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二十三章 The Die is Cas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子夜已过,静静的涌川河仍旧在默默地流淌,皎白的月光轻轻地印在漆黑中透着晶莹的河水上。万籁俱寂的树林、草地与河川,仿佛在用这种几乎令人窒息的安静,无声地抗议着那几乎永不停歇的炮声。</p>

    钢铁擦破空气发出尖利的呼啸,如同盘旋腐尸之上的秃鹫发出的恐怖嚎叫一般,搅得战壕里蜷缩成一团的共和军士兵们无法安歇。虽然他们知道,友军同样接连不断的冷炮也让对面战壕里的敌军不得安宁,但整整四日伤亡惨重却无功而返的突击,已经让即使最满怀憧憬的青年,也对誓师大会上共和高层的豪言壮语产生了怀疑。</p>

    与整日在焦虑中煎熬的普通士兵不同,身为高级军官的祖皓似乎对外围如鼓点般不规则地搅扰着睡眠的炮声充耳不闻。检查过转移阵地而来的安氏炮之后,他便将安保工作交给了政保主任,径自回到军司令部所在掩体中就寝。这些新到的布雷塔尼亚火炮虽然极为金贵,但身为一军主官,却不需要事无巨细,更何况,对比武器的安全,当前的形势或许才是身为少将军长的他所需要细细思量的。</p>

    作为北伐战略的制定者,无论军部还是党部,似乎都已经被安氏炮的到来冲昏了头脑。多数共和国将领或是高官认为,只要有了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火炮,原本在装备和兵力上都居于劣势的共和军完全可以一路平推,借助火力优势攻城拔地,直捣龙丘。毕竟这种由布雷塔尼亚安德朗兵工厂生产的利器,无论他国如何评估其威胁与先进性,似乎都不见过分。与传统火炮不同,安氏炮率先采用了后膛装弹、无烟火药和撞针击发这几种当时被视为天方夜谭的技术,这样不但使得以往漫长而复杂的装填和清理炮膛两个步骤变得简单快捷,也令到火炮能够使用更长的身管和更大的口径,如此一来,无论威力还是精度,安氏炮都要比旧式前装炮高出了数倍。</p>

    正是这两组八门新型中口径(20磅)安氏炮,给了共和军突破联盟军防线的信心。这几日的进攻虽然进展缓慢,但原本数量数倍于己的联盟炮兵,却被这区区八门安氏炮死死压制,根本无法对冲锋的共和士兵造成有效杀伤,很多联盟火炮甚至刚一露头,就会有数发准确而致命的炮弹落在自己的头上。</p>

    可是,祖皓对于共和军的攻坚能力却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首先,联盟炮兵虽说在近几日来损失惨重,被共和军压得东躲西藏,擅长拼刺的联盟步兵却着实给蜂拥而来的共和军带来的巨大的杀伤。往往炮兵好容易带来的战果,却被对手一个反冲锋所化解。对面担任总指挥的徐公若对于防守极为独到和老练,他没有将主要兵力布置在一线阵地,而是隐藏在共和军炮火难以覆盖的二线掩体之中,待到对手前进至一线,二线步兵便沿着交通壕蜂拥而出,在挥舞着宽刃战刀的暮林步兵带领下,以白刃格斗这种极为古老而残酷的战术将共和军赶回了本阵。其次,共和军虽说在短时间内扩军超过一倍,但无论新招募的正规军还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党军,都缺乏联盟士兵那样的凶猛与顽强,正规军往往认为自己拿钱办事,不必如此拼命;青年军虽然初上战场颇有些奋不顾身,但由于多数生于安逸,真正经历战场的残酷和血腥极为容易惊慌失措,加之战场纪律不严,赏罚不明,因而很难如联盟般迅速形成战力。</p>

    第三也是最为致命的一点,就是补给的困难。虽说国府不惜代价乃至强迫囚犯修通了西京畿险峻的官道,每日前线部队所能得到的物资仍旧极其有限,粮食与普通弹药尚能勉强应付,共和军引以为破敌利器的安氏炮,却已经面临断顿熄火的危险:由于该型火炮采用的炮弹目前只有布雷塔尼亚能够生产,故而前线这八门火炮发挥威力便受到了限制。短短四天时间,共和军所携带的两个基数炮弹就已经打完了一个,也就是说,每门火炮所能分到的炮弹,仅剩余25发。几日零敲碎打的战斗已是如此,若是双方中任何一方发起大规模攻击,这样捉襟见肘的弹药储备,恐怕会被烈火一般蔓延的战斗所迅速吞噬。</p>

    或许,这就是为何布雷塔尼亚人居然破天荒地答应将自用尚且不足的安氏炮以优惠价格卖给共和国的原因。祖皓对于西洋军火商的手段已是渐渐清楚,且不说东夏当今规模空前的冲突能够为新式武器提供广阔的实验场地与无穷的机会,单是出售弹药一项的收入,弥补武器本身降价的亏损也是绰绰有余。一旦共和军尝到了新式火炮的甜头,数额庞大的武器弹药订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p>

    只是,下一批火炮与炮弹运抵东夏,最快也是三四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要用这有限的炮弹完成鲁赫制定的那个风险巨大的计划,共和军各级的指挥官,恐怕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吧?无解之下,祖皓渐渐放弃了思索,缓缓地进入了梦乡。</p>

    翌日清晨,起床号刚刚吹过一遍,梳洗完毕的祖皓接过勤务兵送来的早餐。多年军旅生活,他对与食物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能迅速吃完并足够一早上的消耗,种类和口味都无可厚非。</p>

    年轻的少将刚刚把咸干酪夹进面饼之中,用餐便被掩体外急切的脚步声打断。隔着木门就能听到值班参谋整理着装的声音,显然,突发事态并没有让这名忠于职守的军官忘记觐见长官的礼节与条令。</p>

    “将军,前指急令,请将军到指挥部开会。”值班参谋按部就班地立正敬礼,而后将手中的&#25991件交给祖皓。</p>

    “紧急会议无需换装,你立刻通知薄将军,叫他取消原有攻击计划,全军待命。”祖皓猜测,前线指挥部在全军未吃完早饭前就召集各军主官,定然是战役计划有重大变更,于是边吩咐值班参谋通知薄颍昌做好准备,边匆匆就着豆浆吃完早餐。</p>

    前线指挥部位于共和军战线中心的一座村庄内,是戴宇锋和蔡正&#25991两名前线统帅的驻地,沿着壕沟到达安全区的驿站后,骑马只需一刻钟便能够到达。然而即便如此贴近前沿,指挥部依旧是戒备森严,负责警卫任务的党军与中央军直属队混杂布置,工事林立,军犬逡巡。骑着战马的祖皓甚至在进入村口便被卫兵拦下检查证件,但他对此却不以为意,毕竟南部森林中活动的数万联盟军仍旧来去无踪,一夜歼灭两个整师的战力也使得任何将领都必须时刻防备。更何况,广阔的战线,有限的兵力,就如同一张布满破洞的渔网一般,给渗透和破袭的小分队提供了无数战机。</p>

    由党军和中央军组成的联合前线指挥部就设在村中的祠堂里,基于国府作出的“鞠安坐镇骏崖行营,总览北伐军政要务”这一极为诡异的人事安排,使得前线指挥部并没有作为最高长官统帅两个兵团十数万人马的将领,因而共和国采取的也是与联盟类似的集体决策制度。以两个兵团司令戴宇锋和蔡正&#25991,加上拥有中央党部特派员身份的新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艾峥岩,三人组成前敌指挥委员会,共同决定战役相关事宜。</p>

    “从最近所得情报分析,皇党似乎未在前沿部署主力。不但炮火密度无法与二十万大军所应有的水平相媲美,反冲击和前沿兵力布置也略显单薄”见众将坐定,负责情报与政治工作的艾峥岩便讲起了自己的本职,这个未到四十便以谢顶的高瘦中年人并不为共和国的将领们熟知,甚至许多早年追随钟兰桥在海外从事共和革命活动的元老骨干,也对此人印象不深,不多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他海外士官学校的留学背景和共和党早期保卫与特务工作组织的工作经历,至于大统领为何选择他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党内军内也都没有统一的看法。</p>

    “所以,我估计,”艾峥岩接着说道,“敌军很有可能是以涌川为诱饵,吸引我军集中攻击,而后借道永泰,截断我军退路,最终将我前进主力围而歼之。”</p>

    “这一问题,自我方获知兰军已撤出永泰后便已有所考虑。”戴宇锋对艾峥岩的观点并不感到新鲜,“故我军在季山部署两个军,又将一个军沿交通线展开,即便敌军经永泰攻打季山,我军也可迅速收缩防守。”</p>

    “那么,在我军后方隐蔽的敌军呢?一旦到了关键时刻,数万兵力可是能对战局产生致命影响的。”秃顶的特派员对老校长的自信似乎不大放心。</p>

    蔡正&#25991补充道:“据我和戴校长判断,这股敌军将来的动向,存在两种可能,一是趁机偷袭莱州城,切断我军补给线与退路;二是借助森林掩护,从侧后配合正面敌军攻破我军防线。但从当前局势分析,后者可能性要远小于前者。”</p>

    “这是自然,因此我军作战计划,需进行适当调整。”艾峥岩不紧不慢地说道,“如果推断无误,敌军应已分为三股,一股在正面阻击我军,一股隐蔽于森国南部森林之中,伺机打击我军,最后一股很可能为其主力,绕道永泰占领季山,最终包围我军前进兵团。”</p>

    “那以特派员高见,我军应先打哪路呢?”刘玉龙颇有些轻蔑地问道。</p>

    “自然是威胁最大的一路。”对于刘玉龙的傲慢,艾峥岩似乎没有放在心上,“诸位,季山为我必救之地,皇党集中主力攻之,其用意不在攻城,而在打援。众所周知,季山仅有南北两口可供出入,若从南口攻击,则必进入维国,因此,攻打季山,实为将战火烧至我方控区。当下双方在北线已呈胶着,皇党应该清楚,我军兵力分散,很难突破涌川防线,进入维国,不但可以探明我如此部署的真实意图,也可随机应变,若攻击顺利,则一举拿下季山,彻底困住我前线部队;若攻击不利,则进入维国,利用其经营多年所留下的根基,重新夺回这一战略与经济要地。”</p>

    “维国虽被我方占领,当地民众却多忠于皇党,此一优势,令其来去自如,的确难以应付。”祖皓说道,“状况不容乐观,特派员召我等前来,可有良策应对?”</p>

    “简而言之,鼓瑟吹笙,各跟各调。”秃顶的特派员冷冷一笑,“就大局而言,敌在外线,如围棋布子,已是占据大势。然则下棋做势,环环相扣,稍有疏忽,则满盘皆输。因此,敌之软肋,正在前方。”</p>

    蔡正&#25991皱了皱眉头:“即使特派员判断不错,前方敌军并非主力,我军全力突破自是不难,然则皇党敢于以少量兵力守卫其心腹命门,自是已留有后招。在出征前,不正是党部情报,称有约10万兵士在后方训练,近期内可开赴前线?如今自誓师起已过将近一月,我军兵力有些,突破敌防线至少需要半月时间,届时敌后续兵马开到,我方又当如何?”</p>

    “蔡将军对艾某的计划似乎所有误解。”艾峥岩没有被蔡正&#25991的反驳所影响,“既国府早有成策,我前线各兵团自不可莽撞行事。突破前方,目的乃是避实就虚。皇党虽说正面兵力不弱,东线却极为空虚。登曲及整个永泰仅有少量兵力驻防,我军一旦突破成功,则可迅速东进占领登曲,进而控制永泰,彻底切断敌迂回部队之后勤补给,令其不战自溃。”</p>

    “计划相当巧妙,”片刻的安静之后,祖皓小心翼翼的打破了沉默,“袭占永泰,自可断敌后路,但我方战线过长,又无其他补给来源,若敌军也断我后路,那岂不弄巧成拙?”</p>

    艾峥岩说道:“事实上,正如我军突破正面不为歼敌,攻占永泰也不为消灭其迂回兵团。只要能减轻季山所面临的压力,则大局可定。更何况,皇党主力绕道维国这一消息,乃是兰国人暗中透露,想必其中也颇费了番周折。不过诸位放心,我已派人与兰国方面接洽,若我军后路断绝,则兰国会为我提供补给,条件是战后换回其被迫放弃的永泰。而若援助皇党,则其一无所获。既无后顾之忧,我方何不放手一搏?”</p>

    这或许是众将所未曾想到的,虽说不愿承认,但眼前这个阴郁而又被传为极其多疑的中年人,总能够想到许多战场之外的手段用以获取胜利。这种老道而毒辣的风格,是敏宁这样聪明有余但阅历不足者所难以比肩的。此时此刻,祖皓的心里,甚至莫名地泛出阵阵担心,他对于敏宁这个从小一起读书和长大的妹妹究竟会如何应对没有任何信心。不过转念一想,无论艾峥岩的计划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这番智斗所带来的经历,将是对如敏宁这样年轻而身居高位者最好的磨炼。</p>

    会谈很快形成决议,即便多少带着疑惑,众将也必须尽快赶回营中,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好准备。此时的天空,原本如烧红的铁球般滚烫但却有些暗淡的朝阳已经缓缓爬上当空,炽烈的火焰散发出金色的光芒。没有人知道,这场规模空前的决战,能否如同共和国国旗那徐徐升起的旭日一样,最终为昏暗的东夏大陆带来灿烂的光明。</p>

    The die is cast…祖皓心中默念着西洋戏剧《西瑟尔大帝》中的名句,跨上战马,飞一般掠过齐膝的长草,身影渐渐模糊在太阳照耀的一片金色之中……</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