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三章 金钱帝国(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宴会的成功并没有给自治联盟带来太多显而易见的好处,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内,各地不断报告民众示威乃至暴动的消息,国内物价也在急速上涨,很多地方开始拒收联盟的纸币,而投入市场的布雷塔尼亚货币,更是被人们迅速兑换成真金白银储存了起来。囤积粮食、棉花、茶叶、砂糖和咖啡等商品的行为愈演愈烈,很多商船甚至刚到港口,搭载的货物就被抢购一空。</p>

    就在黑市上联盟纸币兑换银币的比例降到3.7:1的报告递交给联盟高层的时候,外交部的一则不起眼的通告也送到了值班的曹永浜手上。</p>

    “各位大人!那边……成功了!”曹永浜顾不得礼节,径自冲入会议室,高声打断了委员们的讨论。</p>

    “是吗?我看看!”没有任何怪罪的意思,敏宁一把抢过报告。</p>

    “是不是奇克里的革命成功了?”林怀衷询问。</p>

    “对!胜利了!”</p>

    “好了,收网的时候到了……”林怀衷舒了一口气。</p>

    半个月之后,一则告示在东远公司控制的贸易行门口贴出:“本商行及所属零售分号提供各种低价商品,并保证价格及供货稳定。”</p>

    与此同时,联邦银行公告:放开金属货币兑换,所有持联盟储备券(即纸币)者,皆可以官价无限量兑换铜币。</p>

    消息一出,顿时在国内外引发了轩然大波,银行和东远公司的商号、店铺被蜂拥而至的民众包围,所有人都换到了称心如意的物品——有贵金属,有大米、玉米、肉类、棉布、煤炭、砂糖、烟草和咖啡。但是每个走出门口的人,除了那张心满意足的脸,却没有对商品的来源提出任何问题。</p>

    普通人不会关注这些物品来自何方,但囤积商品的投机分子,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不得不接受这个被天降神兵般突然砸向市场的海量货物打得血本无归的结局。</p>

    这些东西,包括金银铜等铸币金属在内,都来自遥远的新大陆。在西方大陆的战争结束后,原本依靠出口勉强维持的新大陆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量过剩的产品被销毁甚至倒入大海。这使得很多为躲避战乱逃亡这片乐土的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无情:他们扩大生产的努力为自己挖好了坟墓,物产丰富的土地带来的却是收获后的无奈。很多因为战争海量的需求而急速扩充的产量,在战争之后失去了销路,而布雷塔尼亚为首的列强又压低了原料价格,抬高了工业品的价位,导致贫穷和萧条在新大陆的蔓延。</p>

    而正是自治联盟庞大的采购清单拯救了这些生产者,从农村到矿山,从海洋到森林,出手大方的联盟贸易代表买下了大宗的物产,甚至预订了后几年的货物,并且都是对方能接受的稳定价格。不认为后几年价格会上涨的货主们都爽快地签订了销售协议,而他们拿到手中的,却是可以用于购买西洋紧俏商品的布雷塔尼亚纸币。</p>

    对于那些盛产金银的国家来说,充足的贵金属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命运,因为他们往往需要用比大陆国家多一半甚至数倍的价格购买工业品;甚至于在交易之时,精明的布雷塔尼亚商人会以需要提炼和加工为由,将金银按照原材料的标准估价,这一加一减,导致贵金属生产国的利润被大幅压缩。而联盟的采购官员,却开出了令对方大跌眼镜的报价。</p>

    此外,对于缺乏货币的国家,林怀衷则指示贸易代表或是商团会员可以以易货贸易的形式用该国特产交换各种工业品,不但价格合理,甚至某些大宗交易还可以分期支付。当然除去已经不菲的利润,在盛产贵金属的国家,联盟还获得了如同诺伦国一样协定价格购买金银的报答。</p>

    至于发生在新大陆南端盛产铜矿的奇克里的革命,则是敏宁的杰作。这个国家的铜被布雷塔尼亚资本垄断,在战争之后供过于求导致了萧条。而控制国家的后台老板却怂恿统治者降低矿工工资,压低铜价以维持利润。趁着该国生民倒悬,敏宁利用从西洋各国购入的大量过剩军火武装当地反抗军,装备精良的后者很快击败了本就不堪一击的统治者,新政权投桃报李,除了允许联盟入股铜矿,还同意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积压的铜矿石。这一举动不但在经济上大大缓解了联盟铸造低价值货币的困难,也具有相当的战略意义和政治影响:与其他列强不同,作为新晋玩家的东夏自治联盟从不直接占据他国领土,而是通过签订大宗交易协议、提供经济援助和贷款等方式,扶持对自己友好的势力执掌政权。同时,通过一步步密切与各国的经济纽带,使其形成对联盟的伙伴甚至依赖关系,这样无论该国政局如何变化,政权如何更替,对联盟在该国的利益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p>

    “对普通百姓来说,原本接受银币就是因为银价低廉而铜价较高,但实际生活中银的面值过高,使用不便,因此很多地方还有使用碎银的习惯。而大量铜币的涌入,使得民众不再担心手中纸币贬值,日常交易得到保障。”局势基本稳定后的理事会议上,江正源正在作情况汇报之后的总结。</p>

    “这次两边都在赌博,只不过殿下洞悉了财富的本质,因此略胜一筹。”林怀衷不由得称赞敏宁,“利用在西洋各国购买奢侈品和工业品,看起来是帮助布雷塔尼亚确立他们货币的地位,其实是让各国接受了我们手上用来交换的筹码。货币只要能兑换商品,即使形式上只是一片叶子,它也是有价的。殿下正是抓住了这点,同时利用战争结束后的大萧条,保证了经济的稳定。”</p>

    “其实储备大量商品这个父皇在时就有计划,但朝野阻力太大,很多人害怕手中没了金银,心中不安。其实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财富的储备不见得非得是金银珠宝,那些都是富贵之时的玩物。如果生活都无法保证,还要它们作甚?洋人不打仗所以生产需求少,赚不了钱就全拿来冒险,我们自然要见招拆招。”</p>

    “这次我们之所以能胜,还是利用了工业品和原料之间的差价,还有就是西洋各国需求的萎缩。现在倒好,各种物资即使再次动员也不愁供应。”多日的忙碌之后,江正源终于轻松下来,“就是苦了国内外那些投机商,因为兑换金银需要支付10%的手续费,而且民间存银的价格也一再上涨,铜币一入市,银币等于变相贬值了,这泽林斯基亏损巨大。囤积大宗商品的吃亏更大,价格几乎是一夜之间暴跌,很多破产的商人自杀或者逃亡,剩下的不得不贱价出售他们的存货。同时我们握着充足的供应,等于还掌握了定价权。”</p>

    “不过这次事件我们还是要引以为戒。”敏宁知道现在不是庆祝的时候,“西洋列强还有强大的实力,这次只是因为他们的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而且赌博有点疯狂。如果他们卷土重来,恐怕不是这样的结局。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监管经济的体系,像前三年放任自流的快速发展当然最好,但这次危机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我专门读了一些西洋的经济著作,有些学者似乎主张进行必要的管制。所以我们应该成立相应的部门,不需要精细到生产多少,定价几何,只要抓住那些关系重大的商品价格稳定,必要的时候知道动用储备和各种手段稳定物价和经济。我看就由江大人负责推荐人选吧。”</p>

    “这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我这边抽不开身,把对外贸易从外务部分离的事情还需要具体负责。”林怀衷知道敏宁的另一个意图是把他对经济工作的控制权拆分开来,变为商贸和工农业两部分。然而,由于帝国旧制规定皇帝为全部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因此唐铭铮主政维国期间和北方战争之后,大量土地都以皇家产业的名义归财政部打理,联盟成立后,为稳定北方,于是将这些土地宣布为国有化,连同新政时期建立的大量官办企业,使得联盟拥有了数量巨大的国有资产。</p>

    表面上看,唐敏宁放弃了从唐铭铮手中自然继承的巨额遗产,但却因此织就了一张林怀衷或是商团练字般签出支票都无法建立的关系网。将官办企业明确立为国有,不但可以示好于行政官员和普通民众,也是为了土地的国有化铺路。毕竟公主大可以以皇储的身份,将这些本就属于皇家财产的土地据为己有,但东夏与西洋土地制度的最大区别,在于皇帝只会赋予封臣治权,土地可随时收回,如此便能保证权力的高度集中。因此若土地私有的先例一开,则上行下效,纷纷强调私产不可侵犯。届时,不但官府原本超脱的地位荡然无存,其掌控大局的能力也会受到削弱。因此,坚持土地国有便成了官府制衡利益集团的最佳砝码。</p>

    林怀衷对于大局可谓再清楚不过。他不会顶着舆论压力去争取这个能对经济走向起举足轻重作用的新机构,相反,他还必须说服商团其他寡头接受这种官督商办的新经济体制。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力量永远来自人心向背,而这种需求各异,千变万化的特殊商品,单单依靠财货收买,是永远无法确定和稳固的。因为商人所求,无外乎利益的最大化,这便与新委员会维持战略物资供应和经济安全这一设立初衷相违背。更有甚者,联盟辖区内的官吏、贵族与民众,都会将商团视为借助政治权力侵吞其利益的蛀虫。与其这样贪图眼前利益招来大祸,不如先专注于方兴未艾的北方各地工商业建设,待羽翼丰满之后,再图进取。</p>

    只有工商业上先向西洋靠拢,政治制度方才有彻底西学东渐的可能。林怀衷看着满屋旧制度下成长和扎根的权贵,心中的构想渐渐成形。对!时机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