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乡土药神

正文 第 49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刘海不想有一天变成穆总那样悲惨的境遇。

    从内心来讲,刘海不想回家创业。

    “我不去!”翠花嫂子端着装满馒头胚子的蒸笼,走了过来,将蒸笼放到炉火上,烧起了炉火。一股胶水蒸气从蒸笼下面的热水中冒上来,将馒头蒸熟。

    翠花嫂子有她自己的打算。如果跑到外面的工地上,自己在家里的发言权就会小许多。

    如果自己留在家里,刘海不敢把她怎么样?反而,还得听她的,随便找个家庭的借口,让刘海拿钱,刘海不敢不拿。

    听到翠花的话,刘海有些火气,道:“你在家里卖个馒头有什么用?还不如我一天的收入。”刘海说的话自然不假,在外面当小包工头,每个月五千块钱算是正常,一万块钱也是常事,甚至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月便能挣五六万。

    “你就吹吧。”翠花嫂子摇摇头,道:

    “有本事,如果你能说动你的父母和儿子,跟着我们出去。我二话不说,把店子关掉,跟着你。”

    刘海顿时沉默了,让他说服双亲,那比登天还难。父母人老了,一辈子就认“故土”两个字,离开家乡没几天就全身喊痛,非得回来在田地里活动活动才舒服。他们的儿子也还太小,只有五岁多,全靠父母和翠花嫂子照顾着。

    如果把翠花和儿子带到陌生的环境里,失去了孙子,父母非闹翻天不可!

    刘海的儿子可是爷爷、奶奶的心头疙瘩。

    翠花嫂子实际上是为刘海哥着想,如果刘海出去了,她再跟着出去,刘海的父母和儿子没有人照顾。让父母带着孙子不是不可以,但作为母亲,始终不放心。

    甘松看出了刘海哥家里遇到的尴尬,道:

    “刘海哥,人这一辈子图个啥?难道是为了钱?有钱了,是好事还是坏事还说不清楚昵。”

    “这倒是。”刘海点点头,表示认可甘松的说法。

    刘海见多识广,在他见识的人中,有钱变坏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很多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被关在监狱里,有的还丧失了终身人生自由,有的吃了枪子。

    见到自己的劝说有效,甘松拿起另一个馒头咬了一口道:“你也看到了我们村的规划,这里面的机会可是不得了,如果操作好了,成为千万富翁也不是不可能。就看你怎么运作?”

    刘海仍然有些迟疑,甘松继续道:“其实,钱的问题并不用担心。”

    甘松将县委、县政府对药王村出的特殊政策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对药王村建房补贴政策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

    刘海越听越仔细,一边仔细地盘算着,能不能在中间赚到钱?

    等甘松说完,刘海一拍大腿道:“如果真的按你说的,那回乡创业也是好事。我决定回家干了!”

    甘松心头一喜,道:”如果刘海哥回家干,那药王村的发展肯定会更快。因为,你有很多村民不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大家一定能沾光。”

    实际上,每个药王村人都有一颗饱含热血的心,就好像刘海一样,如果在本村本地有发展的机会,他们才不愿意到外地去拼死拼活地挣钱?如果有机遇,能够在家乡创业多好?

    这与刘海的父母本心是一样的,作为中国人,谁不恋“故土”?

    甘松和刘海详谈着,就一些细节问题作了交换。

    “当!”刘海的面前突然摆了两个馒头一碗稀饭。

    这可是刚刚出炉的大馒头!

    刘海抬起头看了一眼,见是自己媳妇,感激地笑着点点头。

    翠花嫂子把头一转,脸含笑意,声音却是冷冷的:“刘总,这是感谢你的,就免费了。”

    “哈哈。”甘松一笑,把刘海闹了个大红脸,道:“刘海哥,其实,翠花嫂子还是蛮心痛你的。说穿了,就是不想让你出去,想让你天天陪着她。以后啊,你们两口子可以天天晚上暖被窝了。”

    “松娃子,你说啥啊?不许乱说话!”翠花嫂子脸含羞意,对甘松吼了一声,转过头继续揉着面。

    刘海本来就是勤快人,看到翠花忙碌的身影,有些不忍心。来到水缸边洗了手,走到翠花面前,道:“我来揉面吧。”

    虽然是简短的五个字,却包含了无尽的感情。翠花觉得心头甜蜜无比,小声道:“哪要你这个大男人来啊?到一边憩着去。”嘴里这样说,人却离开了案板,到旁边洗起了碗筷。

    其实,她还是非常想刘海帮她的忙。

    刘海揉起了面,将面粉揉威一团,看着侧着脸洗碗的翠花,高兴无比,手下的干劲十足。

    翠花觉得自己的脸发烫,不敢转过头面对刘海赤裸裸的眼光。

    刘海的感觉中,仿佛回到了以前与翠花刚认识的那些日日夜夜,那种找对象的的感觉回荡在心头,令人回味。

    甘松看到小两口在自己的搓和下,重归于好,也觉得很高兴。同时,心里想道:“如果外出务工的能人们都回到家乡,大家拧威一股绳,为了药王村的发展献讲出力,那该有多好?”

    “刘总,你回家了?怎么干起了女人的活计?”谢跃进出现在翠花饭店的门口,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在他的心目中,大男子主义非常浓厚。看到一个有事业、发了财的老总,居然帮老婆和面,有点不可思议。

    “女人的活计怎么了?”翠花嫂子的火气一下来了,可不管谢跃进是村支书,高声笑道:“谢支书,没有女人哪来男人?你可别搞错了。”

    翠花嫂子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方式说出来,说话带着刺,这是她的特色。

    谢跃进顿时有点不知所措,话说错了就是锗了,如今被翠花给点了出来,这个哑巴亏吃定了,叹了口气道:”女人好啊,也能顶半边天。国家讲究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个样……”谢跃进直接把话题转到了国家政策的宣讲上。

    谢跃进是公认的“婆婆嘴”,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翠花嫂子皱了皱眉头,赶紧打断谢跃进的话,主动认输:“谢支书,吃过早饭没有,赶紧来尝尝新鲜出炉的大馒头!今天心情好,免费!”

    “我已经吃过了。”谢跃进诡异地一笑,二十多年年的村支书,他已经把说话的技巧磨炼得炉火纯青。平时办事的时候还是很干脆的,遇到难事时他也不大生气,便会用到“婆婆嘴”这一招,东拉西扯,满嘴的国家政策,把你的意志说垮了,自然跟着他的思路走。

    所以,村子里的三姑六婆都怕他那张嘴。

    不停地给你宣讲半天的国家政策,就好像西游的唐僧,谁也受不了?

    甘松已经吃饱了,正好找谢跃进有事。见谢跃进占了上风,赶紧站起来,走到谢跃进身边,道:“谢支书,我等了你半天了,正好找你商量一下药王村的发展问题。4谢跃进一听有正事,带着甘松向村办公室走去。

    谢跃进知道,每回甘松有正事的时候,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第二十七章 药王村发展路径

    甘松把药王村的地图摆出来,铺到桌面上。wWW;

    这只是简单的地形图。药王村占地35平方公里,是福宝镇最大的村,折合成亩就是52500亩。其中,大约三分之二是森林和山地,能够现在就用起来的土地约15000余亩。

    打开规划,甘松在地图上一边用铅笔画着线条,一边讲述着自己的思路:“如今药王村村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我们要用好项目补助资金,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资金,聚力发展药王村。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药王村发展速度。”

    “在种植上,以种植名贵药材为主,形成中药种植产业。我们可以向外打个口号·一万亩名贵中药材种植园。”

    自从集团租过来的近千亩地栽上了名贵药材,脑筋动得快的村民们学到了技术,购买种子栽在自家的土地上,目前,全村栽种中药材的面积在三千亩以上。

    “要致富,先修路。在新居改造的同时,要进行公路硬化建设,形成一纵一横一环的交通网络。公路建设标准不能低于二级路,宽度不低于四米五,在任何地方两个大车都可以错车。”

    甘松在地图上标出了公路的大概位置,所经过的地方,都是各个队村民的集中居住区。

    如果建成了,村民们家家户户出行都将非常方便。

    谢跃进看着如此规模的公路建设,皱了皱眉头,道:“这得花多少钱?用多少地?”

    甘松画出的路线,除少部分是已经有毛胚路面的乡村公路外,其他地方都没有公路,需要新建。谢跃进和甘松心里都有数,要真正把公路建成四米五宽的二级路,需要的资金量非常庞大,按每公里五十万计算,全长不低于30公里,至少得花1500万以上。

    “钱的问题,我们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解决,享受项目补助政策。”

    以后凡是到药王村兴办企业的,包括建筑企业,都要求他们在本地注册,所产生的税收必须上到本地。地的问题,只能让每个队的村民作贡献了,大家出一点、让一步,路便建成了。

    “我想,村民们还是愿意的,毕竟路修好了,获利的始终是村民自己。”

    谢跃进点点头道:“地的事情好办,多做些说服教育工作就行了,我在药王村当了二十年支书,说话还管用。但是,关键是钱,一干五百万可不是小数目。加之,对农房改造的补贴还有一千五百万的缺口。除开帐面上已经有了一千五百万,还需要三千万资金才挪得转。”

    甘松道:“关于资金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招商引资,可以解决一部分。甘松准备买一艘出海的船,沟通海岛,可以把企业注册到药王村,每年能够上交税收一千万左右。

    当然,甘松没有告诉谢跃进公司是自己的,而说成是有意向的企业。

    二是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税收,可以采用预缴税收的形式,在合同中谈妥,项目补助资金下来之后,所有的资金都由公路建设企业享受。这里可以节约三百万左右。

    三是药王村还有三分之二的森林和山地,总面积可是三万多亩。虽然森林是国有资产,但是利用一部分森林栽种一些喜阴的名贵中药也是可行的。可以采用承包出去的形成,将三分之一的森林承包出去,即使每亩的承包费只有一千块钱,每年也可以得到租金一千万。

    四是发展旅游业,对森林中可以包装的景点进行打捆对外承包,让旅游公司交纳管理费。管理费并不多,但由此带动起来的餐饮、住宿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让群众致富,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税收。

    谢跃进听了连连点头,想不到甘松居然有如此多的奇思妙想。如果按甘松的设想,每年村上的收入保低也有两千万。这笔钱比福宝镇政府的财政税收还要高!

    拿起图纸认真地看了起来,谢跃道:”必须得把财务小组的监督职能完善起来,以后查帐的时候也用个说法。要不然,这么大的资金流量,我担心我们村干部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

    “不错。”甘松道:“要让全村的老百姓都清楚每一笔钱用到了什么地方?公开、公平、公正,才能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要不然,村两委没有威信,就不能号召大家共同致富。”

    说完了自己的想法,甘松提醒道:“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切不可贪多,反而把事情搞砸了。另外,还要防备野狼,把本来属于我们的利益给叼走了。”

    如此庞大的资金量,各级政府和各级部门不心动才怪?因此,必须防备着他们。

    接下来,谢跃进便开始运作山林出租的事。以前,福宝镇也将一部分山林承包出去,可是收效很少,有点承包商甚至亏了本。

    药王村要把山林承包出去,镇政府也没多想,抱着为药王村增加点收入的想法,直接答应了。

    在政府的想象中,一年的承包费大不了十来万块钱,政府看不上。他们刚刚得到了一千五百万的税收分威,还不知道用在什么地方?

    钱少了让人头发痛,钱多了也让人头痛。

    哎!

    承包书发出去了,发到了福宝镇都比较知名的老板手中,底价一亩一千元,每十亩为一个竞标单位。附加条件是:不得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不得砍伐森林里的树木,捕捉鸟兽。

    方志南拿着这份承包书,皱了皱眉头,暗道:“药王村的人还真是敢想。这么苛刻的条件,谁还愿意去承包森林?简直就是笑话。谢跃进平时这么稳重的一个人,怎么这一次如此冒进?难道是受了甘松的影响?

    镇上的老板们谁都不看好药王村的承包方案,私下里找其他老板合计。大家都认为,在山林了里掏东西,一千块钱的底价确实有些高了,比以前高了好几倍,小一点的普通老板根本承包不起了。

    承包书的截止时间到了,这些老板们兴致很好,都想到药王村去看看所谓的竞标!

    第二十八章 筹资招商各千万

    “一千五百元。WWw;”

    “一千六百元。”

    “两千元。”

    村办公楼的会议室,被改作了临时的竞标场,在乡纪委的监督下,甘松将近三千亩山林划成了百亩大小一份,最先放出来的那一份自然是最偏远的。

    没想到,一放出来,大家便争相抢了起来,一路竞到了两千元一亩的高价。

    要知道一百亩,一年便是二十万的承包费啊!

    价格喊到两千元后,没有人再继续追加,第一份成功中标。

    甘松一看,中标的不是别人,是谢霞的母亲马姨。

    在今年的药材种植中,她家也参与了进来,也学会了一些技术。对于利用自家土地种植天麻等珍贵药材的,药王集团不仅包技术指导,并且以市场价收购。

    马姨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益,又苦于自己家的田地不足,而这次山林竞标给了她机会。

    如果把一百亩山林适宜改造的土地,用于种植药材,每百亩按低线算,每年也能产生五百万元的利润。

    这一份山林是最远的,争夺自然不是很激烈。马姨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首先把它竞到手。虽然马姨比较势利,但眼光却不差。用最小的代价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第一标便标出了高价,甘松心里一乐,这后面的标自然条件要好得多,参加竞标的人自然更多,能够筹到的钱肯定少不了。

    果然,第二标冲到了两千一百元的高价。

    最边远的两个地块成交价都超过了两千元。

    有了发财的梦想和路子,土地自然成为抢手货。

    一标一标竞下来,三十个标的都名花有主,最高的地标竟然冲到了五千四百元,没有哪一标低于了两千元。

    谢跃进代表村上与中标者签了协议。

    甘松仔细看了看,三十个标的中标者其中一半是药王村人,他们拿出几十万,好像还很轻松。看来,他们手里确实有了余钱,胆子也变大了。

    当然,大多数村民没有这么多钱,有的找银行贷款,有的几家亲戚联合,有的则找亲戚朋友借钱。能够想到的路子基本上部想到了,以药王村村民为中心,社会资源被调动了起来,投入药王村的建设发展中。

    甘松的小舅也参加了竞标,他手里的现钱只有十来万,昨天专门找甘松借钱。甘松二话不说,便借给了他一百万。小舅以百亩三十万的价格,如愿以偿地中了一块最靠近药王集团后山、但是比较偏远的地方,这是甘松专门让他挑选这块的。

    因为这块地虽然偏远,但离幻境的大门较近,幻境周围的生气逐渐充足之后,便会继续向四周扩散,那么,小舅竞到的这块地便会首先成为宝地。

    谢跃进算了算帐,没想到,仅仅是三千亩的林子,以前看不到一分钱,现在每年却能收到近千万的出租费。

    纪委书记看着这笔巨款,彻底无语了!暗道:“回头赶紧给有山林的村打招呼去,也采用这一招,来钱快,比什么都强!”

    众人交了租金,借着春期还未过,赶紧到了自己的林子里忙活起来,把一株株天麻种入了树木的缝隙之间。天麻本来就喜阴,有大树的掩映,那是最好不过。同时,为了避免野猪等大型动物的骚扰,大家在种植地外面拦上了铁丝网。

    天麻种下去了,就等着秋的收获。

    帐上有了两千五百万的现金,谢跃进再也不愁钱了。甘松的脑子灵活,遇到没钱的时候,只要找到他,保证有主意。

    甘松处理完竞标的事,电话响了起来:

    “甘松,那家癫闲病人,说已经找到了百年金鲤,请你去治病。”电话是胡秋月打来的。

    “什么?”甘松有点难以相信,百年金鲤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值钱了?甘松特别好奇,决定去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百年金鲤”。

    要知道,百年金鲤已经被甘松装进了百草锦囊之中?

    赶紧处理完家中的事务,甘松通过水路到了翻阳湖。

    来到胡秋月的家,胡叔的双腿已经完全好了,出湖打鱼还没有回家。

    这是周末,胡秋月正在家中帮着母亲干活,看到甘松出现在家门口,赶紧让甘松进屋。

    “病人呢?”甘松急忙道。

    胡秋月拿出电话,打了起来,不一会儿,那家人便来到了胡秋月的家中。

    病人的病情很稳定,没有什么恶化的病症,应该是负责治疗病人的医生调理得当。

    病人的家属拿出一个盒子,还带着冷冻的功能,道:“这就是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找来的百年金鲤,请神医施术,治好侄儿的病?”

    甘松接过“百年金鲤”的盒子,一看,里面确确实实放着一条死去的金色鲤鱼,用鼻子闻了闻,是百年不错,也是金鲤不错。

    准确地说,这是一条上百年的金色的鲤鱼,但并不是甘松所说的百年金鲤。

    看来,这家人为了治好病人的病,确实有心了。

    “好,我现在就给他治病。”虽然这只鲤鱼没有什么作用,但甘松的手里确实有百年金鲤所做的鱼骨针,鱼肉还在百草锦囊之中放着,倒是有把握治好病人的病。

    病人被送到了胡秋月家的寝室里,甘松让他们一行人中的其他人等回避,只留下了病人和两个家属在屋子里。

    胡秋月为甘松打下手,也留在了屋子里。

    甘松装模作样地用刀子,割下了鲤鱼身上的一片肉,悄悄地与真正的百年金鲤肉进行了调换。然后将鱼肉放入病人的嘴巴中,取出鱼骨针在病人身上针炙起来。

    病人家属看见甘松用的针是软的,与其他中医师用的针完全不一样。又发现,他的动作很快,鱼骨针不断地刺入病人的肌肤中,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

    看到甘松熟练的动作,病人家属不得不佩服,这才是真正的神医。

    在病人身上施完针,甘松道:“秋月,去拿个盆,病人十分钟后便会呕吐。吐完了,病人经过一个月的调养后,便可以恢复健康了。”

    “好的。”胡秋月把洗脚盆拿了过来。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突然,病人感觉到喉中一甜,一股酸气从胃中冒出来,将秽气吐出口。再看那片含在嘴里的鱼肉,已经变黑了。

    甘松的手法其实很简单,将鱼肉里面的药性导入病人的脑中,将秽气逼出来。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这需要高超的掌控能力,以及对身体结构的了解。

    病人家属看看时间,刚好十分钟,不由地惊叹道:“真是神医啊!”

    “好了。”甘松一边说话一边收回鱼骨针。

    病人家属拿出一张名片和一张支票递给甘松,道:“希望以后我们经常联系。”

    甘松接过名片和支票,只见支票上写着二十万的费用,这个价钱还算公道,便把支票收了起来。再去看名片,只见上面写道:“部阳湖船务公司董事长:明正天。”

    “明总,你们船务公司是造船呢?还是搞轮船运输?”甘松眼前一亮,问道。

    明正天见神医有兴趣,便聊了起来,道:

    “主要是轮船运输,下属也有一个造船公司。

    神医有什么吩咐?只要能办到,明某绝不推辞。”

    “能不能把你们公司转到我家乡去,多少上点税收?”甘松说出口,才发现自己的话有问题,船务公司资产动则上百亿,不是说转便能转的。船务公司的税收也不得了,主要是由地方享受的增值税,实惠,特别受地方欢迎,谁也不愿意船务公司流失?

    想想不可能,甘松赶紧补充道:“不能转也没关系,我想在你那儿造一艘海船,不知道行不行?”

    明正天问了问甘松家乡所在的地址,道:

    “公司总部转到你们村去不大现实,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我必须得慎重考虑。你们县紧靠长江,我可以作主,在你们县去开办一个分公司,注册地址就挂在你们村,每年至少上一千万的税收。”

    一年一千万税收!甘松喜不自胜,仅仅因为一句话便招到了一个大企业。

    明正天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正打算把公司业务拓展到长江中上游,合江县的港口资源不错,把合江县选为一个点也是可以的。加之,这样还能与神医搞好关系,以后有什么疾病,找神医治病很方便。

    因为,神医欠了他一个人情。

    “你想造海船,我也会全力以赴。我随即让公司自勺工程师到你这儿来,具体了解你的需求,价格也会按照成本价给你算。这笔生意我不赚钱,就当交个朋友。”明正天向甘松伸出手。

    甘松没想到,自己的收获如此之大,高兴地伸出手与明正天握在了一起。

    明正天走后,胡叔便回来了,打回了一船好鱼。他已经通过电话知道了,他的再生恩人来到了家里,所以急急忙忙收了网,来不及到市场上去把鱼卖出,便朝家里赶。

    这些鱼干脆就不卖了,今天晚上可以多添几个好菜。吃不了的,让恩人带走,算是聊表心意。

    把鱼装进背篓里,胡叔高兴地向家飞奔而去,腿脚很灵便,比年轻的时候还跑得快。

    第二十九章 感谢救命恩人

    胡叔提着鱼,感觉非常沉重。WWw。

    作为渔民来讲,他便是家庭的顶梁柱。没有了他,这个家庭便没有生活的希望。

    之前,他失去了双腿,变成了一个不能劳动的废人。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死去,而是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温馨的家逐渐衰败,毫无回夭之力。

    胡叔多次自杀,都被胡秋月和她的母亲及时发现,送到医院里抢救了回来。

    每一次自杀,都会给家里的经济带来了更加沉重的打击。

    渐渐地,胡叔没有了自杀的勇气,并不是说他怕死,而是怕这个家再也经不起折腾。

    是生?还是死?每日每夜,胡叔都在忍受着煎熬。

    甘松,这个女儿偶遇的年轻小伙子。不求任何回报,把他的双腿治好。胡叔的心中有了新的希望,这些年失去的,发誓要一点一点靠着自己的双脚挣出来,让母女俩过上小康的生活。

    无疑,甘松便是他的救命恩人!更是全家人的救命恩人!

    大恩不言谢,胡叔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只有自己亲手打来的鱼了。

    O\甘松,正坐在堂屋里与女儿高兴地聊着天。

    自从他的双脚恢复以后,每天最惦记的事情便是能够再次看到这个小伙子。接到电话的时候,胡叔感觉到非常兴奋,拿出吃奶的力气,把船划回了家。可真正看到小伙子的时候,他又有些不知所措,一路上想好的感谢话这时候一句也说不出来。

    他的喉咙直接哑了,胸膛剧烈地起伏着,老泪也在眼眶里打着转,就是流不出来。

    突然,胡叔感觉到自己全身没有了力气,双腿一软,“咚”的一声跪了下来。

    甘松一见,赶紧跑过来扶起胡叔,把胡叔的身体扶正,坐在地上。

    在情况不明这前,不能对胡叔造成较大的移动。

    “爹!你的腿!”胡秋月以为父亲的腿病又犯了,心头一慌,赶紧跑过来,拉开父亲腿上的裤脚,想看看哪儿出了问题?

    “当!”厨房里,拿着锅盖突然摔倒在地,热气从锅中冒出来。胡秋月的母亲再也感不得厨房里的一切,冲了出来:“孩子他爹,?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