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七章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说得不错!”辛苛击掌赞道,“殿下既已知晓症结,必有良方,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殿下对此可有打算?”</p>

    “主少国疑,多有迷茫,还望先生指教!”</p>

    辛苛说道:“当哲学家们尚在为问题与主义何者为先争论不休时,历史与民众早已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悄然进行着选择:无论共和国还是自治联盟,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凝聚了强大的人力物力,让自己的影响遍及整个大陆,甚至远播海外。此番天下围攻,已然被视作了一场淘汰赛,大陆上其余诸侯,已经全数落马。这虽说有共和国按兵不动这一客观因素,却无法忽视导致各国败于劣势对手的根本原因:军制落后,军队不思拼死搏杀,纪律败坏,战场上自行其是;更为致命的,则是法度的废弛。事实上,照国曾有获胜的可能,只要徐昭大军在诺国登陆,则等同于心口一刀,而国内有人却在此关键时刻无事生非,硬是要临阵换将。无论幕后主使是谁,都不应当纠缠枝末细节,也不应当纵容争权夺利危害国本。更有甚者,那些享受国府优待的士子,竟罔顾证据,直接无视警方侦查,硬逼着国府为他们的主观臆断与别有用心背书!如此亲痛仇快,世所罕见!国府政令朝令夕改更是家常便饭,如此执政,漫无目的不说,那些根本不纳税的秀才口中无比神圣的纳税人,就如此被这些蛀虫吮吸着血汗!”</p>

    “先生息怒,实际上,帝国也不过如此。”敏宁耸耸肩,“包括父皇在内,多数人都以为,只要学着西洋那样定宪法,开议会,就算是步入列强之中,就算复兴我东夏煌煌天朝。而实际上呢?法治尚未深入人心且不去说,工商业仍未形成国人追逐之目标,民众在立宪派宣传下视其为洪水猛兽,因此财货何用?军力何用?还不是让共和党人夺了江山?”</p>

    “殿下啊,倒也不必悲观。”辛苛劝慰道,“辛某听殿下今日学宫所言,字里行间,雄心壮志犹在,又兼联盟管区内法治未失,仍是大有作为啊!”</p>

    “先生从外观之,或是如此。”敏宁叹了口气,“然先生有所不知,如今的联盟,早已陷入长策之争,各派对联盟立身之本,强盛之道争执不休,却都无法说服他人,如此下去,一有政令或是构想,便是多方掣肘,恐难以为继啊!”</p>

    辛苛听罢,笑道:“东夏今后的道路,早已由淘汰赛结果确定。具体而言,一曰民主,二曰法治。西洋社会,学者政客们往往将二者合为一体,似乎提到民主,则必是宪政,而一旦施行宪政,便是法治。实则两者和而不同,斗而不分。若无法治,事事或率性而为,或随波逐流;然缺乏协商与共识,法度亦可能成为民众与官府对立之催化剂。三流君主二选其一,二流君主力求平衡,一流君主则掌握其对立统一。”</p>

    “如何个对立统一法?”敏宁自然明白辛苛的意思。</p>

    “事实上,无论开国之初产业救国,或是现如今流行的宪政兴邦,都失之偏颇。前者单骑突进,重技术与数字,却对忽略了制度中不适之处。后者好高骛远,企图靠少数精英之智慧,毕其功于一役。因而,两种设想都无法令民主与法治对立统一。若要最终实现强国兴邦,关键在八个字,实事求是,循序渐进。”</p>

    辛夫人端着茶壶进屋,给三人倒上热茶后,便悄悄出门到侧间缝补。辛苛摸了摸茶杯,接着说道:“这八字虽说简单,要想真正实现却是不易。西洋经济学经典《国富论》有云,夫市场者,无形之手也。即认为无论工商农学,或是军政两界,都因存在供需而可视为市场,因此便可以为供需变化所自发调节。其实不然,且不论政府与军队若失去顶层设计是否会无法运行,就是这财货交易,一旦涉及民心安定,则官府切不可袖手旁观。更何况,无论小农贩夫,抑或富商土豪,无官府引导扶持,极易自行其是,在西洋各国持剑经商之当下,放任自流只会引来亡国灭种之灾。”</p>

    “那以先生之见,该做何顶层设计呢?”敏宁问道。</p>

    辛苛捂了捂茶杯,呼出一口热气道:“官市交易或是如南蛮部落般酋长统一配给自是不必,但国府必须及早储备足够数量之生活必须,且具备使用足够资源以平抑物价之能力。此事虽自古便有传统,但却从无专人负责,故须尽快组建。其二,各地风土物产不尽相同,而如今各国地方官府,却贪大求全,邻省有煤矿钢厂,并无资源的本省也要建立,但求自给自足,利益全占,如此一来,浪费巨大不说,各省间相互排斥,国府政令不畅。因此,更应加强国府财政,统筹全局,使各地将其优势全数发挥。”</p>

    “先生之见,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强化集权?”曹永浜插话道。</p>

    “将军所言不假。”辛苛点头,“然辛某所言,绝非要殿下做独夫暴君,而是财货积累,产业兴盛后之必然。试想,当今东夏富商,又有几人是自家族建立起便有这敌国之财?商人生意多是由小到大,然做大之后,必会增加商队、店铺与雇员。那么试问,此时已掌控商社大业之东主,是否会对其生意不管不问?自然不会。相反,精明能干者,必会对属下有所安排筹划。故生意越大,财政人事之权越是要握在东主手中。”</p>

    “治国亦是如此,”敏宁点头,“不过,就具体策略而言,先生可有办法?”</p>

    “辛某以为,殿下效仿共和党人组建政党,乃是定下大局之首要步骤。”辛苛答道,“不过,在此之后,最大挑战方才开始。以西洋经验,组建政党,只为角逐议会席位,其余事务可交由专职官吏或是民众自行决定。其实不然,若无自上而下贯彻此安邦长策之政党组织,则所谓东夏复兴不过一句空话。政党组织,不但要在各级议会中起到主导,更应与各级官府对应,即便地方父母官不是党员出身,党亦应当掌控大局。”</p>

    “如此一来,不就是与徐氏王朝时各省总督巡抚互相制约之体制相似?”曹永浜说道。</p>

    辛苛笑道:“有些渊源,不过却绝不雷同。旧帝国之总督巡抚,往往职权互相交叉,随意性极大。而辛某所说各级党组织,虽与官府确有互相制约之效,却又是各司其职。官府只管日常行政,政党机构除负责与西洋政党类似事务外,更应注重向民众宣传本党及其主张,如此便需要降低党员门槛,将其由精英俱乐部,变为古时孝廉一般,但却有纪律约束与党内培养教育。一旦政党掌握人事,人人须先入党方有更多机会从政,便可凝聚人心。”</p>

    “组党治国正是敏宁一直尽力实现之事,然今日听完先生一席话,方才知道还有漫漫长路。”敏宁从炕上站起,谨身一躬,“还望先生助我完成父皇遗愿,也助东夏早日回归康宁!”</p>

    “义不容辞,殿下又何须行此大礼!”辛苛笑道,“不过,既然殿下要听辛某谋划,则须依辛某三条。”</p>

    “先生请讲。”</p>

    辛苛顿了顿,说道:“其一,辛某不入官身,不掌实权,否则牵绊过多,即便客观建言,殿下亦会犹豫;其二,一切待遇按法度行事,切不可以殿下或他人喜好改变;其三,辛某建言,仅供殿下参考,若要形成决议,还须依法度讨论并通过,但殿下不必担心,既是辛某谋划,定会负责到底!”</p>

    “先生崇尚法治,竟是率先垂范,曹某佩服之至!”曹永浜也向这位头发花白的中年士子致敬。</p>

    “一切不难。”敏宁微笑道,“待我方办理手续完毕,便接先生一家到龙丘,若不满意,先生随时可以离开。”</p>

    “殿下这就见外了!”辛苛正色道,“辛某一生治学,不为功名利禄,只求抱负得以施展,只要没有倒行逆施令辛某忍无可忍之时,辛某自会伴随左右。至于老妻,也是安于贫贱多年,又怎会在乎那点财货权位?”</p>

    “如此敏宁便先谢过了!”公主正要继续,突然院外响起急促的敲门声。</p>

    “何事?”跑到门口的曹永浜见来人虽穿着便装,面目间却透着军人的干练,便知道是使馆中的武官。</p>

    “这是末将证件,”那人掏出一个皮质小本给曹永浜验看,“使馆刚收到龙丘快马传来的紧急军情,请将军转呈殿下!”</p>

    “终究还是来了。”接过军官手中报告的敏宁脸上迅速闪过一丝波澜。</p>

    “若鄙人没有猜错,当是共和国与诺伦其中一家,而诺伦陆军新败,且诺军正在浪心城以东200里处,故应当是后者有异动。”辛苛说道。</p>

    “先生神机妙算!”敏宁点头,“诺伦人不甘失败,趁浪心城空虚,又调遣舰队将其封锁,诺国都城陷落就在旦夕!”</p>

    “殿下若要重塑帝国盟主之威,则必须出手援救诺人。”辛苛语气十分坚定,“这算是辛某为殿下所出第一策,也是殿下在诸侯及东夏民众中立威之第一战。”</p>

    “先生所言极是,”敏宁说道,“先前四面围攻,不过是诸侯内战。更何况,此番交战乃是在海上,更是我帝国海军扩大后第一战,若要必胜,则当细细谋划。”</p>

    “辛某杂学,对兵家只能说略知一二,不过,此战若要获胜,关键则在八个字:避实就虚,攻其必救!”辛苛压低了声音。</p>

    “愿闻其详!”敏宁与曹永浜异口同声地问道。</p>

    传令的参谋将屋门紧闭,不过,三人只谈了一顿饭功夫,便见公主和曹永浜辞别辛苛匆匆离去……</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