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乡土药神

正文 第 21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如果说甘松的身上能够藏得住这么多玫瑰花,这还在情理之中,可这是一头比甘松还高大健壮的白马,甘松的身体不可能藏得住。

    白马从哪儿来?

    这是魔术师的秘密。

    在惊诧过后,甘松骑上了白马,手里拿着玫瑰花,围着魏香转了一圈,发出“嗒嗒”的马蹄声,确实是真实的白马?

    来到魏香的身后,甘松手里的玫瑰花突然消失了,伸出双手捏住魏香的双肩,轻轻一拉,用巨大的力量将魏香举得倒立起来。

    魏香身在空中,摆了个飞翔的造型。她从小学习舞蹈,有基本功,倒不是什么难事。

    白马在舞台上小跑起来,身在空中的魏香,脸色安详,如神女下凡。

    在她的身边周围,玫瑰花瓣不停飞舞,化成阵阵香风飘散。

    两人一马,无数花瓣,构成了一幅浪漫图画!

    罗晓雪眼中竟然流出了眼泪,长叹一声,嘀咕道:“可惜,我不和甘松一个班,要不然,上台表演的人便是我了。”

    谢霞眼神呆滞,思绪不知飘向了何方?

    好多好多的女生眼角都湿润了,这是多么浪漫的时刻!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

    蒙丽丽眼里竟然也饱含热泪,甘松这个男生,真是一次又一次带给自己天大的惊喜!本来是无心为之,可是,甘松化却腐朽为神奇,为自己、为班级甚至为学校争了光!

    “啊――啊――”

    经过最初的震憾和沉默之后,惊叫声和欢呼声响彻全场。

    上万人的响声有多大,可想而知,好像浪潮般翻滚。

    急促的音乐结束,白马停止了奔跑,站在舞台中间,打了个响鼻,吹起几瓣花瓣。

    甘松将魏香放了下来,放在自己的怀中,魏香扑下身子,轻轻地抚摩着白马的晶亮的毛发,道:“真希望这不是幻觉,这是真实的存在。”

    甘松道:“我们泸医人正是努力争取着捍卫生命的梦想。只要心中有梦想,梦想便会变成真!”

    这句话是点题了。

    校长余海中笑了,这句话搔到了他的痒处。

    突然,甘松的披风一甩,众人只觉得眼前一花,舞台上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了玫瑰花?、

    没有了白马?

    只有两个牵着手、静静地站在舞台上的演员。

    甘松和魏香!

    “怎么回事?”

    很多学生,包括一些贵宾都站了起来,看着舞台上?有的观众不敢相信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这么多玫瑰花,即使有十个人来处理,也得花好几分钟时间。甘松只是轻轻地甩一甩披风,这些花便神奇般地消失了?

    更离奇的是,一起消失的,还有那匹刚才还骑着的白马?

    表演结束,留给众人无尽的猜测和回味。

    甘松和魏香向底下的观众鞠了一躬,从后台走了下去。

    众人久久没有回过神,这一幕实在太震撼!

    主持人上台,道:“刚才,06级2班的学生为我们奉献了一台震憾人心的魔术表演,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吧。”

    06级2班的学生最先反应过来,率先鼓起了掌,顿时,好像沉默中的暴发,会场中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校长余海中将张大的嘴巴合拢,对身边的蒙丽丽道:“真是一个神奇的孩子!这次演出活动,甘松和魏香不得第一都说不过去!颁奖的时候,魏香是忠山杯医学大赛第一名,甘松和魏香是演出第一名,好处都让魏正明家中的那两小子占了!”

    --------

    第二卷完,求收藏推荐哟。

    乡土药神第三卷 海底/

    第一章 回家

    第一章回家

    校庆过后,便是连续七天的国庆节,难得的放松机会。wWW!

    离家近的,纷纷收拾东西回家去了,特别是新生,初次离家读大学,那种淡淡的思念永远也割舍不掉。离家远的,回家一趟时间不够,只能在学校约同学们一起逛逛街、上上网,打发时间。

    有些经济意识强的,则上街为商家们发发小广告,赚点辛苦钱,这也是一种乐趣。于是,泸州城繁华地带,水井沟周围,便会出现很多靓丽的帅哥美女上街发广告,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景。

    国庆节,甘松肯定要回家的,药王村始终是他的牵挂。

    这次,他没有利用龙马走水路,而是乘坐公共汽车,因为谢霞和他一路同行。

    窗外的景物飞退而去。

    谢霞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不断退后的江水山林,感受着透过车窗玻璃吹进来的略带凉意的秋风,任由秋风吹起她额前飘逸的刘海。

    看着窗外变化的景物,从长江到丘陵,从平地到山林,从高楼到平房,从时尚到朴素,景物变幻之间,离故乡渐行渐近,气温也逐渐降低。

    福宝山区与泸州城比起来,温度相差约4-5度。

    她的眼神有些迷离,回想起与甘松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

    虽然甘松就坐在自己的身边,但她却觉得,他是那样遥远,他在高高的神坛上享受着众人的膜拜,而自己却仍然是一种不引人注意的丑小鸭,只有一辈子躺在暗处吗?

    看了看身边的甘松,他已经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说来好笑,甘松不习惯车里面的汽油味,有些晕车,一上车就选择睡觉。

    谢霞突然有些冲动,轻轻地将头伏在甘松的肩膀上,这在平时,她根本不会有这么大胆的。但是,她就是忍不住,忍不住想靠一靠甘松宽厚的肩膀。

    一个急刹车,整个车身猛烈摇晃了一阵,司机在前面骂道:“谁家养的野狗,不管教一下,撞死了可不赔钱哟。”接着,车子继续向前走去。

    在急刹时,甘松醒了,看见伏在自己肩膀上的谢霞脸色微红,把头坐直,心慌地望着窗外,用手挠了挠额前的刘海。

    “累了吧?”甘松挪了挪身子,把大部分的位置都让给了谢霞,道:“时间还早,好好地睡一觉。我看着行李。”

    “死甘松!”谢霞装着听话地闭上眼,心里面咒骂一声。

    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行程,泸州城区直达福宝镇的客车终于到站了。

    故乡,我们回来了!

    谢霞把甘松摇醒,甘松伸了个懒腰,道:“这么快就到了?不好意思,我又睡着了。啊!回家的感觉真好!”

    带上行李下了车,两人到路边的小餐馆简单地吃了午饭,再到菜市场去买了一些时鲜蔬菜,准备带上山。药王村的人上山下山一趟不容易,因此,谁到镇上,都会采购一些有用的东西带回去。

    甘松二人不知道家里面缺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该买什么东西?但时鲜蔬菜肯定是缺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沿着山坡一路向上。

    甘松觉得很轻松,走得很快,但谢霞就不轻松了,半个多月没有走山路,似乎脚程有些退化。加之,甘松走得实在太快了,她有些跟不上。但骨子里比较要强的她又不肯服输,紧紧地跟在甘松的后面,不肯落后。

    谢霞胸口上下起伏,粗重地喘着气,脸颊微红,汗珠顺着头发滴落。

    甘松发现了谢霞的情况,也不点破,来到半山腰上一个凉亭处,装作走累的样子,停下来休息。

    谢霞松了口气,把行李放在地上,掏出手娟擦了把汗。

    看到甘松怡然自得的样子,谢霞奇怪地道:“甘松,你怎么走这么长的路也不出汗水。”

    “不清楚。”自从上次与金家父子打斗以后,甘松体内储存的药力被身体细胞消化吸收了。甘松才知道,吃进体内的药力并没有完全消化掉,而需要剧烈运动才能起到吸收作用。因此,每天甘松都早起锻炼,不停地剧烈运动,最开始还有些效果,但慢慢地就没什么效果了,在剧烈运动时汗水都不会出一滴。

    谢霞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路,好像一条弯弯的钓鱼线,从上向下直直地垂入福宝镇的蒲江河中,真不知道自己是凭借什么力量这么快上来的:“这路也太难走了,每次上山下山都好像是做一次极限运动,这样的路祖祖辈辈们走了一辈子,不知道他们一代一代的人是怎么走过来的?”

    “是啊!”甘松叹了口气,无奈地道:“走着走着就习惯了。”

    从福宝镇到药王村,要想把通车的公路修通,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有几段路,需要开山取石,从悬崖上经过,很不具有操作性,说不定修路要用人命来填的。

    加之,修这种山区道路成本太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政府不会直接投资。如果村上要修,政府最多采用补助的形成,一公里补多少钱,其余的资金劳力则由村民们自己出,由村委会或是村民小组进行组织。

    凉亭修在风口上,对面山凹的风吹了过来,刚好吹到凉亭的位置。

    这里是上山下山的中点站,不管是上山的,还是下山的,都会选择在凉亭这儿憩一憩。

    在里面小坐一会儿,享受着凉风,身上的汗水很快被吹干,舒服无比。

    凉亭旁边的山壁上,渗出一弯泉水,有人在泉水之下,凿了一个长宽约一尺、深约十厘米的小池,清凉沁人的泉水流入小池中储存起来,供过往之人喝水。

    在凉亭里小坐了一会儿,喝了一口山泉水,身上的疲劳便一扫而空。

    甘松站起来,将头探出凉亭,左右打量着上山下山的地形。

    谢霞好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小心些,下面高得很,不要摔下去了。”

    甘松心头一暖,道:“你不是说要修路吗?我看看,这路应该要怎么样修?”

    “走那里啊。”谢霞一听甘松问修路的事情,用手一指。

    在她的眼前,仿佛一条大路显现出来:“从那棵松树转个弯,再折回来,再从那块大田的边上擦过去,再折回来。这样,几经转折,形成一条盘山路,汽车就可以通行了。只不过,那座山突出的石头是个最大的障碍,如果能够把它打掉,公路从那里穿过去,后面的地势就会缓一些,便可以直接到药王村了,能够节约好几公里的路程。”

    甘松仔细看了看谢霞所说的路线,确实是最便捷的一条通道了。

    如果建好了,就好像赛车道一样,七弯八拐的。

    从实际情况看,也只能这样修,没有其他的线路和办法。

    看来,谢霞琢磨修路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两次了,说到修路,随口就把最佳方案说了出来。

    那块突出的石头的确是最大的障碍,对于药王村的普通人来说,不可攻克的障碍。

    为什么这些年药王村都没有修路?就是那块石头打不掉,唯一的线路连接不通,有人戏称那块石头是“镇山石”。

    石头在,贫穷在,石头亡,富裕来!

    甘松看着那块石头,思考道:“要把那石头打掉,必须用炸药,而用炸药有三个难处,一是炸药位置不好安放,二是炸开后的石头会滚下去,很有可能砸到下面的人和房屋,在山石下面,有好几十个人家,形成了一个小村落。三是那石头足够大,炸药的当量必须充足,要不然,石头只是被炸松动了,更加麻烦,还成了一个安全隐患。还真不好处理?”

    看了看那石头的大小,足有几千吨!

    靠人力是搬不动的,机械又上不去,还真是难题。

    身有异能的甘松也觉得事情有些棘手,更别说药王村的村民了。

    --------

    感谢冯雄化吉的打赏和更新票。

    第二章 凉亭救危

    第二章凉亭救危

    “前辈先知把话讲,嗨着;

    药王村人下山岗,嗨着;

    山上山下如平地,憨着几;

    黄土变成金饭碗,嗨着!”

    下山的路上,一声声焦急而整齐的号子声响起,从白云尽头之处,出现了一遛人影,步伐整齐,飞也似的下山而来。wWw;

    芝麻大的影子变成豆大,越变越大。

    这首抬石头的号子相传了不知道几百年。自从甘松有记忆以来,就经常听到这首号子,抬石头的、抬礼盒的,行走时都会唱起这首号子,代表了药王村人不屈于天地自然的精神,也表现出大家对“平地”、“金饭碗”等祖祖辈辈的美好希望和追求。

    据村里的汉子讲,每当唱起这首号子歌,抬东西的时候都会有使不完的劲。

    号子声音越来越近,从山脊回荡在山谷,如一曲悠扬的歌!

    听到号子声,甘松和谢霞便知道有人抬着重物下山了。

    一方面,号子起到指挥的作用,让大家步伐一致,从而节省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提醒路上的人,赶紧让开,不要影响抬东西的人前行的道路,方便他们快速地通过。

    “这是谁家在抬什么东西呢?”谢霞问道。

    “可能是牲口吧,抬下山去卖吧。”甘松道。

    山上的牲口要下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很不方便。甘松想到自己动员大家喂野猪,已经刚刚起了个好头,如果路没有修通,那增加收入还不是一句空话?

    必须得把路修通啊!

    这时,抬东西的人群已经很近了。总共五个人,其中一个冲在前面,领着号子,其余四人则抬着一幅担架,“嗨着,憨着几”地应着。抬东西一般都是五个人,轮换着抬,轮到休息的那人负责领号子,同时控制前进的速度。

    终于看清几人抬的是担架,甘松眉头一皱,一种不好的预感出现在心头,暗道:“站在最前面的是我的小舅,不知谁家得了急病?”

    药王村有谁得了急病,都是用担架抬下山,从山下到镇上的医院,最快的速度至少要一小时。一般得了急病,对病人来说就是间接宣判了死刑,其中一半的人都会死于路上或死在镇医院里。

    但是,药王村人不服输,只要还有一口气在,都会找人用担架把病人抬下山。

    叫到了谁,谁也不能推托,也不敢推托。

    大家齐心协力,与老天爷抢时间,与死神抢生命。

    同时,病人亲属则会拿起钱纸香烛,如果在路上病人就死去了,好随时送终。

    这也很无奈,谁叫药王村路途遥远,交通不方便呢?

    来到凉亭之处,甘松和魏香已经让开了位置。

    路不好走,他们一定会在这里休息两分钟再走,不然,抬担架的人受不了。

    果然,这群人靠近了,直接到了凉亭里,把病人担架放在地上。抬担架的汉子则赶紧放松一下被压得发红的胳膊,喝一口山泉水补充水份。

    一路急行,他们都出了一声臭汗,全身的水份都流干了。

    “松娃子,谢霞,你们也在这里,放假了?”放下担架,一个汉子道。

    “小舅,谁得病了?这么严重。”甘松看到面带忧色的李锋,他是母亲李梅最小的亲兄弟。李梅排行老大,李锋排行老七,年龄只比甘松大了五六岁。

    “你外公他,快不行了!”

    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在甘松的头顶炸响。

    甘松赶紧走到担架前,掀开盖住病人的毯子,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外公!

    此时,老人已经奄奄一息,陷入了昏迷状态,脸色煞白。

    “他得了什么病?”甘松一边用鼻子闻着外公的气味,一边问道。

    “今天早上摔了一跤,便不醒了人事了。”

    通过呼吸,甘松感觉到,外公的脑海中血管破裂,正在向外渗着鲜血,渗血的量并不大,但时间一长足以致命。脚上一块骨头已经摔断,还是粉碎性骨折。

    脚上的骨头倒是小事,不会有生命危险。

    最重要的便是脑中的溢血,如果不及时止住,必然死亡。

    这样的病,抬到镇医院也没有用,他们绝对是让病人赶紧转院,转到县城的大医院去。

    如果到大医院,必须做手术,把渗出的血吸掉。

    而老人已经七八十岁,如何经受得住手术的折磨?

    从福宝镇到合江县城,包车以最快的速度跑,也要一个多小时。

    说不定,还没有送到城里的大医院,病人就去逝了。

    一查探到什么病,甘松即刻解开背包,拿出魏教授奖励他的祖传银针,准备施针。

    “松娃子,你要干什么?”李锋急道。

    “救命!”甘松来不及多说,精神陡然集中起来,将手中的银针插入外公身上的穴位,轻轻捻动。

    一针、两针、三针,甘松的速度很快,外公的身上被插成了刺猬。

    “这?”李锋有些迷惘,遇到这种情况,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制止甘松吧,万一甘松能够把老人救过来,那不是浪费了一个机会?任由甘松施针吧,又害怕耽误了下山的时间。

    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谢霞拍了拍李锋的肩膀,道:“李七哥,你要相信甘松,他一定能把老辈子救过来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甘松的医术是全校最好的,甚至连泸州医学院的很多医生都不如他。他还是医学院大教授的亲传弟子呢。”

    “再说,甘松救不了的人,抬到镇医院去也没用。”

    李锋没想到甘松去上了一趟学,医术就这么高明。想到谢霞说的最后那句话,的确,父亲的病在镇上医治没多大希望。之所以把父亲抬下山,是尽人事信天命。

    现在死人当活人医吧!李锋下定决心,看甘松施针。

    很快,甘松便感觉到外公脑中的血液止住了,但淤血还在,只能慢慢恢复。如果是年青人还好些,自我恢复能力比较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就不会有事。但老年人就不一样了,即使好了也可能会留下失忆等症状,这一点甘松也无能为力。

    始终岁月不饶人啊!

    将银针拨了出来,老人悠悠醒转,看着甘松,道:“松娃啊,我这是在哪儿啊?”

    外公能够把自己认出来,这是好现象。

    老人又看了一眼谢霞,道:“你是松娃的媳妇吧,我去年还吃了你们的喜糖呢,生娃子没有?这摔了一跤,我怎么不大记得起来?哎哟,脚好痛啊。”

    谢霞脸一红,正要纠正,甘松赶紧拉了拉谢霞的衣角,小声道:“我外公还没完全好,会乱讲话,受不得刺激。”

    谢霞将想说的话吞了下去,狠狠地瞪了甘松一下。

    李锋见老人醒过来了,赶紧把毯子给老人盖好。这里风大,害怕老人得了感冒。

    “真神了!”抬担架的几人看到甘松只是在老人身上插了几根针,就把老人给救活了,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从此,甘松“神医”的名字传遍整个乡村。

    甘松道:“还是快些把外公抬回去吧。到家后,我再给他正骨,外公会很快好起来的。”

    第三章 捏骨

    第三章捏骨

    “哎哟,痛死我了,死了算求了。wWW!”外公喊着痛,被抬进了甘松的家里。

    看到父亲的样子,李梅一边伺候着老爷子喝水,一边不停地抹眼泪,口中埋怨站在旁边的李锋:“小七,爹摔得这么严重,你怎么都不给我说一声啊?你们走后,我才听村里的人给我报信。你看,可把我急得!”

    “哎,爹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大姐。”李锋双脸憋得通红,坚强的大山男子眼里也酸酸的,好像揉进了沙子:“大姐,你放心,爹没事了。当时情况紧急,我来不及给你说,找了邻居就出发了。今天多亏了松娃子,要不是他,爹就昏迷不醒,说不定还有生命危险。松娃子到大学里面去转了一圈,还真变出息了!”

    “是松娃子救的我?”躺在担架上的老人又犯健忘症了。

    “是啊。”李锋走到父亲身边,理了理父亲胸口的毯子,点了点头。

    “你是松娃子?”老人皱了皱眉头,抓住李锋的手,道:“听说你读大学了,咋长得这么个样啊?一点都不像个大学生?怎么跟我那小七儿,也就是你那小舅一个德性,一样是个丑八怪。不过,这身上的肌肉疙瘩还壮实,是个种庄稼的好把式,没丢老李家和你们老甘家的脸。”

    “呃?”李锋憋得说不出话来:“爹,长得丑也不用说出来吧。”

    “哈哈。”周围前来看热闹的,躲到一边偷笑。

    很快,甘松救回李家老爷子一条命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药王村,很多无事可做的村民们都跑到甘松家看热闹,看甘松如何给他外公接骨头?

    这时候谷子已经打了,村子里每家每户正在忙着修理田坎,除了在外打工的青壮劳动力外,其余有点劳力的都下田去了,为第二年的种植作准备。

    现在这时候,还在家里的,大多数都是三姑六婆。

    接骨是技术活,特别是给老人接骨,大医院对这种粉碎性骨折都是采用的手术手段。十里八村以前骨折受伤的,大部分是靠甘松的父亲甘洪的手艺,不知道甘松接骨的手段是不是超过了他的父亲?

    接骨,对于经常上山的村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家家户户的村民都会两手,包括那些有点力气的三姑六婆。

    但是,给老人接骨,大家都没什么好办法?

    他们到甘松家,也是想看看,大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接骨手段。

    “甘松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转头一看,便看见甘松从竹林里走了出来,迈着稳健的步伐。

    “松哥哥。”

    丁香一听说甘松回来了,她是甘松明正言顺的未婚妻,听说甘松回家了,第一时间便跑到了甘松的家中。这时,见到甘松出现在自己面前,十来天的思念顿时化成蜜糖,一下跑过去粘在甘松身边。

    甘松离开十来天,丁香却觉得过了十来年。

    刚才,她在帮未来的母亲照顾老人,眼睛却四下张望,就是想看看甘松在哪里?可是,看了一阵没见到甘松的人影。

    甘松出现了,她的心里那个激动啊!比吃了蜜糖还甜。

    “真是一对金童玉女啊!”

    周围的人啧啧称赞。

    甘松小声对丁香道:“我还得为外公正骨,晚上的时候再去找你哈。”

    “好。”丁香的声音细不可闻,脸色羞得低下了头。

    为什么松哥哥要傍晚的时候再找我?

    甘松回来以后,直接到竹林中去准备材料。同时不引人注意地把腾蛇蜕为主的药物调配好,准备为外公接骨。不同于为魏香接骨,外公是七八十的老人了,经受不起折腾,加之,他的脑海中还有淤血,不能受到太大的刺激。

    走到家门口,坝子里围满了人。那些个媳妇婆娘好奇地打量着他,好像要把他全身上下看个透。

    感受到带侵略的眼光,甘松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过去。

    媳妇婆娘们让开道,放甘松进去。

    进入屋里,人群又合拢起来,长得俊俏的、不俊俏的媳妇婆娘们垫起了脚尖,看甘松施展神奇的接骨医术。

    甘松走到老人面前,轻轻地捏了捏老人的痛脚。

    “哎哟,痛死我了。”老人一呼痛,大家的心一下被提到了嗓子眼。

    “这样子可不行?”甘松皱了皱眉,让几个年青人扶着老人,把身子侧过来。然后,取出两支银针,刺到老人的头部后侧的安眠穴上。

    老人觉得眼皮子变得沉重起来,意识越来越迷糊,沉沉睡了过去,还打起了呼噜。

    当老人醒来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脚凉悠悠的,已经被固定好了,虽然还有点疼痛,但在能够忍受的范围内,看了看周围的环境,道:“我这是在哪儿啊?怎么感觉睡了好长时间,难不成从昨晚上一直睡到今天大中午?”

    李梅端起一碗亲手熬的稀饭,一口一口喂起老人。

    “真神了!”

    周围的人看清楚了甘松施术的全过程,一个小媳妇一只手学着甘松的样子,做了个捏的动作,道:“就这样慢慢地捏几下,便把骨头给接好了。”

    一个大媳妇开玩笑道:“男人的骨头都是软的,捏捏就硬了。”

    小媳妇哪听不出其中的意思,道:“要不然,叫甘小子回头给你捏捏,反正你老公外出打工两三年了,只是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一次,有的是机会。”

    “去。人家是大学生,我是什么?别把他给糟蹋了。”大媳妇眼中也有春色,捏了捏小媳妇水灵灵的细腰,道:“你细皮嫩肉的,说不定大学生能够喜欢。要不然我给你们俩牵线搭桥?”

    “有本事你去,我可不想沾腥。”小媳妇瞪了大媳妇一眼,眼睛痴迷地看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