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血云剑

正文 第二十六章 玄空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相传在上古时代,天下寰宇,本是一统,后来神谕所指,天极悍动,使得陆地荡裂,分为九州。又以北海之滨木叶华洲幅员辽阔为最,只是早年间,木叶华洲地处海垂,虽然山多岭巨,却常有海漫水吞之危,每每苍生受难,死伤多矣。

    至千万年间,出了一个和尚,法号‘不渡’。他感念苍生受苦,是以向天请命,在忘川崖上,设一七星高坛,静坐十年。在这十年间,他不言不语,不闻不听,不食不饭,净六根,灭十欲,任狂风暴雨,雪雾霜晴,一动也不曾动过;在这十年间,每一年木叶华洲升高十丈,而忘川崖则升高百丈,十年既过,木叶华洲再不受海漫之危,而那忘川崖,拔地千丈,遁入高空,浮于云海苍茫之间,后不渡和尚在崖上建寺立庙,称为玄空阁,是以由来如斯。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那玄空阁确实绝空而建,委实神奇。

    在忘川崖的南面,还有一座小小浮山,那浮山方圆不大,倒覆向下,朝天的那面一马平川,是个空旷的广场。它本是忘川崖的接客之所,凡有来人,必先到此落脚,由接引僧人再行通告,方可入内。它与忘川崖只有一桥之隔,连接它们的桥更是神奇,那桥无绳无索,无石无板,只有一条彩带,飘飘荡扬,连在中间。而那条彩带,也幻影幻形,偶有归鸟飞来,居然可以直接从彩带中穿过。

    一个小和尚正在桥头抄书,正碰到不解之处,冥神思索之际,忽然一阵破空之声,桥的那边,落下一个人来。那人面容清秀,身体修直,胁中还夹着一个人,正是星宿山上救来的江莹儿。

    小和尚掷笔站起,问道:“施主有事吗?”

    那人将江莹儿平置放在地上,彬彬施礼道:“在下段依山,有事求见秒问禅师。”

    小和尚道:“今日玄空阁中有事,师祖不便见客,施主请回吧。”

    段依山道:“烦请小师傅代为通传一声,在下乃是七瑕山会云峰首座新轮真人座下弟子,今奉天照掌门之命,有要事来求见妙问禅师。”

    小和尚一凛,看了一眼段依山,道:“施主稍候,等我前去通传。”小和尚去了。段依山蹲下试了试江莹儿的鼻息,自语道:“但愿佛门有起死回生的灵药,能助你逃过这一劫。”

    等不多时,小和尚回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年长些的和尚,两边有礼,那大和尚问段依山:“施主口称自七瑕山而来,可有什么凭证么?”

    段依山一愣,随即道:“我有大师伯亲手所书的信件一封,”从怀里掏出书信,和尚伸手做接的手势,段依山道:“师伯有命,要我亲手转呈妙问禅师,旁人不得经手。”

    和尚微一思索,道:“那也无妨,既然你口称是新轮真人门下弟子,贫僧十三年前上过一趟会云峰,有幸见过新轮真人一面,在他的居舍屏风上,镌刻着一首诗,你可知道是什么诗吗?”

    段依山抱手向天道:“恩师未入道之前,曾是一方富贾,后来得遇空若祖师,祖师与他道: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人谁不死,知死复何忧。师父感念祖师恩德,将此诗镌于屏风之上,日闻夜睹,以念祖师。”

    和尚点头道:“正是!施主请随我来。”

    段依山夹起江莹儿,正要凌空而起,被那和尚止道:“施言且慢,我玄空阁设有**止令,此间不得临风御剑,施主还是请从桥上走过来吧。”

    段依山看那空桥,微微发愣,又想和尚总不至于害他,于是清定心神,缓步走上桥头,一脚踏上去柔软异常,如同踏在云端,却又不会陷下太深。

    和尚赞道:“施主好心性,携带一人还能如履平地。”

    段依山过得桥来,问道:“这桥好神奇,可有名号?”

    和尚答:“名曰‘不渡’”

    段依山奇道:“何谓不渡?”

    和尚边走边道:“相传祖师开山立派之前,曾是一个行脚僧人,有一日,祖师行到一处,见一女子在一小河前踯躅不前,祖师有心助她,奈何授受有别,于是阻断上流,助他过河,那女子道:泥污如斯,恐污衣襟,难移玉步;于是祖师便脱下袈裟,铺在河中,那女子又道:壑低三尺,怎能行人;于是祖师背负黄沙,将身伏在河中,岂料那女子道:本不欲过河,奈何徒劳。祖师闻言,怃然长叹,自言道:佛有渡人心,人无渡河意,于是改法号为‘不渡’。又建了此桥,有缘者可过,无缘者不强求……”说到这儿,和尚又微微一笑道:“说到底,这些不过是传说罢了,只因祖师是倚天坐化,世人惊之为神,所以坊间流言多有祖师的传说,其中多不可信。“

    段依山接连惊赞。几人又行了一会,过了几重山门,耳闻梵音四起,四下天空散云朵朵,灵鹤起舞,一派天地升隆景象。段依山想起前事,又问道:“大师,在下冒昧不解,玄空阁一向广纳不拘,为何刚才在门外对在下多番查察,是不是寺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和尚道:“实不相瞒,本门多恒多师兄昨日被九天神域的司空玄打伤,为防九天神域再来滋事,所以师尊要我等‘稍加戒备’“

    段依山一惊,道:“九天神域虽为异教,却与我等也久无瓜葛,怎么会向多恒师兄出手?“

    和尚道:“此事说来话长,容后再提。贫僧也有一事不解,“他目视段依山胁下的江莹儿,问道:”施主胁下这人是何人,说来惭愧,一路走来,贫僧感觉不到他的任何气息,难不成他是个死人么?“

    段依山道:“我也与他素不相识,今天早上夜雨初停,我本来想上星宿山观日出,却不想偶然见到有人想害他,于是将他救下,不过现在看来,他恐怕九死一生了。“

    和尚道一声佛号,道:“施主善心。“两人走上寺中,面前一栋广厦巍峨壮丽,门前罗汉铜像,个个威严肃穆,飞檐之上,龙镶凤舞。堂内传来佛号阵阵,动人心魂,和尚向偏殿一指,对段依山道:”施主请暂去偏阁等候,师尊在为多恒师兄疗伤,待我去请他前来。“

    段依山走入偏阁,坐在一侧,焚香萦绕,让他心底宁定,又见佛龛正上,敬的是不知名的古佛,于是行礼参拜,这时,耳风有微微风声,妙问和尚走了进来。

    只见妙问和尚长得慈眉善目,长须如雪,胸挂一串偌大的佛珠,身披一袭青色袈裟,身后跟着四名小僧人。段依山赶紧行礼道:“晚辈七瑕山会云峰段依山,拜见妙问师伯。”

    妙问打量他一番,点头笑道:“新轮师兄收了一个好徒弟!多年不见,不知新轮师兄他近况如何?”

    段依山不禁一凛,面露悲色,泫然道:“先师两月前就已经长辞西去,“

    妙问闻言震惊万分,颤声问道:“新轮师兄正当壮年,何以突然辞世!?“

    段依山道:“其中详细,掌门师伯特意修书一封,让我亲自交给大师,“说着从怀里掏出信来,交到妙问手里,妙问展信观看,越往下去,眉头锁得越紧,连连摇头,读罢掩信长叹:”恐大难来兮!“

    段依山忙问因由,妙问只是摇头,对身后小僧人道:“去把我两位师弟找来,说我有要事相商。“小和尚奉命而去,妙问又把信看了一遍。

    等不多时,他的两个师弟一同赶到。玄空阁问字辈本有四大高僧,依次为‘问、心、无、语’,那妙心已死,只余下妙问,妙无,妙语三人,此刻,玄空阁三个高僧齐集一处。妙问将事情与两位师弟说了,把信传给两人看,两人看了,皆是同样反应,段依山虽送信来,但却不知信中写的什么,不过看到三位高人前辈都有失方寸,想来定是什么极大的难事。

    妙问对段依山道:“多谢施主前来送信,你可回去转告天照师兄,信我已经收到,谢他良言告知,我玄空阁自当绸缪,施主且去后堂用些斋饭,再回七瑕山吧。“

    段依山虽然满心困惑,但对方无心告知,也不好多问,只得依言听从。忽然又想到江莹儿,便对妙问道:“大师,我还有个一事相求,“他一指堂下倚靠在一边的江莹儿:”我在来时路上救了这人,可他身患重伤,晚辈有心无力,烦请大师给看看,他是否还有活命的可能。“

    先前妙问等便已经看到儿了江莹儿,只是信中兹事体大,一时间也顾不得他,这时段依山问了,妙问自然答应,上前观看江莹儿脸色,道:“这少年印堂发黑,气息全无,恐怕已经魂游天外了。“

    然而佛家人有善心,他虽然这样说,却还是弯腰折身为他搭脉,这一搭脉,他倒吸一口凉气:“咦……“

    他对妙无妙语道:“这少年不是个常人!两位师弟来看。”让出身来,妙语禅师在他手中搭脉,又分别在他颈间,脐上,踝间分处把脉,错愕道:“这位少年小小年纪身藏无穷潜力,却似宇宙混沌未开,难道成他就是传说中的……“

    这时妙无禅师也在江莹儿身上搭脉,对妙语禅师对视接话到:“……难道师弟说的是圣婴么?“

    妙语禅师答道:“若非如此,以他小小年纪,纵然他是天纵奇才,哪怕他自出娘胎就开始修习最上乘的玄门真法,也不可能有这般内力。“

    妙问摇头道:“两位师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圣婴只是个传说,千百年来,从未出现过,况且所谓圣婴者,是携前世之力,贯九道轮回重生,所拥有的是先天之力,而这少年,身上带的显然是后天之力。依我看来,却更像是有一位高人将自己的功力传给了他……若不然,他若先天有此内力,必能驾驭自如,虽然四脉皆断,凭他自己的力量,足可自救。“

    “若真如此,那这位高人的功夫比之你我,犹过之而无不及,不意世间还有此等高人,我等虽遥坐天垂,却好似井底之蛙了。“

    妙问双手合十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段依山听三位高僧你言我语,也不禁对江莹儿另眼相加,只是他们只说其他的事情,一句不提他的伤势,于是冒然问道:“三位大师,他现在伤得这样重,还有救吗?“

    “有救,有救。“妙问答道,又问段依山:”段施主,你是从何处把他救来,是谁伤了他你知道吗?“

    段依山道:“晚辈在星宿山见到他,当时他已经昏迷不醒,我见一个女子要用剑杀他,只是师命在身,恐有闪失,晚辈不便上前露面询问,只好从远处施以援手。“

    妙问道:“你观那女子本事如何?“

    段依山谦逊道:“尚不及我。“

    妙问点点头,道:“看来他受伤久矣。我们虽然有心救他,但恐怕力有不逮,玄空阁只能为他续命,却不能救他长久。“

    段依山忧道:“大师刚才明明说他有救……“

    妙问道:“自然有救,只是救他的人不是我们……据我所知,普下之下能救他的只有一个人,“

    段依山忙问:“是谁?“

    妙问答微微一笑,道:“此人是个不世出的修真奇才,他虽然少年时籍籍无名,后来却大器晚成,现如今贵为一派之尊,声满四海,九洲扬名,虽不敢说绝古耸今,但放眼当今天下,舍其左而无人敢称其右也。此人所习乾坤一气**已入登峰造极的境界,能够元神离窍,八脉归一。“

    段依山听得心神一震,拜手道:“前辈说的,是我掌门师伯吗?“

    三位高僧齐道佛号,妙问答:“正是天照师兄,你七瑕山的乾坤一气,八脉归一之法,正好可以治这少年的伤。施主请先回七瑕山,把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告知天照师兄,并代为转告,说贫僧十日之内,会带着这位小少年去七瑕山拜会他。“

    段依山连忙应下,心中暗想,这位玄空阁的大掌门少有下山之时,这回却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少年要亲登七瑕山,他离去前又看了一眼江莹儿,心中尽是不解。

    妙问等把江莹儿移至后堂,先为他重新包扎了两边肩上的外伤,妙问对妙无道:“师弟,依你金针透骨的法子,你看能为他续命多久?“

    妙无道:“人有气海,脉海两处来活命,而他脉海枯竭,气海殆尽,况且他四脉皆断,我无处下针,只有一个办法,便是往金针上注入内力,嵌入他的气海,为他聊以续命。只要有你我之般的功力,一次注力,可活七天。“

    妙问道:“如此说来,只要照这法子,他可以一直活下去了?“

    妙无答道:“此法虽然可以循环往复,但只怕他的身体终会吃不消的,能真正救他的,也只能是七瑕山的乾坤一气心法。“

    妙问道:“好,请师弟为他施针吧,先让他醒过来。“

    妙无应下,取来金针,先将金针插入自己丹田之中,周天运气,随即拔出,那金针已经变了颜色。然后他瞪大眼睛,将金针慢慢斜嵌入江莹儿的丹田中。

    一口凉气缓缓吐出,江莹儿幽幽转醒过来,他先是牙齿紧咬,左右摇头,然后缓缓睁开眼睛,一看周围环境,三个光头大和尚围在自己左右,他嘶哑着声音,喃声问道:“你们是谁?“

    妙问微微一笑,道:“此处是玄空阁,贫僧妙问,这两位是我的师弟妙无妙语。“

    江莹儿一怔,站身起来环顾四周,随即前事纷纷涌入脑中,玄空阁啊玄空阁……难忍热泪汹涌而出,他却口气异常平静的问道:“你们看见我大哥了吗?“

    三人不解,答道:“是一位姓段的施主送你上山来,未曾见到你说的那位大哥,不知你那位大哥……“

    “……他死了。“江莹儿忍着悲痛道,”是被你们玄空阁的人所杀,“

    三个人均大骇不已,妙问道:“施主何出此言,我等从未见你过你大哥,怎么会杀他,“

    江莹儿哭道:“妙心不是玄空阁的人么?要不是他教出司空玄那样的魔头,我大哥又怎么会惨死在他的手里。“

    听了他的话,三人俱是一惊,妙问旋即明了道:“啊,原来你就是江莹儿。江施主请听我一言,一者,那司空玄自命为我师弟妙心的徒弟,但我师弟却从来没有承认过他,他也绝不是我玄空阁的传人;二者,我那大徒弟多恒,之前也因为要救你而被司空玄打伤,现在正在养伤;令兄之死,贫僧亦是十分心痛,还望施主节哀顺变。“

    江莹儿听到多恒受伤未死,稍有动容,屈身跪下,求道:“三位大师,求你们一定要杀了司空玄,为我大哥报仇。”

    “这个……”秒问迟疑难答。

    “要不然你们收我做徒弟,我愿入玄空阁门下,只要能报仇,我不怕剃光头当和尚。”

    注:气海穴亦称为丹田,在脐下三寸处。</dd>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