    赶紧往回走吧,那还能回来吗?“士卒饿甚,有遇风雪凝冻”。刚开始的时候,杀马吃,后来,互相杀着吃,“比入境,余兵才八百人。”

    后人写史的时候不明就里,还编了这样两句诗,“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凯歌入汉关”。真是绝妙的讽刺。

    战报回到长安,一片哗然。弹劾这二位的奏折雪片一样飞到高宗的案头,高宗的脑袋更痛了。

    杀降不吉!

    “铁勒思结多览葛等,虽鹿走趋险,盖缘惧死。鸟穷思入,虚怀可张,仁泰等情冀勋庸,志希货贿,不闻存慰,必直诛夷,乃肆凶残,恣行杀戮。向若大军初到,明喻天旨,抚纳前降,招来後伏,则铁勒反善,不日斯平。”

    现在可倒好,唐军不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是问题本身。老账未平,新账又起,高宗的脑袋不痛才怪。朝廷上下一片喊杀之声,刽子手必须受到严惩。

    “仁泰等以功赎罪,竟原之”。

    何功之有?

    读史至此,还有谁敢说高宗皇帝不昏愦吗?

    好好的漠北成了一个烂摊子,谁来收拾残局?还没等高宗想明白咋办,西域也传来了坏消息。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顾头顾不了腚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