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民国风云之勺烩天下

正文 第76章 三大杀器即将登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在原时空,蒋兴国对于军事类的节目非常喜欢,不仅仅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而是每一个有着英雄气节的男人的心中都会有类似的情感。康贝小说网.COM

    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过有关于鸦片战争中英军就是使用了火箭打败了火药的发源地的中国人,众所周知,中国在宋代就已经可以制造用火药推进飞行的火箭,这种火箭大约在元代或明代传入了印度,很快被印度人仿造和改进。从16世纪到18世纪,印度的火箭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火箭威力和射程都大大增加,一些火箭的火药筒已经改用铁制,还出现了各种型号。大型火箭长度可达61厘米,内径7.62厘米,装有6.1米长的竹制平衡导杆,射程可达2.4千米以上。17世纪,英,法等国入侵印度,遭到印度人民顽强抵抗。在这些战斗中,火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迈索尔苏丹狄波•萨布(TipuSahib1751-1799又称铁普苏丹)在1792年和1799年抗击英军的战斗中用专门的火箭部队发射了大量火箭,使英军伤亡惨重。

    英军在征服迈索尔后,将缴获的火箭带回国内。当时正值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试图登陆英国本土,由于英国陆军兵力不足,需要在海上消灭敌军,所以急需能够有效攻击法国登陆船的武器。印度火箭引起了在武尔威治兵工厂(WoolwichArsenal)皇家实验室工作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的极大兴趣,他认为火箭是对抗拿破仑最好的武器,于是立即着手对其进行改造。经过几年的探索,康格里夫于1805年采用新型火药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重14.5千克,箭长1.06米,直径0.1米,并且装了一根4.6米长的平衡杆,射程可达1800米。康贝小说网.COM后经不断改进,射程可达3657.6-4572米。这种火箭有各种型号,装药量从1磅到300磅不等,开始时主要以尾焰燃烧杀伤敌人,后来又配备了爆破弹头。

    康格里夫火箭一经装备就广泛在拿破仑战争中使用。首先在布伦攻击了法国舰队,战果不错。之后,由康格里夫亲自指挥,英国皇家海军向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发射了约25000枚火箭,几乎将城市夷为平地。1812年来比锡战役时,瑞典军中的英国火箭炮部队用一次猛烈的射击就把一队法军“象蚂蚁堆一样打得星散”。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几乎每次重要战斗都使用火箭,火箭被用于攻击炮台、城市和焚毁清军火攻船。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箭使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次被用于野战。此次战争虽然有英法两国参战,但火箭的使用仅见于英军或联军同时行动时,未发现法军使用火箭的记录。一个证据是1860年9月18日张家湾之战中联军对僧格林沁军发射了火箭,而9月19日通州八里桥之战时法军单独作战时则完全靠枪炮攻击清军。

    大清咸丰十年八月初四(1妈860年9月18日),通州张家湾一带杀气冲天,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亲率大军在此阻击来犯的英法联军。中午时分,两军接近,清军阵地上立刻枪炮齐发。紧接着,僧格林沁一声令下,大批蒙古铁骑排山倒海般地冲向联军。忽然,只见联军阵地上烟尘四起,火光冲天,一排排火箭弹拖着红色的尾焰,呼啸着扑向清军。这些火箭落地爆炸,燃起了熊熊大火,蒙古骑兵脚下的草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受惊的战马载着惊慌失措的骑手四处逃散,一些骑兵甚至冲向了自己的步兵,清军顿时阵型大乱,被迫后撤。康贝小说网.COM造成清军这次失败的就是康格里夫火箭。

    就这样垃圾的玩意都能打的大清一败涂地割地赔款,可以想见当年清朝的孱弱腐朽已经到了何等地步。这等腐朽透顶的王朝,不亡真没天理了。

    不过这种在中国北方农村中被成为“窜天猴”的火箭在现实中还是有很大的用处的,后来的火箭甚至捣蛋也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张起来的。

    而在后世的电影中,蒋兴国也多次欣赏到火箭的神威,远东不说就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使用的喀秋莎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大杀器,虽然这种武器的爆炸强度不够,但是胜在数量众多,而且在巨量的打击下,几乎在射击的范围没有死角,只要被火箭炮的火力覆盖,那么就很难逃脱生天。

    火箭炮的原理并不是很难,作为军事发烧友的蒋兴国在原时空无聊时经常进出一些军事栏目的网站,在一些网友的军事交流中也逐步得知了火箭炮的构造,当然他也不过是半桶水的本事,因为和人聊天吹水需要谈资才如此用工的,否则,那些枯燥的构图早就被他忘得一干二净了,毕竟看蓝图不如看黄图嘛。

    于是在汉阳兵工厂视察时,蒋兴国找来了官场中的几个老师傅和技术人员,在他的高薪和革命大义的凛然正气前,而且对于大总统绘制的武器图纸更是惊破眼球,这些技术人员都为之折服,往往表示要为建中华多奇志,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一定要将蒋兴国口中的火箭炮研制成功,虽然蒋兴国绘画的火箭炮构图有很多瑕疵,而且也只是一个初步轮廓,但是科学技术如此,只要一个人提供了思路,那么接下来精于此道的人就会沿着这个思路找出解决的方法。

    由于在后世有一个电影给蒋兴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记得在《举起手来》中曾经看到鬼子曾经用掷弹筒炸鸭子,后来在类似的抗战地才的电影中他也发现日军在二战中普遍使用掷弹筒作为辅助火力,其实相当于微型的迫击炮。掷弹方式的最初想法是日本陆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教训总结出来的,考虑到实战需要,掷弹投射装置首先在老式村田步枪上配置。1914年(日本大正3年)7月,由于三八式步枪批量装备部队,掷弹投射装置采用三八制式批量生产。同年10月,配备独立第18师团,并在进攻青岛德国占领区作战中率先使用。重量:7kg,全长:115cm,口径:12mm,最大射程:320m,***重量:1kg。

    虽然蒋兴国很讨厌日本人,不过在科技方面他还是非常谦虚的,毕竟像这么屁大的国家就让泱泱中华几乎陷入了亡国灭种的境地。所以说鬼子方面的掷弹筒也是好东东西,算是鬼子武器中的一朵奇葩了。

    不过这种东西还是让中国人先掌握吧,将来在中日必定要发生的战争中让日本人吃点苦头吧。

    在蒋兴国向那些老师傅和技术人员讲述掷弹筒的原理时,虽然他是用口语说明的,但到底是时代差距很大,很多老师傅和技术人员不能听懂蒋兴国口中不时冒出来的新鲜词语,还得蒋兴国费了很大功夫才让这些人总算明白一点。

    当然蒋兴国没有忘记手榴弹在作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这个时空,由于战争艺术还没有到那种程度,虽然经过了日俄战争的洗礼,很多武器已经在战争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例如机枪在战争中威力非常不同凡响,但是在世界各国中真正重视的却不是很多,要不然就不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军队排在排队枪毙的队伍向德军的阵地走去,结果在一天之内被德军的马克沁机枪消灭了六万人的惨重教训了。

    而且日俄战争还催生了迫击炮的诞生,不过作为发明迫击炮的一方,俄罗斯显然也没有重视,所以人类的战争智慧的飞跃发展是在一战和二战,是千万人用尸骨鲜血浸透后才得出的经验之谈。

    人的智慧只有在比较自由的环境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蒋兴国对此深有体会,而作为一个穿越人士,蒋兴国更加知道在未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其实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智力比拼,要想赢在起跑线上,必须从这些洋务运动中留下来的科技人员和熟练的工人身上下功夫,至于在以后,肯定是狠狠地提高教育水平,当务之急就是让这些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根据他们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经验和智慧进行汇总,同时在蒋兴国的提示下,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对于能否造出这三种武器,蒋兴国认为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这些低技术含量的武器都不能造出来,那么只能说中国人应该被开除球籍了。

    由于和湖南一样,湖北地区下半年的税收也还没有来得及上缴清政府的国库,起义就发生了,因此在湖北藩库里的存货不少,黎元洪等人过于小气,在扩充湖北民军时大都是用口号忽悠青年来从军,所用银子并不太多,并且这些人由于担心革命的后劲不足,心里老是想着跑路,都给自己悄悄地留下了跑路钱,结果被蒋兴国捡了一个大便宜。

    所以蒋兴国非常大方地派下来一笔巨款,专门用来发明制造他提出来的新式武器。

    ******伦理片影院www.louxuan.com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