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苍山残阳之红军岁月

正文 第22章 开会议 中央局决议向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董振堂给刘永义打来电话。</p>

    “你给军委的&#25991章军委答复了,军委说你的建议很好,军委打算采纳。军委已经成立了一个部门,准备模仿苏联的勋章制度,建立红军的勋章制度。”</p>

    “不是我的建议,是我们的建议,董军长先提的,哈哈哈哈,对了,干嘛模仿苏联?苏联的勋章制度不完善,应当模仿德国日本的,德国日本的才完善。”</p>

    “德国日本是帝国主义国家,怎么能模仿他们呢?你呀,政治课白上了。”</p>

    “说的是,说的是,哈哈哈哈,我的‘赣州团’呢?”</p>

    “‘赣州团’没戏了,军委说,以前的就算了,以后的才授予勋章。”</p>

    “以前的就算了?那就是说,‘赖村营’也黄了?”</p>

    “是呀,不过没事,你再立功就是了,要快点立,争取又抢个头名,成为全军第一个得集体勋章和个人勋章的。”</p>

    “好,好,再立功,快点立。”刘永义颇为不快地放下电话。</p>

    为了提高官兵的&#25991化水平,关秋红搞起了一个“识字运动”,她的识字方法很巧妙,把汉语常用的八百个字写成一百多条标语,以连为单位把标语发到每个官兵手中,每个官兵负责记标语上的字,记熟后再相互教育。</p>

    下午,刘永义去操场看官兵操练,休息的时候,两个士兵找上了他,他们拿出两块小木板,要刘永义教他们小木板上的字。</p>

    “这个板是‘打倒’,那个板是‘蒋介石’,‘打倒蒋介石’!”</p>

    “我们知道板上的字是‘打倒蒋介石’,可是,五个字分开来是什么意思?”</p>

    刘永义把五个字的意思说了一遍。</p>

    “不是一人一条标语吗,怎么你们是半条标语?”介绍了五个字的意思后,刘永义问道。</p>

    “我们兄弟笨些,不敢一次学太多字,所以只跟关政委要了半条标语。”</p>

    “哦,这样,哈哈,你亏了,他是‘打倒’,你是‘蒋介石’,他总‘打倒’你。”</p>

    “没事,我赶紧把标语上的字认了,再跟他换过来,那时,就是我‘打倒’他了。”</p>

    “说的是,说的是,嘿,这样做反而更好,拿了‘蒋介石’的人,他可要努力认字了,不然,他就要被人‘打倒’了,被人打倒的滋味可是不好受的呀,哈哈哈哈。”</p>

    就在这时,旁边走过来了杜成财,他也是向刘永义问字的,他一人拿出了两块小木板。</p>

    “‘革命到底’,‘打土豪分田地’。”刘永义读道。</p>

    “这十个字分开来是什么意思?”</p>

    刘永义又把十个字的意思说了一遍。</p>

    “哈哈,成财,贪多嚼不烂了吧,我们兄弟,两个人才拿一条标语,你倒好,一个人拿两条标语,真以为你一个顶我们四个?”</p>

    “他呀,根本就是逞能,在关政委面前逞能。”</p>

    “这不是逞能,我就是能学那么多。”</p>

    “就是能学这么多?哼,等关政委考试的时候比比看,看谁记的标语多。”</p>

    “对,看谁记的标语多,到时可是要评识字模范的,这个识字模范呀,肯定归我们哥俩。”</p>

    “比就比,谁怕谁呀,告诉你们,这个识字模范,肯定归我。”杜成财并不示弱。</p>

    休息的时间结束了,官兵们又开始操练。</p>

    刘永义找到了关秋红。</p>

    “关政委,你这个认字方法真好,既让士兵学习了&#25991化,又给士兵做了政治教育。”</p>

    “这不是我的方法,这是别人的方法,这个方法早就有了,我来之前就有了。”</p>

    “我提一条改进意见,以后到了白区,我们把写标语的工作交给士兵去做,谁记了什么标语,谁就负责写这条标语。”</p>

    “这个方法也早就有了,我们一直这么干的,实际上呀,白区里的很多标语都是我们士兵写的,政工人员写的只是少数。”</p>

    “哦,是这样,我说红军的标语怎么这么多呢,哈哈哈哈。”</p>

    16日上午,师长打来电话,叫刘永义和李仕勋立即赴军部开会,五军团要出发去福建作战。</p>

    刘永义叫上李仕勋,他们骑上马,向军部飞驰而去。</p>

    赣州战役后,红军主力退回苏区整编补充,3月中旬,苏区中央局在赣州东北的江口圩举行会议,讨论红军今后的行动方向和作战安排,会上,中央局成员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意见分歧。</p>

    毛泽东认为,红军向外发展,向北没有多少发展余地,国民党的“剿匪”大本营就设在南昌,那里的敌人实力很强,向南则要跟陈济棠发生冲突,给自己增加一个强大敌人,向西有宽阔的赣江梗阻,大部队往返不方便,只有向东发展最为有利,一来有闽西苏区作依托,二来闽南尚有广阔的发展余地,盘踞闽南的军阀张贞部战斗力不强,抵挡不住红军的进攻。</p>

    中央局的多数成员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他们仍坚持原来的向北发展的主张,吵到最后,中央局否定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以彭德怀的三军团组成西路军,渡过赣江在赣江以西活动,以林彪的一军团和季振同的五军团组成中路军,在赣江以东活动,两支部队夹赣江向北顺流而下,夺取整个江西,完成革命在江西首先胜利的任务。</p>

    毛泽东的主张虽然被中央局否定,但却得到了红军干部的支持,一军团的干部联名向中央局提出建议,要求中央局重新讨论毛泽东的意见。</p>

    得知一军团干部的意见后,中央局再次召开会议,这次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主张,会议决定,彭德怀的西路军仍在赣江以西活动,牵制敌人,中路军改称东路军,向西进攻,扩展根据地,攻击目标定为福建的漳州,一军团首先出发,五军团随后跟进。</p>

    中午,回到桥头村的刘永义召开了全团连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决定,留下损失严重的五连和七连,一方面看守三团的家产,一方面接收从医院病愈归队的士兵,主力一千余人立即出发,奔赴福建作战。</p>

    4月17日上午,五军团向福建出发了。</p>

    “识字运动”在整个五军团展开了,五军团的行军队伍因而变成了标语的长龙,每个官兵的背包上都挂着标语,后面的士兵认着前面士兵背上的字,认熟了就换个次序,再找新标语来认。</p>

    18日,五军团进入了白区。</p>

    进入白区之后,红军官兵活跃起来,他们弄来了石灰,自制了刷子,把刚刚学到的标语到处刷,部队所过之处留下了大批标语,形成了一条标语的长廊。</p>

    福建是军阀张贞的地盘,这个张贞是福建诏安人,1918年,他趁着军阀混战的机会在闽南拉起一支民军:福建靖国军,并由此起家,部队逐渐发展到一万多人。</p>

    张贞在福建弄到很多钱,利用这些钱,他从国外购买了大批的步枪、机枪、盒子枪、大炮,甚至购买了三架飞机,从装备上说,张贞的49师在国军中是一流的,不亚于蒋介石的中央军。</p>

    1930年,蒋介石把张贞的部队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9师”,辖二旅六团,以张贞为师长,并任命张贞为“福建省剿匪总司令”。  </p>

    张贞有个绰号,“闽南王”,但他这个“闽南王”名不符实,他的部队虽然武器精良,但是带兵官都是民军出身,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因此带出来的部队军事水平很低,打起仗来屡战屡败,得到了“豆腐军”的绰号,毛泽东主张打漳州,正是看中了张贞所部武器极好而又战斗力极弱的特点。</p>

    一军团向闽南开进,在龙岩,他们和张贞的49师接触上了,短暂战斗后,一军团歼灭49师两个团,俘虏685人,缴获各种枪支935支,炮两门,各种子弹七万余发。</p>

    一军团乘胜前进,16日,部队到达漳州城下。</p>

    一军团的胜利鼓舞了五军团,五军团加快了行军速度,19日,五军团也到达漳州城下。</p>

    按说张贞应当逃命了,漳州虽是交通便利、贸易发达的闽南重镇,但是地势平坦,没有城墙,很难防守,仅凭城外小山上的一些堡垒很难抵挡红军的进攻,况且,他的部队又是一群中看不中用的“豆腐兵”。</p>

    可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闽南王”决定坚守漳州,等待蒋介石的解围大军到来。</p>

    战无不败的“闽南王”何以敢坚守漳州呢?因为他觉得,红军缺乏火炮,奈何不了他的那些堡垒,因此,他一面部署部队坚守漳州城,一面向蒋介石发电求援。</p>

    五军团到达漳州后,林彪下达了作战命令:以四军主攻天宝山阵地的国军,以十五军助攻宝林到南靖一线的国军,以三军为预备队,攻击时间定为21日上午八时。</p>

    19日下午,卢寿椿到军部开会,会上,军长命令,43师在左,44师在右,两个师并肩向漳州攻击前进。</p>

    从军部回来后,卢寿椿召集团营长开会,他命令:一团为预备队,二团、三团进攻,二团在右,三团在左。</p>

    </p>

    </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