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73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0906:59:56

    废四镇

    公元667年吐蕃大论禄东赞去世。(XX网站 www.xxx.com)

    年轻的赞普与权臣的后代发生了俗不可耐的权力之战。赞普初战获捷,一个新的大论登上历史的舞台,短命的尚论木。内斗岂能轻易就降下帷幕?这个短暂的时间窗给了高宗君臣一个还手的机会,也是伸出两只手打人。

    在西域方向派出了瀚海都护刘审礼,可以想象给刘审礼护卫的一定是铁勒诸部;在青海方向,出战的是出身东突厥的阿史那忠,护卫的也一定有东突厥铁骑。这两战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迹非常轻微,即使是胜利,战果想来也是有限。X X 网 站 w-w-w.-x-Xx.c-o-m。

    朝廷与吐蕃的斗争具有难以克服的劣势。青藏高原的高度自然是难以企及。吐蕃人一旦有所损失就可退回高原,而朝廷要想获得更大的战果就得深入、深入、再深入。地理、气候,都会成为不可忽视的障碍。

    借力打力,朝廷的攻势却给吐蕃内部的反对派提供了一个反击的时机。连续的军事失利,哪怕是小小的失利也必将损失刚刚亲政的、年轻赞普的信誉。公元669年尚论木下台,据藏史记载继任大论的是禄东赞的长子,赞悉若。

    赞悉若又是一个英明、睿智之人,“聪骏犹如良骏也”。赞悉若这匹骏马四蹄蹬开、一声长鸣,在西域方向是大打出手。

    实际上用不着大打出手,西域的反唐势力已经占大多数了。(XX网站 www.xxx.com)疏勒、弓月、阿史那都支、李遮匐,尤其是控制疏勒之后,吐蕃就与西突厥各部连成一片了。那真是如臂使指、风卷残云,先定疏勒周围的朝廷西域白州等十八州,随即于阗请降。

    人都说得陇望蜀,人的**哪有尽头?夹得胜之威、邀众人之力、顺破竹之势,沿玉河(和田河)北上,攻克龟兹的拔焕城。安西四镇就此土崩瓦解。公元670年四月,罢四镇,安西大都督府降级为安西都督府,退回西州。这不是你想不想罢的问题,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连续遭到败绩,高宗皇帝的脑袋更痛了。头痛点不要紧,关键是喘不上气来。降服高丽的喜悦、封禅泰山的荣耀,都成了过眼烟云,都难以抵御在西域方向的失败。这口气一定要吐出来,要么在西域、要么在青海。

    高宗皇帝选择了青海,在接下来的公元670年就迎来了决定唐蕃今后走向的大非川之战。

    这个选择很直接,就是要与吐蕃决一死战,派出的选手也很有名,漠北杀降的刽子手,薛仁贵。薛仁贵受命为逻娑道大总管。逻娑者,拉萨也。就是要彻底解决吐蕃问题。这就有些意气用事了。前几年在争论是否出兵吐谷浑的时候,何力曾经给出过专家意见。转眼之间名将凋零,当年的小何力也成了老将了。

    “吐蕃在西经途稍远,又与诸羌连接。臣恐大军才到便即西走。且山路险阻远逐甚难,军粮虽继未易深入。虑其开春以後,必来侵逼吐浑。”

    也就是说吐蕃占着地利之便,进可攻、退可守,这个仗不好打。何力开出的药方是骄兵之计,“如其更来臣请不须救援。蛮夷无识便谓国力已疲,遂自骄矜,无所惧惮。然後命将出师一举可灭之矣。”

    当时高宗皇帝觉得蛮有道理,现在等不了了。从何力这番议论我们也看出朝廷上下对吐蕃还是认识不足,对吐蕃君臣的能力和雄心缺乏客观的评估。所以才选择了在青海硬碰硬,否则兵出西域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吐蕃在西域并没有很多的人力资源,虽然一时占了上风,并没有形成势,天兵一到自然是土崩瓦解。这也需要朝廷加大投入的力度。也许比较之下朝廷认为出兵青海的胜算比较大,划算。

    五万大军,大总管薛仁贵率领马步军五万出征吐蕃。阿史那忠率领突厥铁骑作为偏师,经略西域。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大非川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