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共和国军事委员会商定北伐大计之后,各路人马便迅速而隐秘开展着准备工作。当然,对于整个东夏而言,这场即将到来的南北大战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秘密可言——自从去年底天下围攻开始,共和国控区内的训练营、校场甚至学校操场、城市广场,都挤满了手持步枪或是长矛或整齐或笨拙进行着操练的共和军士兵。在联盟这个最大也最危险的对手面前,一切的党派纷争和利益纠葛仿佛都在转瞬间退避三舍,或许还没有人能够意识到,原本君主与君主,军队与军队之间的战争,在不经意间,已经变成了一场全体民众全力以赴的大事。</p>

    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这边已经是众志成城了,你在那边,又准备得如何?祖皓看着新兵们在老兵的教导下夜以继日训练的架势,不由得望向了北方。不到半年之内,他麾下不到一师的无主孤军,已经扩编成了齐装满员的正规步兵军,由于这个番号为22的军为委任制部队,因此新加入的士兵多是汉国公领地子民。虽说战斗力比不得原先从各地遴选精壮组建的汉国卫队(共和卫队),却也算得上忠诚可靠,再加上曹永浜所主导的新军制已经深入共和与联盟两军骨髓,故而无论征召制或委任制,都可在更短对时间内形成足够的战力。</p>

    “报告!军部急件!”一骑快马在训练场边缘划出优美的弧线,信使在马上高喊一声后,便麻利地跳下站稳。</p>

    闻声而来的祖皓接过信件,用匕首撬开蜡封,火炬般的目光细细斟酌每字每句后,转头对身后的参谋长薄颍昌说道:“停止操练,全军回营,准备明日开拔。”</p>

    “计划自是好做,不过,我军若是要一路北上,到森国怕是正值雨季,可这毡布雨具却一直不齐备,铺路架桥所用木材石料亦是缺乏,将军可否请军部或汉国公调配?”中等身材,浓眉深目的参谋长出身贵族世家,军服佩饰、举手投足,与他所制定的行军作战计划一样地一丝不苟。虽然他的出现,使得个头不高又极为精瘦壮实的祖皓显得如侍卫一般,但也的确为这个从未指挥过如此众多兵力的年轻将领免除了诸多日常事务的烦扰。</p>

    这个没有什么派性背景,在政变后被王睿以明升暗降的方式从帝都警备司令这一要职上打发掉的薄颍昌被唐铭弈请来担任22军参谋长,也被祖皓认为是一招妙棋:任用此人,会被视为汉国公利益均沾的姿态,借此便可拉拢许多正在观望的老世族;同时,由于薄本人的遭遇,对于那些革命之后保持中立,埋头做事或默不作声者,这种接纳也相当于张开双臂,为势单力孤的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庇护。如此安排,不但可得一员大将,更能赢得大片人心。而汉国公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不过是必须更为小心与军部和党部周旋,同时竭尽全力继续壮大自身势力而已。</p>

    “着你部即刻北上,5日内到达集结地,配合国军主力攻占骏崖城,完成此任务后,全军往恭县驻扎,等待军政部进一步指令。此令。共和国政府军政部 部长 王睿”</p>

    摩挲着洁白的信纸,祖皓的心中却泛起了层层云雾。</p>

    当舒适的春意随着天气的逐渐闷热而远离龙丘的时候,这座烟雾笼罩的城市依旧没有丝毫的清新。自廉氏当国来便永不熄灭的炉火,代表着兴盛繁荣的工业与技术。虽说雾霾弥漫的天空惹得家家门窗紧闭,人人全身包裹,东夏首屈一指的工业,却仍旧是普人引以为豪的支柱。毕竟当时的国人,生活还未好到可以只要青山绿水,却丢弃工业带来的一切&#25991明成果,而林立的烟囱,滚滚的黑烟,在那个时代,则是国力当之无愧的象征。</p>

    不过,这一切的最高领导者,也是唐铭铮法治及工业化的继承人,帝国公主唐敏宁,却被烟霾逼得只好继续蜷缩在四季恒温的玻璃温室之中。每日除了趁清晨工厂未及开工之时外出散步外,多数时间都在那个绘满玫瑰的房间里理事办公。偶尔能稍稍从&#25991山会海中解脱,也必须马不停蹄地视察工厂、农庄、军营或是学校,有时候早出晚归躺在回程的马车上,还会对时时伴随身边的曹永浜如喃喃自语般低吟:“怎么活就能找上我这么个懒人……”</p>

    “你自己说的,人自出生起,就在为自己与生俱来的一切付账啊。”这位办公厅主任总是如此回答。</p>

    “这潞国人真是锱铢必较!”一日从丹坡谈判归来,敏宁倚靠着马车的座椅对曹永浜抱怨道,“我联盟不要他黄祈康赔款割地也就罢了,他反倒敢驳回我方使用统一货币结算,协定关税的提案!”</p>

    “潞国重商,这两条关系经济自主,他们自然不会松口。再说了,这潞军虽伤亡惨重,还折了上将军诸葛胜,其土地人口交通线路却没有丝毫损失,单单这点,便是丧师失地的照国所无法比拟的。”曹永浜轻轻为公主挥动着扇子,嘴里也不住宽慰道,“不过这潞国人虽说嘴硬,却着实给联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今天达成意向的那笔军火订单,就足以让普森两国工厂忙碌数月了吧?”</p>

    “数月太短,如今共和军北上迫在眉睫,哪来的闲工夫给他这个作壁上观的土皇帝生产军备?”敏宁有气无力地揶揄着。</p>

    “我看未必。”曹永浜回道,“此事关系多方,利润丰厚,要想拖延交货,恐怕阻力不小吧?”</p>

    “也罢!国库财源有限,开销又与日俱增,适当开源也算合情合理吧。”敏宁闭目叹息,“铁路方面,希望岐国人不要再节外生枝了。”</p>

    公主所说的岐国铁路,便是与岐国商定的议和条件:联盟放弃一切赔偿要求,双边贸易也维持现状,唯一的条件,便是岐国方面必须在岐国境内修筑一条从南部边境开始,经过首都直达岐照边境的铁路。轨道交通乃是近年来方才兴起于西洋的技术,在大陆战争期间,为抵消布雷塔尼亚的海上优势,大陆帝国科学家利用矿井轨道的原理,先是将马车车轮改造为可在铁轨上行驶,而后干脆摒弃马匹,直接制造蒸汽机推动的车头拖曳车厢。经过几年战争实践,铁路修筑及机车运用日臻成熟,铁路网也逐渐覆盖西洋大陆各个角落。东方人得以掌握这项新颖便利的技术,还是要归功于唐铭铮选派前往大陆帝国的留学生。最早一批接触铁道技术的,是陆大以工兵学员身份外派者,他们不但在学校中学习了蒸汽机车的基本原理及制造技巧,还作为见习工程师参与了部分机车的建造或铁路的铺设。对于这些只见过马车的东方人而言,轰鸣中冒着蒸汽的机车,代表了工业&#25991明与时代的进步。由于东夏人最早将蒸汽轮船称为“火轮船”,因此这种同样原理驱动的车辆,便以“火轮车”之名在留学生中传开。不过,对这些早早接触科技前沿的幸运儿来说,时代的车轮,永远比任何交通工具运转得都要快速。当第一批陆大生学成归来时,东夏早已是天崩地裂,江山易主。唐铭铮“筑得铁路十万里,敢叫东夏换新颜”的梦想,也随着他的死而被长久搁置。</p>

    此番敏宁宁可放弃优厚条约及赔偿却对岐国铁路志在必得,与其说是为圆亡父未尽之事业,不如说是出于战略考量:由于潞国依旧明面中立,暗地与共和党人藕断丝连,加上中南半岛的丢失,联盟不得不在相对安全的区域重新开辟一条通往南洋和辛德拉的交通线。地处偏远西部,易守难攻又相对中立的岐国,便成了目前位置最好的选择。而岐国南北走向地势平坦,筑路难度不大,因此只要该国倾尽全力,一两年内定能够建成通车。如此一来,只要继续加强对照国的控制,联盟的战略环境,便会大大改观,东夏与西域和辛德拉之间的贸易物流,自然也会水涨船高。</p>

    更何况,岐国国力有限,即便有足够人力财力,也缺乏相应的工程师与设计人员,而当年绝大多数在西洋学习铁道工程或车辆制造维修的学子,在归国后都投向了他们认为更具工业潜力的联盟。因此,联盟得以包揽筑路造车的一系列订单合同,并被允许经营维护这条道路,为期50年。</p>

    不过,为了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占据优势,则必须在龙丘到涌川修建另一条铁路用于兵员及物资输送。这段距离虽只有不到400公里,却一直因资金缺乏而进展缓慢。而自战争爆发,联盟大量资金储备用于兵器生产及物资采购,所能拨出的余款极其有限,这也是联盟内部以更优惠的和谈条件促成潞国军火订单呼声日渐高涨的根本原因。</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